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苏剑、陈阳
要点:
●政策效果推动信贷超预期增长
●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下滑,表外融资缺口难填
●广义货币增速回升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环比少增3900亿元,同比多增6245亿元。其中新增企业部门贷款6501亿元,同比多增约3000亿元;新增居民贷款6344亿元,同比多增728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5%,增速较上月末上升0.5个百分点。
政策效果推动信贷超预期增长
从数量上看,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环比少增3900亿元,同比多增6245亿元。其中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4875亿元,同比多增543亿元;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4576亿元,环比少增58亿元。信贷环比减少,其一是由于7月份是传统的信贷淡季,其二,7月份地方债置换对信贷的抵消额高于6月份。7月份地方债发行7564.54亿元,高于6月份的 5343.24亿元。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中国人民银行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定向降准将逐步释放7000亿流动性,增加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2、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意见》提出,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15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并将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合格抵押品范围,改进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权重。此举加大了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引导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
从结构上看,本月信贷同比多增6245亿元,主要是来源于票据融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其中新增票据融资2388亿元,同比多增4050亿元;新增非银贷款1582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银行在流动性宽松后更愿意投向票据融资和非银贷款,反映了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
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下滑,表外融资缺口难填
7月新增社会融资1.04万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多增3709亿元。表外非标融资继续减少,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减少950亿元、1192亿元、2744亿元,合计减少488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37亿元,环比多增937亿元,央行、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加强了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信用债违约风险初步得到控制。7月起,央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新口径下,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从6月的10.5%下滑至7月的10.3%。虽然在政策引导下信贷和企业债券融资开始恢复,但短时间内仍难填补表外融资的缺口。
广义货币增速回升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末增加0.5个百分点。其一,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6245亿,拉高M2增速约0.4个百分点。其二,在国常会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下,7月新增财政存款9345亿元,同比少增2255亿元,拉升M2约0.1个百分点。为稳增长、扩内需,预计下半年财政支出仍将逐步扩大,或将拉升2018年M2同比增速。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