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槽值
网易原创情感文化栏目。槽值爆表,不吐不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于小戈  ·  8年了,浪子回头 ·  2 天前  
莓辣MAYLOVE  ·  2.9 长胡子的女性曾在欧洲被称作“狼女” ·  2 天前  
槽值  ·  网易沸点工作室多岗位实习生招聘中 ·  3 天前  
于小戈  ·  成年人的崩溃从父母生病开始 ·  4 天前  
于小戈  ·  妈呀,郑爽都没她胆大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槽值

山东美女的神仙身高,一半因为这“丑东西”

槽值  · 公众号  · 两性  · 2022-05-25 12:36

正文


夏天要到了,青岛这座城市也苏醒了过来。

如果冰爽的扎啤和新鲜的海货,是它用来招待客人的标配。

深夜马路牙子上的野馄饨摊,负责赶走每位过路人的疲惫。

大部分人以为喝一扎青啤、吹着海风撸串,才算是和这座“海洋美食之都”交心了。

殊不知,想和一个青岛朋友混熟,比想象中还要容易。

你只需要像小叮当一样掏出一包饼干,便掌握了打开对方内心的钥匙——

“吃钙奶饼干吗?”

对,就是这个“丑饼干”/微博@地瓜熊老六


据说,在山东,每个人都吃过这种“土味饼干”,许多人甚至从小吃到大。

因此有传言说,山东“人均身高一米八”的秘密,就在于这个“国民饼干”。

“山东人长这么高的秘诀,莫不就是这个饼干?”


你要是跟山东人确认这个“谣言”的真实性,他可能会非常认真地对你说:

“别瞎说啊。”

“不是谣言。”

每个山东人都吃过这个“土味饼干”


提起饼干的优点,香甜,方便,饱腹。

但钙奶饼干,绝不仅仅是“一种饼干”这么简单。

当一个来山东出差的外地人问出租车司机: “听说你们都是吃钙奶饼干长大的?”

他或许会反过来问你:“怎么,难道你们不是?”

黄白条纹的包装透着些许“古早味”/图源 微博

不知道你身边山东朋友的数量有多少, 但他们中间,极大概率就有人是“钙奶饼干养大的”。

图源 微博


许多山东人,在牙长齐之前,就“吃”过钙奶饼干泡水。

父母会用擀面杖将它细细压碎,泡进奶瓶,喂给婴幼儿做辅食。再不爱吃饭的宝宝,也难拒绝它的“又奶又甜”。

打从那时起,这口香甜便成了刻在每个山东人DNA里的 “初始味觉记忆”

图源QTV-1《今日60分》


等长大一点,到了上学的年纪,钙奶饼干又成了许多孩子的早餐和加餐。

一杯牛奶、几页(方言“片”)饼干, 是许多家庭的早餐标配。

不管是起床晚了,来不及吃早点了,还是课间饿了,都可以用钙奶饼干“应付”过去。

据说许多人的起床困难症,都是被这块小饼干给治好的:

“老爸叫起床再多遍,都比不过撕开钙奶饼干包装袋的声音。”

