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礼这个角色真是够招人恨的。
明着是给贝勒爷经营生意的人,背地里其实是贝勒府上的大太监,
到处使阴招。
设局让吴家、沈家反目成仇,害死了那么多人,还对主角百般刁难陷害,一副阴暗走狗的模样。
你看,都把观众给气成什么样了。
▲最恶毒的这句:“俞灏明舌头也烧坏了吧,能不能好好说话”
弹幕里骂还不解气,要跑到微博上专门私信去骂。
当个热心的吃瓜群众也不容易,为了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真是操碎了心。
等一下,该骂的不是 “杜明礼” 吗?怎么扯上俞灏明了?
而且还咒人家 “当年为什么没有直接死了”,这恶毒程度,一点不比杜明礼差啊。
┃ 他们追求的从来不是真相,而是审判的快感
这么高危
的大反派
角色,为什么俞灏明
偏偏想不开,非要演呢?
因为,他没得选啊。
2010 年拍戏时全身 39% 的皮肤被烧伤,就算这样
,他也还在坚持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
(从出道就开始了)
,伤后更是主动发起 “拯救烙印天使” 公益活动。
回归后,他没有顾影自怜、卖惨吸引流量,
而是选择抓住为数不多的机会,踏踏实实修炼演技。
这样的人,现实中哪有一点 “杜明礼” 的影子?
但很可惜,吃瓜群众并不在意这些。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饰演家暴男的冯远征,同样被这个角色困扰了很多年。
有一次冯远征在外吃饭,一位大妈突然对着他脑袋就是一掌,“我嘴里的饭都险些喷出来”,结果大妈一脸严肃地说:“以后别打老婆啦!”
轮胎被人扎爆,日常逛超市也要被人指着鼻子骂,就连现在,社会新闻有家庭暴力的新闻配图,用的都是冯远征的剧照。
现实生活中,
结婚二十多年,冯远征不仅在圈子里零绯闻、零负面新闻,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妻子梁丹妮关爱体贴
。
梁不会做饭,每次冯出门工作,到了吃饭时间一定要打电话给妻子,问她今天吃的什么。如果她不吃饭,冯远征就要找在北京的朋友,让朋友去找梁吃饭。
“剧里这么变态,生活中也好不到哪儿去!
”
又蠢又坏的吃瓜群众,根本懒得用理智去辨别真假。
《还珠格格》里的容嬷嬷、《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雪姨、《我的前半生》里的
凌玲,也
都因为角
色而遭受人身攻击。
骂完还不忘说一句:
“
骂你说明你演技好,委屈什么?”、“要赚钱就别怕人说
”、“现在的演员都这么玻璃心吗?”
一句简单的 “入戏太深” 就想开脱?
抱着看客的想法,却揣着刺客的剑。
说到底,他们要的只是审判别人时的快感,而非理性和事实。
┃ 剧情和现实都懒得分辨,还指望他们看清什么
前段时间发生的几起事件,更让我们见识了吃瓜群众不假思索的恶意。
上个月,女教师在日本旅游时溺水自杀身亡。居然有很多人在新闻下评论:死都要死到日本去,真是活该。
九寨沟地震,吃瓜群众更是极尽好事之能,逼吴京捐款 1 亿,“不要让我们失望,票房那么高,你又那么爱国”。
所有不假思索的恶意,说到底,就是仗着一种道德优越感。
鲁迅先生曾说:
国民倘没有智,没有勇,而单靠一种所谓 “气”
,实在是非常危险的。
“我知道剧情,他接下来又要害人了,换我我肯定不这么干,我肯定特善良,不行我得骂他两句。
”
“我刚刚捐了 10 块钱,我一普通百姓都捐了,你 50 亿票房的大导演,就捐 100 万?
”
他们总是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小善也好,意淫也好,去建立自己的道德优越感,然后在审判别人的过程中,觉得酒足饭饱、心满意足。
电影《私人订制》最后
一幕,镜头对准葛优
问道
:
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愿意捐吗? 我愿意。
如果你有一栋房你愿意捐吗? 我愿意。
如果你有一辆车你愿意捐吗? 我不愿意。
为什么?
因为我真有一辆车。
停留在嘴边的善意太轻巧了。
就像很多人一边骂着贪官,一边叮嘱自家孩子考公务员:
“机灵点儿,光靠红包和回扣,你这辈子都不愁啦。”
看个电视、看个新闻,听个只言片语,就顺着杆子爬到道德制高点上,再花几秒钟敲个键盘,再简单不过的事儿了。
如果让他们来做杜明礼,面对贝勒爷的威慑,面对凄苦命运的折磨,他们不一定就比杜明礼善良。
如果让他们来做吴京,哪怕手上真有 50 亿,他们也不见得愿意捐出 1 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