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矮大紧指北》这个产品从讨论到上线用了多久,双方在作品打造上经历了怎样的磨合?最终《矮大紧指北》成功背后都有哪些因素?
钟文明:
我们在今年三四月份就开始想这个事了,当时蜻蜓FM想在市场上立起口碑,一定要做一个有质量有品牌的东西。《矮大紧指北》从拿下到策划、生产、上线都是我们和高晓松一起做的。到目前为止从商业、策划和内容本身来讲都是非常标杆的。上线一个月就有十万订阅,全年营收四五千万以上肯定没问题。
这个产品其实我们做的是全新的品牌,矮大紧而不是高晓松。我们是在创造一个音频品牌而不是简单在卖货。蜻蜓在音频里重新塑造了一个IP,而且这个IP是和高晓松共有的。包括现在《矮大紧指北》的内容策划也是我们一起做的,我们在做出版社的事,而不是新华书店的事。
这个项目之后,我们就把整个知识付费的生产流程包括外部宣发体系搭建了起来,后来出现了一系列不错的蒋勋、费勇、张大春的产品,慢慢地蜻蜓FM知识付费的风格就出来了,就是人文性心理性是比较强的,大概是这么一个过程。
三声:你有没有想过,蒋勋、张大春这些人在思维和内容上都比较偏老,年轻人还会接受他们的内容吗?会不会担心人文这一块的大V不够的问题?
钟文明:
事实是很多人都为他们付费了,因为他们讲的是经典,而且他们粉丝量都不小。蒋勋细说红楼梦,张大春讲三国,经典是古老而常青的。经典的东西这些人讲的是最好的,他们有积淀也有阅历。
人文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各个高校都有很多这样的人。整个知识付费行业都是冰山一角,我们有大量东西还没有做。现在基本都是独家内容,各家之间没有对一个东西抢来抢去,都是各做各的。现在音频行业的内容是做不过来,不是没得做。我觉得对整个行业阶段的判断很重要,音频行业跟视频行业是不一样的。
三声:你对知识付费市场未来两年的判断是什么?
钟文明:
知识付费的市场会越来越大,这个市场目前核心瓶颈是优质内容供给不足,优质内容现在最好就是千万级,再过两年我希望能卖到上亿级。我认为这个是有可能的,一百万个人买就是一个亿。在互联网人群里做到这个事不算难,因为分发渠道很广。
现在移动互联网上流量增长相对平缓,但手机端之外的流量在大幅上升。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人们对音频的理解,这一块流量格局又会发生变化。
三声:蜻蜓FM在人工智能上都做了哪些准备?音频平台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机会在哪里?
钟文明:
我们现在在跟很多人工智能的巨头合作,采取的是合作开放的态度。这里面核心的点是这个行业还很新,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还没建立。这种情况下,跟巨头绑在一起。产业快一点,我们也会受益快一点。
就蜻蜓FM来讲,首先我们把内容做好,准备好跟人合作。第二就是把我们的大数据运营做好,争取做到千人千面。第三是要找其他人做分发,人工智能是把音频平台用户量变大。以前车载也是一个分发,但效果都不太好,有了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直接到达就是我们的市场。分发渠道多了,整个行业用户可能从一个亿到十个亿。
三声:怎么看待现在音频行业的竞争焦点,音频平台的其他内容板块呢,蜻蜓FM怎么看待语音直播?
钟文明:
现在音频行业竞争焦点是做更好的内容。蜻蜓传统内容板块相对比较稳定,电台内容、有声书内容也还在推陈出新,但是发展速度肯定不如个人主播。
语音直播蜻蜓去年就在尝试,因为我们有广播电台很多资源,这条线也是我们的一个点。目前这块主要是打赏模式,我们也在想未来能不能做成流量模式,让它作为一个工具让大家去用。但语音直播虽然短期内聚焦用户,但沉淀下来不容易。
三声:如何看待蜻蜓融资对整个音频行业的影响,蜻蜓更远大的目标是做什么?
钟文明:
对整个行业是好事,整个移动音频行业融资环境关注度会越来越高。知识付费和人工智能正在给这个跑道赋予一个新的意义。
蜻蜓的目标想做中产阶级的音频生活方式,希望用户在我们平台上停留的更长,能获取更多东西,可能不用他想就推荐给他。比如早上推天气预报,上班的时候推路况,中午推新闻,下午推十点读书,吃完晚饭推凯叔讲故事,凌晨推程一或者青音。虽然对时间争夺越来越激烈,但声音的伴随性注定人们会给声音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