图源 微博


不仅如此,钙奶饼干有时还会担起山东小孩们的“社交重任”。

调皮孩会在课间十分钟,用牙把饼干啃成手枪和花朵的形状,比谁啃得最漂亮。

那时候,它和“鸡蛋菠萝豆”(一种类似旺仔小馒头的饼干)并列,在山东小孩的桌洞里占有重要一席。

图源 微博


在孩子们长身体的年龄段里,它还是爸妈们“允许孩子吃”的 为数不多 的零食之一。

毕竟“吃钙奶饼干能长大高个儿”,是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儿里流传下来的话。

图源 微博


它在山东人心目中的威力,甚至能和东北人眼里“包治百病”的黄桃罐头有一拼。

图源 微博


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不论男女老少,都掌握着钙奶饼干的“一百种吃法”。

直接干吃,品尝到的是它的奶香和酥脆。

简单的包装里,饼干被码得整整齐齐,拿出一片掰成两半, 只是听到那声清脆的“喀嚓”,唾液就开始疯狂分泌。

放一半到口中,没等咀嚼,酥脆的饼干遇到唾液就迅速变软,口中顿时奶香四溢。一片一片吃下去,等回过神儿来,小半包已经下了肚。

不过,扎实的用料,也总会让它变成后槽牙的噩梦。若舌头不及时开启清理模式,牙齿很容易被饼干“糊住”。

这时,泡水的吃法就显得“聪明”了起来。

图源 Q TV-1 《今日6 0分


因为饼干充满气孔,在水中容易融化,把一端泡进水里,饼干体会立刻吸足水分。

不一会儿就涨到原来的“两倍厚”,口感也从酥脆完全变得柔软。

也是因为它极易吸水,泡的时候需要要掌握好火候——

蘸一下、泡3秒、泡5秒、泡10秒以上,口感天差地别。

想要掌握好“火候”,不吃上几包饼干是无法轻易拿捏住的。

因此山东人在泡钙奶饼干时的谨慎程度,完全可以和火锅店里涮毛肚的食客,以及正在给手机贴膜的小哥媲美。

蘸一下水马上拿起,饼干是表面微微变软、内部依然酥脆的双重口感。

泡3秒,浸入水中的部分基本变软。

泡5秒,基本无法从水中拿起,只能用小勺捞着吃。

泡10秒以上,就能用勺子把它在水中搅成一碗粥状的“饼干糊”。 根本 不需用牙咬,舌头一抿就融化在口里。

所以在许多山东孩子的记忆里,自己生病时,家长给准备的“病号餐”就是钙奶饼干泡热水。

而最奢侈最高端的吃法,莫过于钙奶饼干泡牛奶。

图源小红书@雪雪的肚肚,已获授权


掰开丢进牛奶里,用小勺把它按到碗底;等几秒化成浆糊状后,让饼干和香浓的牛奶一起滑入喉咙。

这几乎是让每个山东人一想起,就开始疯狂分泌口水的极品美味了。

说它是零食界的耶路撒冷也不为过/ 图源 微博


在山东人的味觉记忆里,软糯吸溜是它,奶香酥脆也是它。

无论长到多大,离家多远,吃上一片钙奶饼干,就仿佛瞬间回到了小时候。

图源 微博


山东人长高,真的靠它?

一个山东人对钙奶饼干的信仰,似乎从长身体时期就开始萌芽了。

但你要是了解过它的诞生过程,就知道“吃钙奶饼干长高”的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

图源 Q TV-1 《今日6 0分


上世纪60年代初,全国正处于粮食短缺的时期,新生儿中患上贫血病、佝偻病的人数在不断增多。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国家决定选择重点食品厂,大力解决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问题。

于是,成立于1950年的“青食(现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担起了这个重任。


只有16名工人组建成的一个食品部,用擀面杖子、切菜刀等原始工具,开始了艰难的研制工作。

1961年,一款以补钙为主、营养丰富、适合婴儿食用的“儿童饼干”诞生了。

它被迅速列入“计划供应”的婴儿食品,当时每家每户只有两包的限额——

就是钙奶饼干。

图源 Q TV-1 《今日6 0分


在一本《青岛食品厂志》里,纪录着它的“秘密配方”——

从最初的“精制骨粉”到“葡萄糖酸钙”,再到1965年为促进钙质吸收,添加的维生素成分,它的配方一直在优化。

但最终形成的 “面粉,鸡蛋,花生油,白砂糖,奶粉” 等做主料的配方,几十年间几乎未改变。

即使是在白砂糖供应最紧张的时期,钙奶饼干的原料标准也没有被降低,配料里的鲜鸡蛋始终没有被价格更低的“蛋粉”代替。

同样没怎么变过的,还有钙奶饼干的包装——标志性的黄白斜杠。

图源 Q TV-1 《今日6 0分


早期,它的材质是油纸,到了孩子们的手里,爱学习的把它做成书皮,调皮些的则把它折成纸船。

表面覆的那层蜡,刚好能保护书本不被轻易打湿,也让纸船不容易沉底。

如今虽不再用老式的油纸了,但黄白相间的醒目配色,质朴到溢出复古感的字体,依然能让几代人的童年被轻易唤起。

“我小时候吃过,现在我的孩子也在吃。”

“我随爷爷喜甜食,爷爷表达疼爱的方式很简单,每次他遛弯儿回来总会买蛋糕和饼干给我,绝对会有钙奶饼干! ”

“记得逢年过节,妈妈带我走亲戚,就会用一个手提袋装6包钙奶饼干做礼物,临走时我总要眼馋地多看上几眼。”

图源 Q TV-1 《今日6 0分


从最早的营养品,到代餐食品,到零食甜品。

许多60~90年代之间出生的山东孩子,记忆里都储存着这块饼干四四方方的样子。

图源小红书@飞飞鱼聊天室,已获授权

从小到大,它会在小区门口的小卖部、学校、婚礼、医院等任何地方出现,无缝覆盖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至于第一次听外地人说起,他“从没吃过这种饼干”时,都会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啊,我一直以为全国都吃这个呢!”

钙奶饼干进化了,我依然想念它

不知道多少山东人回忆过去,会发现自己与童年的别离,是从不再吃钙奶饼干开始的。

此后接受着生活的五味杂陈,味蕾也经过了千锤百炼。

只有多年后,或许在他乡,偶然与货架上那抹熟悉的黄白色相遇,才发现自己从未忘记过它。


于是不由自主伸出手去,在触摸到瓦楞般的包装时一愣——原来以为早就消失了的童年,一直就藏在自己内心深处。

如今的互联网上,有多少 “上大学后/上班后与钙奶饼干重逢” 的帖子,就有多少出门在外的山东孩子被旧时光重新眷顾。

有人很久没回家,用一张钙奶饼干的“吃播”告诉父母“我在这边一切都好”。


有人在考试前用牛奶泡饼干奢侈一把,试图用这份仪式“祈求”好运。

图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