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回复
营销
免费领取
《营销策略及管理制度大全》
作者 | 孙明
来源 | 营销报
一个Logo可以卖多少钱?
巴黎世家用一款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发卡告诉我们,可以卖到2700元。
图源:淘宝
近日,巴黎世家上新了一组售价2700元的“童年同款”不锈钢发卡,又为普罗大众提供了茶余饭后新鲜的话题。
从外观上看,这款发卡和电商平台上1元包邮的小商品别无二致,但只因其上印了巴黎世家品牌的标志性Logo“BB Balenciaga”,价格便直接翻了2700倍。
难怪网友揶揄:
“成本五毛,剩下2699.5是给我的自卑税。”
巴黎世家的设计师,可能是全球最轻松的岗位。他们的工作日常大概是,逛义乌小商品城进货,再给产品贴个Logo。
且看此次引发争议的这款发卡,不论从外观、材质、工艺还是艺术性来看,都和我们小时候在小卖部花几块钱就能买一大把的铁发卡没啥两样。
就是这么个普普通通的玩意儿,到了巴黎世家摇身一变成了售价去到4位数的奢侈品。
更戏谑的是,巴黎世家上一季度推出的同款荧光粉色发卡和三个装超小号黑色发夹已经卖到“断货”了。
图源:巴黎世家官网
感兴趣的朋友不用着急,《营销报》了解巴黎世家还推出了同为发饰系列的“死亡芭比粉+玻璃小碎钻”发夹,这土到极致的气息要价3800元。
图源:京东
原先是摆在地摊上都不会多看一眼的东西,但一旦进入到巴黎世家的体系,就这离谱的价格,高低都得划拉到评论区多看两眼,看看到底是哪个
大冤种
有钱人有这等审美眼光。
就如网友评论的,“这不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吗?”
“果然巴黎世家不坑穷人,只赚有钱人的钱!”
5G冲浪网友可能有所感知,
这场“天价智商税”争议,不过是巴黎世家癫疯宇宙的常规操作。
早在之前,巴黎世家就推出过4000元的“包租婆钥匙”发圈、6700元的宜家同款浴巾、4700元的支付宝联名T恤、23600元的胶带造型手镯,还有1.2万一只的“史上最贵的垃圾袋”包包。
图源:巴黎世家官网
这些奇葩商品每次一上市,都会迅速成为网友们吐槽的对象,“巴黎世家又在割韭菜了”“这设计简直是侮辱智商”之类的评论层出不穷。
不过,吐槽归吐槽,这些商品却总能成功吸引大众的眼球,一边被全网骂上热搜,一边被VIP客户抢到断货。
这个奢侈品牌早已把“丑贵土”玩成了流量密码。
当然,把这些平平无奇的产品卖到“天价”的巴黎世家,不仅为了博眼球、赚流量,背后还埋藏着更深层次的商业逻辑和品牌策略。
卖的不是产品,是阶级通行证。
深谙奢侈品行业“潜规则”的巴黎世家,早已把奢侈品玩成了一场贴标游戏。只要Logo够闪,铁丝也能变金条。
正如哲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的:
“现代人消费的不是物品,而是符号。”
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巴黎世家这些奇葩产品的价格与它们的实际价值是严重不符的,也难以理解到底谁会买单。
但在巴黎世家看来,这些产品却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品牌溢价和阶层区分。
品牌溢价是指品牌为产品赋予的额外价值,使消费者愿意为该品牌的产品支付高于同类产品的价格。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是在购买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还在购买品牌所代表的形象、文化和身份认同。
巴黎世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奢侈品牌,拥有着深厚的品牌底蕴和卓越的工艺传承。
在目标消费群体心中,巴黎世家代表着高端、时尚和品质。
因此,即使是一些看似普通的产品,只要打上了巴黎世家的标志,就会被赋予一种特殊的价值,这部分消费者也愿意为这份独特的价值买单。
图源:微博@Balenciaga
至于阶层区分,就更好理解了。在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有着不同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而奢侈品的高定价可以帮助消费者区分阶层、彰显身份。
奢侈品的高价格可以将一部分消费者排除在外,只有那些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人才会购买和使用。
这样一来,奢侈品就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获得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
以巴黎世家的天价发卡为例,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2700元的发卡显然超出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但对于那些高收入人群来说,这个价格可能只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笔小开销。购买这样一款发卡,不仅可以满足他们对极致时尚的追求,还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巴黎世家这些产品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越丑越贵、越土越潮、越像地摊货越有人抢。
两个极端的拉扯,从中迸发出的就是流量。
当其他品牌还在花钱买热搜时,巴黎世家已经掌握了“骂声换钞票”的终极奥义。
在互联网时代,巴黎世家的这些奇葩产品每次曝光都能迅速成为全网玩梗的素材。
网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巴黎世家的天价商品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表情包和段子。
比如,有人将巴黎世家的垃圾袋包包P成了在垃圾桶旁的场景,配文“这是我见过最时尚的垃圾桶”;还有人将巴黎世家的胶带手镯与普通胶带放在一起对比,调侃“怒省2万多”。
图源:小红书
这些表情包和段子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引发了大量网友的点赞、评论和转发,使得巴黎世家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不仅如此,巴黎世家的奇葩产品还催生了一些网络热梗,如“巴黎世家不坑穷人”“贫穷限制了我的时尚”等。
这些热梗不仅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还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谈资,进一步扩大了巴黎世家的影响力。
虽说黑红也是红,但需警惕红着红着可能就糊了。
巴黎世家的黑红营销在短期内带来了大量的关注和话题,可是从长远来看,也会侵蚀自身的品牌口碑。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巴黎世家的投诉层出不穷,涉及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价格欺诈等多个方面。
有消费者反映,自己花费上万元购买的巴黎世家衣服,洗了一次就出现了破洞;还有消费者称,在购买巴黎世家的产品后,遭遇了售后拉黑的情况,投诉无门。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如果一个品牌总是依靠制造话题和争议来吸引关注,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价值,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和反感是迟早的事情。
而且,当争议产品占比过高时,巴黎世家引以为傲的先锋人设,也有可能退化成“土味批发商”的刻板印象。
一旦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受到损害,品牌形象也将随之崩塌。
别看巴黎世家在热搜上蹦得欢,翻开母公司开云集团的财报,故事又是另一个版本。
根据开云集团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集团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2%至171.94亿欧元,归属于集团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62%至11.33亿欧元。
其中,巴黎世家所在的“其他品牌”业务部门陷入亏损,亏损额达到900万欧元,收入下滑了8%,降至32.21亿欧元。
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巴黎世家通过推出奇葩产品和制造话题获得了一定的流量和关注,但这些并没有真正转化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品牌的实际收益。
相反,由于品牌形象受损和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巴黎世家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被其他竞争对手所蚕食。
巴黎世家企图用2700元发卡证明,这个时代,奢侈品可以没有匠心,但不能没有热搜。
但当网友开始用AI设计个性化穿搭,当年轻人更愿为抗通胀金条而非天价丑东西买单时,这场癫疯营销的狂欢终将落幕。
毕竟真正的奢侈,从不是让富人尴尬的笑话,而是让普通人仰望的匠心。
最后送给巴黎世家一句忠告:
Logo镀的金会掉色,但手艺铸的魂能传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