专栏名称: 刘翔电子研究
国信电子行业分析师:刘翔、蓝逸翔、马红丽、唐泓翼,关注中国电子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角色的渐进式升级,致力于为A股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的电子板块股票投资咨询,为中国电子产业与资本共荣尽一己绵薄之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跨境电商鹰熊汇  ·  揭秘背后!美国邮政的24小时短命公告…… ·  2 天前  
深圳商务  ·  春节假期,深圳外贸“欣欣向荣” ·  2 天前  
深圳商务  ·  春节假期,深圳外贸“欣欣向荣” ·  2 天前  
雨果网  ·  重要!TEMU新增关键词搜索功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翔电子研究

为什么AMD也能持续大涨?还能持续大涨?

刘翔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3-02 10:45

正文

(Mdang'rdangr。yin'weyinwe)AMD昨晚大涨9.3%;截至打字的当前涨幅也有5%。

一年内涨幅153%;尤其是2023年11月至今涨幅超过100%。

为什么就在2023年11月开始加速了呢?

股价11月开始启动,其实线索在半年报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

当时半年报刚刚发布,我就在第一时间,也就是2023年8月6日的公众号文章里面就明确发出信号:
【AMD】集CPU和GPU大成者,正在家里憋大招 。主要的看好逻辑就是AMD是拥有GPU数十年积累的企业,且重磅产品MI300系列已经在路上了。

之后再不厌其烦地多次微信朋友圈提示给我的圈友们,内容摘要如下:

  • 2023年9月6日:AMD董事长表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业务比她一个月前的报告(一个月前就是我“憋大招”文章发布时间8月6日)还要高,客户参与度同比增长了7倍;

  • 2023年11月3日:AMD董事长表示23Q4数据中心GPU收入约为4亿美元、2024年这块收入将超过20亿美元,MI300成为AMD历史上销售达到10亿美元最快产品。

  • 2023年11与7日:研究台积电时发现,COWOS产能要增加一倍以上,其中AMD就要占掉8%。

  • 2023年12月8日:媒体开始宣传-AMD最强AI芯片全披露,吹响进攻号角。

  • 2023年12月25日:研究SK海力士时发现,AMD是SK海力士的重要客户。

  • 2024年1月4日:AMD AI产品发展优于市场预期。

  • 2025年1月25日:有图有真相地在朋友圈明确提示各位圈友。

  • 2025年1月30日:发布公众号文章 科技巨头不让英伟达一家独大,AMD逢缘

  • 2024年2月18日:AMD CEO预测到2027年AI芯片销售额达到4000亿美元,这个数据在23年才400亿美元,4年10倍。AMD被英伟达视为重要竞争对手。



2024年1月30日AMD发布2023年年报,其中有关数据中心业务更是明确指出了以下十点:

  • 1. 2027年AI加速卡全球整体市场增长到4000亿美元;

  • 2. 23Q4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43%,AI加速进行中

  • 3. 指引24Q1 GPU继续环比增长,且24下半年更加速,预计24年超35亿美元(23年20亿);

  • 4. 亚马逊、阿里、谷歌、微软、Meta、Oracle已经推出基于AMD AI的产品;HPE、戴尔、联想、超微预计本季度很快就推出基于MI300的产品;德国高性能计算中心(全球最快超算)也下了订单。

  • 5. 23Q4 AI GPU收入超预期4亿美元是因为MI300。

  • 6. ROCM 6软件帮助微软基于MI300开发GPT-4,与AI领先开发平台- Hugging Face合作使数十万个AI模型可以跑在AMD GPU上,这种合作关系并扩展至其他平台。

  • 7. Q1毛利率指引为52%,比Q4环比增长1.2个点,主要就是高毛利率的数据中心业务占比提升,且24年下半年毛利率要加速提升。

  • 8. MI300 在带宽和内存容量比竞争对手更好,这个很关键(英伟达H200比H100改进之处也在这块)。

  • 9. 在24年下半年公司在供应链上有更多产能保证(上半年供给紧张)。

  • 10.公司看到客户在适配MI300的时间周期比预期的要短、要顺利。

显然,上面十点会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AMD在AI方面的信心。尤其是在软件生态这块,因为客户适配比较快,英伟达CUDA的护城河正在被缩小。

