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从今天市场的表现看,今天应该字少,因为市场又几乎复制了本月以来绝大数交易日的走势。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区别,无非是今天的市场更加悲观一些。
但打工君还是想聊的多一点,相应的字也多一点,不光聊一下今天,也谈下最近,更要说说今年。
今年基本面的情况其实一点也不复杂,简单说就是一言难尽。
虽然无数的卖方和买方,都举着放大镜,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搜寻一些稍微能看得过去的,然后按照同比或者环比的口径挑个好看的,再摆出来,由点及面地论证经济确实向好,或者边际向好。
但这种有选择的论据,本身就很难谈得上完整客观。
站在今天再回看过去,能明显感觉到经济基本面的疲惫。传统的三驾马车里面,投资不行、消费不行,只剩下出口还在支撑,“支撑”两个字前面,或许可以加个“苦苦”两个字。
出口确实还好,但是对于出口能维持多久,大家又都没谱,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
![](http://mmbiz.qpic.cn/sz_mmbiz_png/S34TClHPN8er9q7Bl8ibfjpzxiaF98eibiacvRcCCnlKC1nv8TW9trsFQSIkI2rKbANOFibI7FZSx3NZKBpckCz7ZVA/640?wx_fmt=png&from=appmsg)
基本面的这种疲惫或者压力,也进一步反映了到了方方面面,反应到了居民消费上、反应到了财政收入上、反应到了房地产市场、反映到了就业市场。
其实就连原来一直稳步增长,作为逆周期调节的基建投资,也是乏善可陈,比如沥青、比如水泥、比如钢铁的消费,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基本面虽然艰难,但预期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简单总结下就是一二三悲观,四五亢奋,六月份又消停下去了。
四五月的预期最有意思,追根究底,是市场仍然相信政策的力量,或者说是相信传统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的力量。
市场上有一派很流行的观点:经济不可能差,如果差一定是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不够。
所以从3月底公布的PMI数据为起点,国内交易经济向好,国外交易再通胀,股票和商品市场着实涨了一大波,这种情绪在517前后达到了顶峰。
![](http://mmbiz.qpic.cn/sz_mmbiz_png/S34TClHPN8er9q7Bl8ibfjpzxiaF98eibiac9aqaGiclcMQ8wH7vq5kYdsrrzBP5qbmAosN9gQSJjAJFgKYbXeRxibiaA/640?wx_fmt=png&from=appmsg)
特别是商品,最近最近今年的研究范式,大概是宏观的人看商品、股票的人看商品、债券的人看商品,做宏观的人也看商品。
大家都把商品或代表性的商品指数,作为宏观情绪的重要指标。
所以四五月的时候乐观的人很多,在预期终于兑现不了后,Contango的结构引发了更为激烈的调整。
所以最近悲观的人又多了起来。
周末打工君认真读了下最近市场比较火热的文章,觉得最有意义的一点是:谈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外的话题变多了。
或者说市场开始形成另外一派共识:最应该宽松的其实不应该是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