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技术交流、方法借鉴、成果展示、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  胖东来有新动作! ·  昨天  
哈佛商业评论  ·  企业全球化如何防患未然?这三个问题很关键 ·  昨天  
为你读诗  ·  花草有本心:走近古典文学中的春天 ·  2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2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北京平谷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有看点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 公众号  ·  · 2024-03-28 19:44

正文

本文字数: 2820字

阅读时间: 约7分钟

2023年4月18日,北京市平谷区承办全国“平急两用”设施建设现场会,明确将试点建设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从平谷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来看,“平”是绿色发展的长期趋势,“急”是兜底保稳的临危制变;“平急两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同时强化系统安全格局,以平时的确定性应对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点位的作用。



科学布局生产要素

增强区域功能承载能力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平谷区“三区一口岸”(即首都东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特色休闲及绿色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服务首都的综合性物流口岸)的功能定位。据此,平谷区谋划建设“高大尚平谷”(即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确定“三个打造”发展路径:建设农业中关村,打造“农业中国芯”;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首都物流高地;拥抱新消费新生活,打造世界休闲谷。平谷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正是聚焦区域功能定位,在平时高效利用资源,科学布局生产要素,增强承载能力。

—— 聚焦农业高科技打造农业中关村,建设首都绿色生态农产品“平急两用”保供基地。 平谷区发挥农业大区基础优势, 落实“大食物观”,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以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目标,构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耕园林地和产业用地有机融合,园区“开门见田、出门见绿”,平时应用先进技术为首都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急时全力保障首都菜粮供给稳定。

—— 聚焦物流大流量打造首都物流高地,零碳枢纽建设人防设施独立选址。 平谷区发挥京津冀桥头堡区位优势,规划“一枢纽、五通道、一网络”物流产业格局,即以马坊片区为核心的综合物流枢纽,平谷地方铁路联通京哈线、津蓟首都地区铁路货运东环线、京平高速等通道,马坊镇、马昌营镇等五个片区组成的物流网络,总用地面积8.7平方公里,全面提升了物资调集、仓储、配送能力。其中,物流核心区马坊新市镇规划已获批,其人防设施独立选址规划建设,改具体项目被动配建为政府主动建设,缩短了建设工期和成本。

—— 聚焦休闲新时尚打造世界休闲谷,在新型乡村社区中嵌入应急保障功能。 借助生态优势,平谷区创新优质乡村休闲产品供给模式,以城市消费提质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积极吸引优质市场投资运营主体,打造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同时在新型乡村社区中嵌入应急保障功能,将平谷区建设成首都安全发展的战略腹地。



强化系统安全格局

关键时刻发挥关键点位作用



平谷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打造多种应急场景,可满足吃、住、行和集中承载等应急需求。这里重点介绍四个应急场景:

—— 物流仓储设施转为战时基础保供仓,解决吃的问题。 平谷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库、藏粮于厂、藏粮于链的“五藏战略”,城郊物流大仓平时发挥枢纽作用,急时物流仓储设施可按需转化为战时基础保供仓,依托内外联动的多式联运网络、功能完备的冷链中心、高效的集疏运体系,联动京津冀各节点集货分拨,强化应急物流服务响应,持续保障首都物资稳定供应。未来高标库面积将达560万平方米,其中冷库70万平方米,具备全市1/3农副产品保供能力,可保障北京市民30天基本生活需求。

—— 乡村社区和综合体具备应急承载能力,解决住的问题。 平谷区新型乡村社区和乡村休闲综合体选址相对独立、房间密度低、配套设施齐全、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平时服务村民和休闲人群,急时用作隔离安置。平谷区选取相对独立的南山村等27个山区村庄先行先试,将闲置农宅流转到村集体,统一规划设计,保留传统乡村肌理,委托经营主体植入安全措施,改造成标准化民宿,配套完善医疗、污水及垃圾处理等设施,提升应急承载能力;在建的12个乡村休闲综合体,嵌入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隔离设施,可迅速切换为应急保障场所。

—— “平急两用”服务区转为物资和人员中转站,解决出行问题。 平谷区依托承平高速打造“平急两用、交旅融合”的金海湖综合服务区,融合高速服务区、休闲旅游目的地、首都东部集散地、应急安全保障区四大功能。秉持“一并规划、一并开发整理、一并土地供应、一并建管一体”的建设理念,“平急两用”服务区利用商业设施及停车场空间资源,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新能源充电设施,为快速改建和功能转化预留条件。平时作为交通旅游集散地,起引流、导流作用;急时转换为物资和人员中转站,提供应急避难、紧急疏散、临时生活安置以及医疗救护的场所。

—— “平急两用”核心区集成多种功能,解决集中承载的问题。 作为平谷区世界休闲谷建设的核心区,金海湖镇统筹大文旅产业发展与公共安全保障,利用旅游资源建设“平急两用”集中承载区。对现有和闲置酒店资源、沉睡乡村、营地等设施全面升级改造,具备居住、办公、康养、指挥调度等多种功能。平时满足市民多元化旅居需求, 急时转化为具有较大承载力的集中服务保障地,可集中隔离单位机构人员。



健全空间治理机制

平急两用有效转换



用好“平急结合”基础设施,需要健全空间治理机制,促进有效转换,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应用实践的关系、空间治理与有效利用的关系、规范建设与快速转换的关系。

—— 做好“平急两用”规划选址。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平急两用”规划选址既要具备一定独立性、隔离性和交通可达性,又要兼顾生活舒适性、经济活力性和安全功能性,要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明确供地支持方式,维护资源资产权益。

—— 完善“平急两用”空间治理。 为落实“减量”理念,平谷区制定《闲置资源利用导则》,着力盘活现状城镇低效用地和乡村沉睡资源,实现有机更新;同时,规范土地利用方式,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以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等方式统筹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并明确权利义务清单,确保急时可由政府统筹管理公共基础设施资源。此外,平谷建立“流量池”空间治理机制,以规划实施环节的弹性预留和主动干预,引导建设指标在时间上有序释放、在空间上精准投放,保障重点项目落地。

—— 健全“平急两用”建设规范。 平谷区制定《“平急两用”健康隔离设施设计及实施指导意见》,从建筑、结构等6个维度、16个方面提出69项细化标准,有需要时无需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较大改动,仅需对人员流线、设备运行方式、管控措施稍作调整优化,最快8小时即可具备隔离酒店功能。

—— 构建“平急两用”转换标准。 平谷区制定公共设施“平急两用”转换标准、“平战两用”“平灾两用”行业领域标准,完善平急转换预案制度,积极推进自然灾害救助、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标准体系执行情况纳入建设项目前期决策评估、规划设计方案及施工图审查重点,强化建设监管全流程。

(作者单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平谷分局)

来源:i自然app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