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新世相 的第 471 篇文章
Sayings:
现在的消费主力,20 到 30 多的年轻人,一买买买就说要剁手,既痛心疾首,又乐此不疲。
但别以为如今这种眼花缭乱、心花怒放的购物快感是你们才有的。
谁没年轻过?只要和父母聊一聊,就会知道:
想当年,你爸你妈,比你能花。
一位同事最近才听说,她爸曾在 80 年代初花 6 个月工资买一块表,这一点都不像她印象中的父亲。
然后她找回了一些心理平衡,在败家这件事上寻到了遗传基础。这一代年轻人总被描述成一幅消费过度的样子,现在她知道了,年轻时,人都差不多:
会想办法给喜欢的人花钱,会炫耀性消费,喜欢追赶时髦,也希望用买东西去表达真心。
不管购物方式如何改变,有些事没变:总有那么几次,人们买的不是东西,是爱恨。
从过去到现在,有时买买买能拯救你、激励你、安慰你。有时你以为买到了快乐,却只等到空欢喜。
还有些时候,你以为你只买了一件东西,却买到了最好的回忆。
① 他们给自己花钱时,从不手软
那时候他们也注重新潮,花钱买高兴,买自信:坐火车去买皮衣,贷款去买婚戒,跟现在的年轻人出国购物差不多少。
宝石花手表是每个男人的梦想 @必中,56 岁
刚参加工作那年买了宝石花手表。那是 81 年,物资紧缺,有一块手表特别是宝石花牌、钻石牌这样的国产名表,是每个男人的梦想。
手表是 110 块,当时工资才 20 多一月,攒了半年还找别人借了几十元。
这种表零售商店里买不到,百货公司有少量的计划表,我可是找百货公司的同学才买到的。
刚拿到手表那会,整天带在手上,晚上都舍不得取下来,高兴了好多天!
这是最想要的东西,因为蛮玩味(帅)。
像砖头一样的随身听 @西西,妈妈 53 岁
我妈 90 年代初买了一个随身听,900 块!
她当时做服装生意,把香港积压的尾单拿到内地来卖,很潮。
那时流行大哥大,但她觉得那个像鞋一样,贴脸上特别傻。她得找一个别的 show off (炫耀) 的东西,就买了随身听。
她天天把耳机带着,别人问你在干什么呀?她就说我在听随身听呀。
等我上中学时,周围的人都开始用随身听,我妈说我有一个很好的可以给你用。我找出来一看,这是块砖头吗?
这一片只有我一人穿皮衣 @李洁,58 岁
93 年时,电视上刚有人穿那种半长、有毛毛领子的皮衣,我觉得特好看。
我们这儿没有大的皮衣店,大冬天,我和老公周末买了早上 6 点去西安的火车票,硬座 3 小时,去当时西安最大的国营皮装店,在东大街,叫汇群。
我买了一件墨绿色的半长皮大衣,很长的毛毛领,水獭毛。给我姐买了件短皮衣,给老公买了皮衣和皮夹克,加起来快两万。买完之后又风风火火赶火车回去,半夜才到家。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这一片儿都只有我一个人穿这样的皮衣。
她花 1 个月工资买衣服 @海胆妈,妈妈 51 岁
这套衣服是我妈在 1996 年花 800 多买的,当时她特别需要一套好的职业装,那会儿她一个月的工资才 1000 多。
这套西服后来传到了我这儿,跟着我从北京到深圳,现在看也一点不过时。
当年相当新潮了 @斌,62岁
中学时离家远,家里就给买了一辆红旗自行车,贵重程度跟小轿车刚出来时差不多。同学都嫉妒死了。
后来二十多岁时爱人嫁给我,陪嫁也是一辆自行车,150 元,4 个月工资。
印象最深的还是双狮表。那时在农场做厂长,工资 300 多,花 200 多块钱买了一块自动表,相当新潮了。
现在下岗退休了,想想当年,还觉得挺好。
所有东西都少报一个零 @夕影, 父母 49 岁
89 年,爸妈刚工作,一个月工资一共 120,但觉得毕竟结婚是大事,得好好置办一下,还好俩人都在银行工作,于是顺利贷款,长途跋涉去了上海买买买:婚戒、项链、西服、皮鞋……
回来后长辈都觉得东西确实挺好的,问多少钱。戒指 200 他们就说 20……所有东西都少报一个零。
月光还贷款,因为他们没有背房贷!
② 恋爱总是花钱的
每个时代,恋爱都是花钱的,不过这次我听到的都是恋爱成功的故事。比花钱更重要的是费心。
四斤最贵的毛线 @淑,59岁
25 岁时,我刚跟老公谈恋爱,他送我一条丝巾,我就琢磨买点什么回给他。
当时男人之间特别流行黑色高领毛衣,谁能穿上大家都羡慕。我工资 30 多块,花了一个月工资买了四斤最贵的黑毛线,纯毛的,用半个月亲手给他织了一件。
他收到时特别高兴,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却连着穿了俩星期。
一年之后我们就结婚了。现在他还老嚷嚷着让我给他织毛衣。
裙子,现在我还在穿 @赵慧慧,爸爸 53 岁
二十多年前,我爸走在上海南京路上,看到时髦女青年穿得好看就问人家在哪买的,然后去给我妈买。有条裙子版型特别好,我现在还在穿。
1980 年的上海南京路
约会带的糖 @peach酱,爸爸 53 岁
80 年代我爸妈谈恋爱,我爸读的警校包分配,单位(公安局)包餐食住宿,还发粮票,他就把工资拿去买当时很贵的糖,五块钱一盒!约会时带给我妈。
给我吹歌的口琴 @吉群,50 岁
88 年,我 21 岁,那会儿还在跟老公耍朋友。
他在老家教书,一个月工资三四十;我在广东制衣厂打工,一个月工资三四百。我一年能存上 1000 多块,回老家大家都说我好能干,会赚钱。
他喜欢吹口琴,我给他买了一个,十几块,能买一双好鞋了。
过年回家时,他就经常给我吹口琴。我最喜欢听他吹《在水一方》。
吉群和老公的合照
③ 那些没买到和买不到的
有些年轻时想要而没买到的东西,虽然现在想起来好笑,却也还有遗憾;有时候他们也花钱如流水,现在想想,也后悔。
没吃上的红薯 @霞,51 岁
印象最深的是怀女儿的时候,下班路过丰茂市场,看见烤红薯的特别想吃,一问有点儿贵没舍得买。
这是我最后悔的事儿,因为不是我想吃,是我肚子里的宝宝也想吃。
后悔的事如果再来一次… @光拾,爸爸 54 岁
奥拓刚出时,老爹两眼放光特想买一辆,被老妈死命拦住,为此老爹还和她赌气好久。
现在每次说起来,老妈都特别愧疚,说老爹当年结婚后特别节俭,就这么一个很想要的东西还没买成。
“那重来一次的话你还拦着不?”我问。
“那当然!”
