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天下实验室
人生是一场独一无二的实验 |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现役军官”爱上我?女子被骗250余万 ·  2 天前  
爱否科技  ·  华为 Pura 80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天下实验室

“淡人”“浓人”之争:浓度在生活中流动

看天下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24-04-22 20:30

正文

“淡学”流行,与其说是温和的抗争,不如说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反叛,抛开社会规训,放弃自我期待。

撰文 | 石悦欣 吕若兰

编辑 | 沈佳音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2024年的网络新人横空出世——“淡人”。


没有大悲大喜,一切云淡风轻,“淡人”情绪稳定,物欲极低,凡事随缘,既不对世界要求什么,对世界对自己的要求也充耳不闻。“就这样吧”“那就算了”,是“淡人”的口头禅,最浓的回应也不过就是在热搜词条“被正式确诊为淡人”下说:“是我了。”


作为当下流行的“社交单品”,自“淡人”的概念在互联网流行后,很多人争先认领并许愿想成为“淡人”。#越来越多年轻人确诊淡淡综合征#这一话题获得1.2亿浏览量,“淡人才是最适合职场的新人设”“遍地淡人”“淡仔派对”等在全网掀起一阵热梗潮。


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庆燮在《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转型中的家族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压缩现代性”的概念,指一个国家社会转型的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浓缩。“快”已经成了韩国社会的核心词汇,人们的思维呈现出结果主义、指标主义和浓缩主义的倾向。急速发展的社会只看重结果而不再关心原因,习惯用各种量化的指标评估一切,却忘记不可量化的意义与感受。人的价值与幸福遭到忽视甚至剥夺。


新时代的年轻人,仿佛生活在水中,不停地从此岸游向彼岸,好不容易登上岸,才发现这原来依然是一个随时可能消失的临时小岛。


“淡学”抛却结果导向,不再用世俗定义的指标衡量意义,放弃急功近利的焦躁,试图找到生命本身的价值,寻找简单的幸福。“淡学”流行,与其说是温和的抗争,不如说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反叛,抛开社会规训,放弃自我期待。


在“断亲”“搭子文化”“友谊衰退”及个人主义至上的当下,人们之间的连接减弱,边界和自我成为了现代社会交往中的隐性规则。一个“淡人社会”诞生了。


而“淡人”的反面是“浓人”,高强度生活,高浓度交友,高密度输出……


人们为“浓”和“淡”划定了许多标准。但人和人生都是多面体,“浓”和“淡”只是其中一面。


回归个体,生命的浓度本就不被定义,任何人都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注脚。“淡人”有高浓度的时刻,“浓人”也有淡然的一面,“浓”与“淡”是流动的,因时因地因人不停转化。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人,都需要找到让自己平衡且舒适的生活方式。


“淡人”“浓人”是如何寻找生活的平衡点的?我找到了3个人,展开讲述他们的故事和思考——

别人眼中我是“淡人”,

但我认为自己是100%的“浓人”

毕格 男 33岁 法律行业


我完全不关心现在流行的“淡人”是什么概念。不过听下来,我应该是个“淡人”。


对我来说,一切与生老病死、经济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都是小事。另外,一个事无论大小,如果努力过后对结果都不会造成影响的,我也会很“淡”。


上学期间,我的学习成绩极好。我自信地认为,自己比接触到的九成同龄人都要优秀,甚至当时的理想就是改变世界。


直到上大学,我这个小镇青年第一次发现世界的差距这么大。本以为大家有一样的老师和教育条件,而实际上我们的起点就不一样。我的认知开始发生变化,我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人。不过这些不影响我进行自我探索。大学期间我组过乐队,玩摇滚,打拳击,尝试很多新鲜事。毕业后,我回家考了公务员。干了四年后,我想试试走出县城的生活,来到了北京。


刚工作的时候,我有过很多期待,把人生很多价值感和意义感都寄托到工作上。工作几个月后,发现并非如此,工作对我而言并无太多意义。


工作第二年,我第一次被涨薪,涨了2000元,但当时就开心了不到5分钟。被领导批评时也一样,伤心一闪而过。


感觉自己就是在被世界捶打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逐渐看淡了很多事情。我明白,如果没有别人那么优秀,也不用苛责自己。


逐渐,我有了一套可以称之为“坚定”的自我评价系统。外界评价或反应不会干扰我。有人夸我,我会说“嗯”;有人骂我,我也会说“嗯”。“嗯”“无所谓”“随便”是我微信回复语中频率最高的。很多他人称之为震惊的事,我内心只有一个字,“哦”。


如果现在对于“淡人”的定义是“对于外界一切刺激的反应程度轻微,包括社交、情绪、工作等”,那我的确是个满分“淡人”。这种“淡”为我省去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麻烦,让我能把想做的事做到极致。


但对于我坚守和热爱的东西,投入的浓度、精力和时间不会有丝毫稀释。看《乐队的夏天》,作为北方汉子,在听到《南方》这首歌时飙泪。看《长安三万里》,听到“诗在,长安就在”,我在电影院爆哭。