数据中心业务是AMD的关键看点,但不是全部。借此机会,今天我就全面会展开说说AMD。

AMD按照产品分四块:

  • 1 . 数据中心业务(服务器CPU、GPU等),2023收入65亿美元,增长7%;

  • 2. 消费者业务(个人电脑CPU等),收入47亿,下降25%;

  • 3. 游戏业务(GPU、半定制SoC),收入62亿,下降9%;

  • 4. 嵌入式业务,收入53亿,增长17%(Xilinx多并表了1.5个月)。


其中最有看点的是第一块数据中心业务,这块包括:

  • A) 服务器CPU。包括 EPYC 9004系列、EPYC 8004系列、EPYC 7003系列和EPYC 7002系列。 9004是在“Zen 4”5纳米(nm)工艺节点上建造的,并重新设计;

  • B) 数据中心GPU。 包括基于 CDNA架构的AMD Instinct MI200和MI300系列, 结合 RocmTM开放软件 平台,可 同时 运用于 训练与推理。

  • C) FPGA和Ataptive SoCs 。主要是为 数据中心服务的各种FPGA,Aptive SoC和加速卡。

  • D)DPU。 可编程Pensando DPU帮助主机CPU减轻数据中心通信压力,再加上综合网络软件栈。因而可优化网络、存储和安全服务方面的性能。


我尤其要提示读者的是,DPU这块业务的关键性。 英伟达之所以牛逼,我认为主要有三大杀手锏:1.高性能GPU的设计能力;2.CUDA生态;3.收购的Mellanox的DPU能力。

现在我们看到 AM D在这三块上面差距都在缩小 ,而且 下游客户也不大愿意英伟达在GPU方面的一家独大 。而且在AI加速卡 最为瓶颈的带宽和内存容量 这块,MI300甚至走在前列了。

数据中心业务的客户主要是: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厂商、OEM、ODM、系统集成商和独立分销商。AMD这块主要竞争对手就两个:英特尔和英伟达。

销售区域上 35%为美国本土,65%为美国以外。所有客户中,最大客户是索尼,2023年贡献了AMD总收入的18%,主要是游戏相关。

供应链 这块,晶圆代工主要有:台积电(7nm及以下的 HPC,FPGA和Adaptive SoC )、 GlobalFondry(12纳米和14纳米的HPC)、联电和三星主要代工FPGA。芯片封装主要有:和通富微电的合资封装公司、台湾汐品(SPIL)、台湾晶元电子。

公司成立于1969年,比英伟达创立的1993年早了24年,整整早了一代人。发展到今天,公司已经拥有员工2.6万人,比英伟达的2.96万人少了10%。 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 在德州奥斯汀、加州圣何塞、上海、加拿大安大略、科罗拉多州Longmont、爱尔兰都柏林、新加坡、班加罗尔和印度海德拉巴拥有分支机构。

数据中 心GPU产品需求非常强劲,主要是因为客户预定的MI300。 公司AI战略非常清晰,专注于三个领域: 第一,用于AI训练和推理的CPU、GPU; 第二,开放软件平台,以使硬件能够轻松部署; 第三,扩大生态系统协作参与。很明智!

为此,2023年内两次战略收购加强AI软件能力。第一次是2023年8月,收购了AI软件公司Mipsology SAS,开发完整的AI软件栈,并扩展软件工具、库和模型的开放生态系统;第二次是2023年10月,收购了开放的AI软件公司Nod,进一步开放AI软件能力,加速部署为AMDInstinct数据中心加速器、Ryzen AI处理器、EPYC处理器、Versal Socs和Radeon GPU优化的AI解决方案。

所以,我判断英伟达的CUDA的护城河在缩小。

2023年的营收227亿美元(英伟达609亿美元),与2022年的23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营收减少主要是消费者业务收入减少25%+游戏业务减少9%。但,数 据中心业务营收增加了7%,是由Intinct GPU和4Gen EPYC-CPU的销售推动。

营业利润这块:

  • A)数据中心业务13亿美元,比2022年的18亿减少28%,主要是产品组合调整和研发投入增多;

  • B)消费者业务亏损4600万美元,比2022年的12亿大幅减少,是因为销售收入大幅下降;

  • C)游戏业务9.71亿美元比2022年的9.53亿美元略增长,主要是组合调整和研发增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