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联社
最独家的财经报道(本微博凡注明独家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财联社所有,任何法人或自然人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财联社,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巨头股价创新高! ·  昨天  
德州日报  ·  退!钱!啦! ·  昨天  
经济观察报  ·  A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财联社

【原创】5G格局初步形成:运营商的转折点

财联社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12-12 07:02

正文


5G的脚步越来越近,三大运营商早已迎来转折点。


【财联社】(研究员 严沁雯) 12月7日,国内三大运营商发布公告,宣布获得工信部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批复。三大运营商在5G中低频段的频谱资源格局基本形成,大规模5G试验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5G格局已初步形成。按照计划,中国将在2019年进行5G试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5G的脚步越来越近,三大运营商早已迎来转折点。


移动比较吃亏?


据天风证券研报,在日常的移动通信中,信息的传输一般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一定频率范围无线电波的组合就形成了无线电频谱,无线电频谱是基础性的通信资源。对电信运营商而言,频谱资源的多寡以及分布情况,将直接决定其市场表现——频谱多可以容纳的用户就多,更多更优的频谱就意味着更多的市场机会。


根据通信原理,频率越高的无线电波,传输相同的距离信号衰减就越大,信号覆盖能力越差,组网时基站密度需求越大,即需要建造更多的通信基站,既增加了运营商的建网成本,又对终端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据财联社了解,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分别获得了100MHz带宽,分别为3.4GHz-3.5GHz和3.5GHz-3.6GHz的频段;中国移动获得2515MHz-2675MHz以及4.8GHz-4.9GHz频段,其中,2575-2635MHz频段为重耕中国移动现有的TD-LTE(4G)频段。(注:1GHz=1000MHz)


在5G频段分配后,运营商将基于各自频段进行投资建设,战略布局也将迎来调整。一位通信业从业者向财联社表示,就目前情况看,联通和电信分到的3.5GMz附近频段比移动分到的4.8GHz-4.9GHz频段要有优势。


在全球范围内,3.5GMz附近的频段是实用性最广泛的,因此产业链较为成熟,这意味着其对基站密度的需求更低,资本支出相对更小。而对于4.9GHz附近这样相对高的频段来说,由于终端发展的不成熟,频段越高意味着所需基站的密度越大,资本支出方面将面临一定压力。


关于移动获得的2.6GMz附近的频段,同样面临产业链成熟度较低的问题,需要移动推动产业链成熟。其中的2575-2635MHz频段为移动现有的TD-LTE(4G)频段,进行重耕,对现网将产生影响。不过,由于该频段覆盖范围广,布网成本将会较低。


人口红利渐失


在5G频段资源分配后,国内 5G 商业化大幕开启,三大运营商间的博弈随之而来。


在经历过2G、3G发展后的4G时代,三大运营商在网络以及终端覆盖率已经相差无几,为了争夺住存量客户和获取增量客户,不仅是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纷纷推出无限流量套餐、互联网定制套餐,三大运营商中的“营收大佬”——中国移动也加入了流量资费价格战中,虽然用户有所增长,人均收入却在降低,运营商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据工信部发布的《2018 年前三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显示,受今年提速降费效应的影响,前三季度通信业电信业务收入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 4.2 个百分点,传统电信业务增长规模受限。


财报数据显示,中国联通移动业务收入 ARPU (每用户平均收入)下滑显著,公司传统业务面临增长压力。 中国移动也面临同样问题,作为其主要增长动力的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速显著放缓,也面临移动用户 ARPU承压的状况。


据东兴证券研报显示,三大运营商4G用户同比增长速度趋于平缓,这意味着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图 | 4G用户同比增长率


数字化转型


随着智能时代来临,运营商在抢夺话语权和市场份额之时要关注的不止是个人消费者。


据天风证券研报显示,5G 只有一种技术标准,运营商只要确定频谱,而之前的 2G、 3G、4G 则有多种技术标准,除了要关注运营商频谱的分配,还要关注其被授予哪种技术标准的商用牌照。5G 技术标准统一带来的将是运营商同质化竞争加剧,在这样的情况下运营商如何发现客户新需求、获取新增客户流量?


众所周知,为了满足三个场景的需求,5G 网络将在速率、流量密度、连接数、时延、可靠性等方面提出要求。然而对于个人消费者而言,目前的 4G 技术已经可以满足我们平日的基本通信以及普通的上网需求,5G 技术的接入或许并不会带来体验上的多大改变,更不用提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了。因此,用户背后的“物”的连接或许才是运营商今后需要在意的。


所谓“物”的连接,指的是物联网。近几年,数据中心和物联网成为通信领域新增长点,数据流量的增长和(B2B)政企侧上云需求共同主导数据中心旺盛的需求。据财通证券研报显示,物联网连接数正在逐步实现“物超人”,全球物联网预测到 2025 年物联网的连接数将普遍超过 200 亿。


图 | 国内物联网连接数预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