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典音乐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古典音乐聆赏平台。有温度,更有深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2722户高风险加油站被查处! ·  昨天  
直播海南  ·  两架飞机在美国相撞 ·  昨天  
直播海南  ·  车窗被砸!车主却很高兴?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琼海发布情况通报 ·  3 天前  
直播海南  ·  整治形式主义,中央通报3起典型问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典音乐

新专发布 | 吕嘉《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正式发行

古典音乐  · 公众号  ·  · 2024-11-25 19:00

正文

国家大剧院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推出的布鲁克纳交响曲系列之《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 ,现已正式发行。此次出版的唱片由 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绎 ,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净场录制,特邀乐评人 徐尧 撰写唱片,并采用 于云天 摄影作品作为唱片封面。
第六交响曲的创作时间是在1879年到1881年之间,乐谱首次出版则是在1899年。布鲁克纳曾用一句谐音俏皮话来形容第六交响曲:“第六是最带劲的”(Die Sechste ist die keckste)显然他对自己这首独一无二的交响曲青睐有加;事实上,即使如那句著名的陈词滥调所说的那般——“布鲁克纳把同一部交响曲写了九遍”,第六交响曲在这“九遍”里也是最不一样的。

至于究竟哪里不同,1930年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首次演出此曲后,当时的一篇乐评给出了无比精妙的比喻:“尽管布鲁克纳大多数交响曲都可以被比作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他的第六交响曲却更像是一座小礼拜堂——亲切,透明,矗立在高耸的森林间的一片开阔而明媚的空地上。”(摘自唱片别册徐尧撰写的文案)

英国作曲家罗伯特·辛普森(Robert Simpson) 在《布鲁克纳的本质》一书里就盛赞它的旋律之美、和声之独特以及配器之充满想象力,对古典曲式的熟练掌握即使勃拉姆斯也要为之服气,末乐章虽然不像第五交响曲的终曲那般冲击力巨大,却也比第四交响曲有着更为精巧微妙的结构,旋律素材更是独具一格。
英国音乐学家唐纳德·托维(Donald Tovey) 说:“如果我们清空脑子里已有的偏见与错误认知,将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当作是我们从未听到过的音乐作品的话,那么它极高的品质在每时每刻都足以打动人心。”



唱片曲目


A大调第六交响曲(诺瓦克修订)

Symphony No. 6 in A major, WAB 106 (Ed. L. Nowak)


第一乐章 庄严的

I. Majestoso

第二乐章 柔板,非常庄严隆重的

II.Adagio. Sehr feierlich

第三乐章  谐谑曲,不要快 — 三声中部

III. Scherzo. Nicht schnell - Trio. langsam

第四乐章 终曲,活跃的,但不太快的

IV. Finale. Bewegt, doch nicht zu schnell



第一乐章由小提琴带有附点的节奏型营造出的背景上开始,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的主旋律很快由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接棒,随后能量散去,小提琴款款温柔的第二主题接管了音乐的发展,这段主题随后发展成了令人惊叹的段落。

英国音乐理论家朱利安·霍顿(Julian Horton)在他的《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一书里对这个段落的配器进行了精彩的分析:有六个层级的节奏型在同时展开,这些相互之间错开的节奏因此相互对抗,形成繁杂甚至刺耳的复调效果,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师手笔。

之后音乐似乎形成了统一的意见,能量逐渐累积,直到音乐从降E大调迅速转到A大调上,嘹亮的号角声响起,伴奏中的三连音音型为之增添了更多力量感。

这个乐章后面的部分是两个主题的交替发展,在越涨越高的情绪里循环往复,直到小号以宣言的方式为这个乐章收尾。

布鲁克纳是一位柔板大师,他用一曲感人至深的柔板塑造了第六交响曲的情感中枢。


三段主要的旋律依次在其中呈现: 严肃、沉思如同葬礼般的第一主题奏响于小提琴的低音弦上,接下来先由大提琴演奏、随后小提琴接过的第二主题真挚动人,第三主题则由小提琴演奏,充满了庄严的神圣感。


随后三段旋律带着更加复杂的情感再度出现,直到在温情脉脉的微笑中结束。

第三乐章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速度标记:不快(Nicht schnell)——可到底应该多快? 指挥家们显然对此有着不小的分歧,从字面意思来看似乎处理成小快板的速度更为合适,但也有指挥家倾向于将其演奏得更快,更具活力。


当然,如果与布鲁克纳其它交响曲里的谐谑曲乐章进行比较,这个乐章无疑要慢得多。 在中提琴与第二小提琴的节奏里,小提琴小心翼翼地尝试奏出琶音,上面还闪耀着木管乐器的金光,不稳定的和声为音乐带来了躁动的效果。 在这个短小的乐章里,音乐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飞快发展,层次之多如同万花筒一般。


此时我们回想布鲁克纳说过的话,“第六是最带劲的”,没有什么比这个乐章更配得上这样的评语了。

第四乐章的开头处,中提琴用拨弦演奏着整齐划一的节奏型,小提琴上的旋律充满焦虑与迷茫,随后铜管的声音划破长空,这是一个气势汹汹的下行主题,随后它发展成了辉煌的号角。

第二主题是由弦乐演奏的动人旋律,立即为音乐注入了平和之美。两段旋律随后交替发展,在起承转合与上下求索中,长号奏出第一乐章开头处的主题,只不过完全化身为光明的形态,随后音乐以汹涌澎湃的动力宣告胜利的到来。



吕嘉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曾任意大利维罗那歌剧院音乐总监、西班牙桑塔·克鲁兹·特内里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及澳门乐团音乐总监,并曾在意大利特里埃斯特歌剧院、佛罗伦萨交响乐团、罗马拉奇奥室内乐团及瑞典诺克平交响乐团担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


吕嘉曾先后在欧美指挥歌剧及音乐会近2000场,合作过的世界知名歌剧院及交响乐团包括斯卡拉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里昂国立管弦乐团等。


歌剧在吕嘉的指挥生涯中占据着特殊位置,他曾指挥歌剧剧目50余部。作为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家歌剧院担任总监的亚裔指挥家,他被意大利的音乐评论誉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剧的指挥家”。1989年获安东尼奥•普兰佩得罗第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1998年指挥的歌剧《茶花女》被马切拉塔歌剧节评为“最佳诠释”。2007年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为他颁发“总统杯”;同年,他在罗西尼歌剧节里指挥的《贼鹊》被评为当年“最佳歌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