我更愿意将这份评价尺度定义为对生活的热爱程度,那我很笃定,自己是一个100%的“浓人”。我的人生不是一点就燃的炸药,或昙花一现的烟花,它是温火,一直不曾熄灭的温火,只会在某些时刻用力地燃一下。


不过我的确不喜欢标签式的群体分类,无论是MBTI(一种十六型人格测试),还是“浓人”“淡人”。我远离它,只是不想被它们定义。认真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想成为怎样的人,才是对自己更负责任的态度。


我是后天型“淡人”,

不浓不淡才是最好的状态

小布 女 28岁 外企


我并不是天生就对很多事情无所谓,转变的节点是前两年生了一场病,甲状腺癌。


那时我在一家节目制作公司当项目负责人,这一行节奏快,压力大,录制期经常几十个小时连轴转。作为负责人,我需要管理一切事务,大到预算是否充足、艺人阵容,小到投资方想吃什么宵夜,录制现场外要配备几个移动公厕、公厕是什么排污标准,每天都要回复几十个人、上千条消息。同事曾经调侃,我出现的场景,BGM(背景音乐)都是消防车的鸣笛声。


到了我最喜欢的杀青宴,我和同事们举杯、干杯,高脚杯重重地相撞,玻璃刺耳地碎裂,我们抱在一起大哭、大笑,无比畅快。谢幕舞台的灯光真有魔力,明晃晃地一洒,满足感、成就感被推到顶点,疲惫也就这么褪去了。


但我也逐渐发现自己有点走向极端。我开始对小事上纲上线,看到有人没冲厕所,便对整个世界的道德水平大失所望,痛哭流涕。我开始对亲密的人愈发刻薄,仿佛家人、伴侣给我带来的只有麻烦……


我开始反思,身体和精神可能生病了。去医院检查了几次,确诊了甲状腺癌。


我交待完所有工作,换上病号服,入院手术,再拿起手机已是十天后。


十天中,我隔绝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络,身体激素恢复,思维也松弛了,我意外获得了“退出原账号”般的神奇体验。


曾经梦想着做出好作品,如今只想当一个健康的正常人。


我辞职了,进了外企,“浓度”急转直下,从“事事负责”到“拧好自己的螺丝”,淡淡地,按部就班。


我选择成为“后天型淡人”,是妥协和休养生息,很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和天生“淡人”相比,我没有那样从容和享受,很多情绪不是消失了,只是不让它们外溢出来。


以前喜欢运动,徒步、骑摩托、打拳、游泳,现在周末只爱瘫在床上。以前喜欢精心打扮自己,化各种类型的妆,现在我可以一周不洗头。


相较过去的自己,变“淡”后,没有了极致的疲劳,也没有了相应的期待,周末只是日历上的两个数字;没有了超饱和的投入,成就感、满足感大打折扣;没有了步步逼近的任务,我引以为傲的创造力也变得黯淡……


我变得特别渴望一种“颓废自由”,不洗头、不洗澡、不吃饭、不起床,刷一些无脑的东西,直到我感觉恶心了,起身洗个澡,出门走一走,再吃点想吃的。


我想,只有精神曲线一直下探到临界值,它才会开始反弹,我将会重拾一些对生活的激情。


对我而言,“浓”或“淡”,是一个人扑面而来的气质和整体感觉,是其最高亢生活状态和最低沉状态的对照组差值。就像有些城市四季分明,有些则四季如春。


过去的我可能是半个“淡人”,半个“浓人”,一个纯“间人”。现在的我是80%的“淡人”加20%的“浓人”。其实无论“浓淡”,能自如调节自己的浓度,平衡、舒服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事。


我比“浓人”还“浓”,是个“癫人”

周原 女 28岁 国企


看到这个概念时,我很确定,自己不是“浓人”,就是“癫人”,是“发疯文学”中的主角。


我的工作需要经常和异地的同事线上开会,横跨三座城市。通常,同城的同事集体坐在会议室,打开视频,除了发言人外,其他人都静音。闭麦后,我的浓度逐秒开始炸裂。


会议大多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过于无聊,坐在会议室里,有时候对面说一句,我就会在下面“接茬”。有时候我还会小声唱歌、跟旁边的同事聊天、吃东西、自拍、观察自己的皮肤状态,有一次被线上的同事发现了我在吃橘子……


因为我很清楚,大多会议是无用的,我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好自己的工作。


回头想想,我怨不得大环境,我的情绪浓度一向都很高,行为表现也很狂放。


在上一家公司,一到上班时间,我就会听RAP(说唱音乐),心里还会忍不住跟唱,几次差点唱出声。到了下午,比较清闲,由于没人管我,我就想做外卖测评,总在工位上吃夸张的食物,比如麻辣烫、烤鸭等。对于一些无效的工作信息,我经常不读不回,或者已读乱回。心里总是提醒自己做一个文明人,但我控制不住自己。


当然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前提,不能突破工作的底线。


我思考过这种状态的源头,是对这种重复生活的不满。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情感表达非常直接,生而为人,七情六欲的浓度拉满。


他人对我的方式、态度和语言也会很容易刺激我,我会伤心、质疑、低落,那时的排解方式不是发疯,是内耗。一句话,一个眼神,我都会分析出一篇论文。几个朋友聊天群中,我都是发言最多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