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收藏大视界
收藏是藏出来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一座城与344万人的双向奋斗 ·  18 小时前  
新播报  ·  刚刚!大S已“平安到家” ·  20 小时前  
新播报  ·  刚刚!大S已“平安到家” ·  20 小时前  
央视新闻  ·  跨越3300公里,他们终于有了一张全家福 ·  昨天  
沈阳网  ·  王菲被曝家庭遭遇重大变故! ·  3 天前  
沈阳网  ·  王菲被曝家庭遭遇重大变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收藏大视界

太心酸!老人25年梦碎收藏,难凑五千块医药费,一屋老物件成废品

收藏大视界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2-13 20:2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一位因收藏大量无价值物品而导致经济困境的老人的故事。老人的老伴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收集各种古董和艺术品,但这些收藏品大多是赝品或市场认知度低的冷门藏品,无法转化为财富。文章提醒我们收藏的真谛在于寻找具有历史意义、文化象征或特殊材质的藏品,并具备鉴别这些特殊元素的眼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老人的收藏品大多为赝品或冷门藏品,无法转化为财富。

文章描述了老人老伴的收藏品情况,包括瓶瓶罐罐、各种摆件等,但很多是市场认知度低的冷门藏品,甚至包括赝品,无法卖出好价钱。

关键观点2: 收藏的真谛在于寻找具有特殊意义的藏品。

文章指出,收藏的本质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寻找具有历史意义、文化象征或特殊材质的藏品,这些元素能大幅提升藏品的价值。

关键观点3: 缺乏专业知识的收藏容易陷入误区。

文章通过老奶奶的老伴的例子,提醒我们在收藏世界里,热情与知识同样重要。只有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件藏品,才能避免陷入误区,真正享受收藏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正文

要说收藏界啊,实在有太多故事让人意难平了,就有这么一位老人,因为在医院里连五千块医药费都凑不出来,很多人好奇,他们难道没存款吗?
老奶奶说,他老伴搞了二十五年收藏,钱全部搭进去了。
既然搞收藏,那么那些收藏品也应该值点钱啊?可是老人家叹息一声,都是没用的“废品”,根本卖不出去!
这就叫人十分疑惑了,到底是什么样的收藏品还卖不出去呢?
老人的话让人不禁唏嘘。原来,她的老伴年轻时对古董和艺术品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每当有一点积蓄,就会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各种收藏之中。
从瓶瓶罐罐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摆件到,据说有着升值的潜力,家中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堆满了他的“宝贝”。
然而,时光荏苒,这些收藏并没有像他们最初期待的那样成为价值连城的财富。
如今面对堆积如山的收藏品,才发现这些所谓的“宝贝”要么是赝品,要么是市场认知度极低、难以出手的冷门藏品。
老人家很明显还没领悟到收藏的真谛,什么叫收藏的价值?那当然是物以稀为贵啦。
越是稀少的东西越值钱,反之亦然。他收的东西全都是“烂大街”,怎么可能有大销路嘛!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些老纸币虽然品相差,没什么收藏价值,但也可以拿去银行兑换新钱吧?
可惜了,不懂保存好品相,要是当初还是崭新的时候,好好弄个册子保护好,现在也能值不少呢。
瓷片片在收藏界,被称为“破烂帮”,其实吧,有历史价值的瓷片片也可以,比如说官窑的瓷片。
可这些很明显是民窑的瓷片,价值就不咋地了。
如果只是盲目地收集一些老物件,而不具备鉴别其特殊纪念意义、特殊品相以及特殊材质的眼光,确实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只是在“收破烂”。
老奶奶的老伴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沉浸在对古董和艺术品的热爱中,却未能深刻理解收藏的精髓,导致大量投入并未转化为相应的经济回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