钱都用来吃了 @州杭,爸爸 49 岁
我爸说自己的钱都拿来吃了,没有攒下来。和我妈结婚那会儿,他们在秦皇岛住了一个月,每天都挑最贵、最好的海鲜吃。
有一段时间在广州,什么猴脑、三叫,这些奇奇怪怪的都吃过。后来他们兄弟几个闹矛盾,厂没办了,就穷了。
倒是我一个伯伯,年轻时买了很多邮票,现在没钱花了就卖一套换钱花。
白云冰箱 @阿怪,妈妈 49 岁
1989 年,我妈在长沙上班,每月工资 90 元,每天都吃工作餐,也不买其他衣服,存了两年的钱给姥姥姥爷买了台白云冰箱。
白云冰箱当时很有名,好像是一千七八,几乎用光了她两年的积蓄。她告诉我,在银行取的钱都是十块的,拿在手上厚厚一叠。
后来她又对我多说了一句——你老妈排行老五,从小就被送去给姨外婆养,一直想讨你外公外婆喜欢,可做得再多他们好像还是不太在意我。
④ 最好的东西给家,给你
为了家,他们最舍得花大钱。彩电、相机、多功能录音机……其实他们想买到的,是一家人的精气神。
9 岁时的婚纱照 @Mandy,爸爸 53 岁,妈妈 50 岁
我爸妈结婚时,没钱,拍不起婚纱照。
9岁那年,我和爸爸去广东找妈妈玩儿,有天逛百货大楼,里边有个照相馆,可以拍“婚纱照”,就是给你拍张照片,用电脑把脸抠下来,P 到别人的婚纱照上(那时候这是新科技)。然后就有了我爸妈的这个婚纱照,不到 20 块。
我当时觉得我妈长得像张惠妹,我爸长得像郭富城,可骄傲了。我爸刚才看到这个照片,还说 “我跟你妈真的是郎才女貌啊!”
掌握了全胡同的彩电 @晓彬,60岁
30 岁买的 23.8 寸彩电,让我好几年都倍儿有面儿。花了两千多,日本牌子,积蓄花了一大半。
那时候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这种高级电器,得出国人员拿票,去指定的商场买。我大姨正好从俄罗斯回来,我求了半天才把票给我。
搬进来那天,一个胡同的人都去我家看。后来每次打开电视,都感觉掌握了全胡同人的喜乐。
虽然我老婆后来一直埋怨我,买这么贵的东西没跟她商量。
只找到了消费升级前晓斌家黑白电视机的照片
不实用的录音机 @宋宋,爸爸 53 岁
我家里有个黑色录音机,特大,功能复杂,底下能放磁带,上边能放唱片,还能插话筒唱卡拉OK。一直在家放了十几年。
我一直觉得他们买这玩意儿是为了自己娱乐,一点不实用。后来才知道,居然是 94 年我两岁多时特意给我买的,花了俩月工资买的最新款。就为了给我早教、听磁带。
牙刷和相机 @甫彣的爸爸, 49 岁
80 年代,家里父母、姐弟 7 口人,生活很困难,别提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上初中时,我找母亲要钱买了一个牙刷,不超过五角钱,白色有机玻璃的,我很喜欢,就这样第一次仔细刷牙。
后来不管怎样,都想尽力创造条件,让下一代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儿子上中学时给他买了台相机。
甫彣:从此机不离身,影响至今
· · ·
读完这些故事,你真会觉得,人不挥霍枉少年。
金钱也是,青春也是。
那个时候,我们一腔冲动,付出不求回报。想要的东西,敢用真心去追求,也敢花钱去争取。
消费,很多时候,绝不止“买东西”这么简单。
我们想买到爱,买到关心,买到陪伴,买到力量。人们买东西时,再明码标价,也无法计算出附加的真心。
也偶尔会遗憾。有些时候,你付出了爱和钱,也无法买到你想要的东西。
但是,用心买过的东西,何必再问值不值得。
今天我想问你:你买过的最难忘的东西是什么?
买给父母,买给爱人,买给朋友,或者买给自己。它有时给人安慰,有时让人强大,有时帮我们发现自己。
点击这里 告诉我,在那么多次买买买中,哪一次最让你难忘?
这次征集由新世相和苏宁易购联合发起。我们将发起一场主题为 “不落单的双十一” 的电台风暴,你分享的故事,可能会在全国多个电台播出。
苏宁易购倡导大家,双十一拒绝盲目跟风购买,而是用心去买,为爱而买,为人而买。
我们的买买买背后,到底有多少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