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诺亚研究工作是诺亚集团的核心专业版块,以研究引领投资,为集团的产品研发、筛选、风控等环节保驾护航;研究范围覆盖国内外宏观策略、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类固定收益、房地产等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政府网  ·  正式实施!驾驶证申领政策有变 ·  昨天  
天津日报  ·  判了!获刑十年! ·  昨天  
天津日报  ·  判了!获刑十年! ·  昨天  
半月谈  ·  打卡 | 雨水节气知多少? ·  2 天前  
政事儿  ·  常州市委:坚决拥护省委决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外需加持“抢出口” 国内“价格战”暂熄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2-11 16:22

正文

欢迎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并 设为星标★ 。文末多多点击“在看”,我们就会经常出现你的订阅列表里了,谢谢。


11月份中国进、出口单月同比增速均回落,背后原因有哪些?11月中国CPI同比增长回落;PPI同比跌幅收窄,分别从结构和行业上如何分析?飓风和罢工扰动消退后,11月非农如期大幅反弹,为何市场加码降息交易?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家券商对以上问题的解读和看法。



01

平安证券:外需加持“抢出口”



以美元计价,11月中国出口同比为6.7%,前值为12.7%;进口同比增长-3.9%,较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 贸易顺差974.4亿美元,同比增长41.1%。
11月份中国出口单月同比增速回落,但绝对水平仍然较高 。出口增速回落的原因在于,10月份中国出口受到9月台风天气过后出口顺延的推升,这一影响在11月份消退。
从结构上看, “抢出口”的支撑仍然较强,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拉动进一步提升,其贡献在主要经济体中居于首位;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被重点加征关税的计算机、纺织鞋服等产品,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增强,可侧面体现相关行业对关税加征的担忧。回顾2018到2019年间的“抢出口”,进出口商对加征关税的预期越强、筹备越早,或美国制造业需求越强,抢出口效应的带动越强。着眼于未来一到两个月,外贸“抢出口”的确定性相对较高,而近期美国制造业PMI回升,对“抢出口”也有加持。
分国别看, 11月中国对主要区域出口的累计同比增速大多较上月提升。其中,对美国、欧盟、东盟、非洲的出口,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带动所在,这四个区域对于中国出口增速的拉动较前10个月提升接近0.3个百分点,基本可以解释同期中国出口增速的上行。不过,前11个月中国大陆对越南、巴西、中国香港出口的累计同比增速自高位回落。
分产品来看, 11月中国出口中,计算机(包括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纺织鞋服相关产品(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有所增强。据PIIE统计,2018-2019年美国利用301条款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主要冲击落在电子和电气机械、机械类和纺织服装等品类,相关企业对加征关税的担忧可能较强,短期内“抢出口”成为主线逻辑。不过,中国竞争优势较强的汽车(包括整车、底盘和汽车零配件)、船舶等运输设备,以及家用电器、家具及其零件两类房地产后周期相关的消费品,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减弱。
进口方面, 11月增速下滑或受到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进口成本被推升,但其同比负增态势也体现出内需恢复仍有较大空间。11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长-3.9%,较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人民币相对美元在10至11月份累计贬值3.2%,直接推升进口成本。分产品看,11月中国进口同时受到原材料、农产品和机电产品的拖累。“量”的回落成为主导,主要产品中,集成电路、成品油、铁矿、钢材等原材料进口量价齐跌,汽车、天然气、铜材进口量减价增,最终在进口金额方面均有拖累。



02

平安证券:11月物价数据点评:“价格战”暂熄



11月CPI同比增长0.2%,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PPI同比-2.5%跌幅较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
11月份中国CPI和PPI走势分化,结构上存在亮点。 CPI方面, 11月份同比增速小幅回落,主因食品价格拉动减弱,而核心CPI略有回升、能源价格跌幅收窄,尤其是核心商品价格止跌,居住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受房地产“930”以来的新政及“以旧换新”等增量政策带动。 PPI方面, 11月份环比由跌转涨,生活资料、中下游制造业价格止跌,既得益于需求的回稳,也与供给侧“价格战”降温相关。11月以来财政部宣布下调光伏、电池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相关行业也举办自律会议,号召主动减产,这有助于引导价格回归合理范围,加速行业出清。
CPI同比增速小幅回落。 11月CPI同比增长0.2%,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长0.3%,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
结构上: 1)食品价格弱于季节性,是CPI的主要拖累。鲜菜、鲜果、猪肉、水产等价格超季节性下跌,暖冬天气下供应充足、储运便利,四者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46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约八成。2)服务价格同比持平,继续支撑CPI表现。服务相关分项中,旅游价格跌幅收窄,淡季表现略强于去年同期;居住服务价格趋稳,受房地产销售回暖的支撑;除此之外,医疗服务价格微降,家庭服务、教育服务、交通工具维修、通信服务、邮递服务价格同比增速持平于上月。3)能源价格跌幅收窄。受国际油价变化影响,11月能源价格同比下降3.8%,降幅比上月收窄1.3个百分点。3)商品价格止跌,价格同比增速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其中,通信工具价格由跌转涨,家用器具和通信工具价格跌幅收窄,三者均属于“以旧换新”补贴相关领域;而中药、西药、酒、卷烟等价格同比跌幅扩大。
PPI同比跌幅收窄,环比由降转升,得益于生活资料价格回稳。 11月PPI同比-2.5%,跌幅收窄0.4个百分点;PPI环比0.1%,由跌转涨。其中,生产资料PPI环比增长0.1%,持平于上月;而生活资料PPI环比由上月的回落0.4%转为持平,尤其是耐用消费品价格反弹,或受到“以旧换新”政策和“双十一”促销节奏的影响。
分行业看: 1)外需定价的石油化工拖累减弱,对PPI环比的拖累较上月减弱0.17个百分点。国际油价低位震荡,石油化工相关制品价格跌幅也同步收窄。2)中下游制造业对PPI的拖累减弱,装备制造和消费制造板块对PPI的拖累合计较上月收窄0.17个百分点。3)水电燃气价格由跌转涨,对PPI增速略有支撑。因北方大面积供暖开始,电力、燃气需求季节性增加。4)不过,黑色建材和有色金属价格涨幅收窄,对PPI的环比支撑减弱,部分商品前期较快反弹后涨势放缓。



03

东吴证券:非农大幅反弹,为何市场加码降息交易?




核心观点:飓风和罢工扰动消退后,11月非农如期大幅反弹,但外国劳动力减少导致兼职就业减少、失业率抬升、工资通胀超预期,强化美国劳务市场滞胀局面。 数据公布后,市场选择交易劳务市场的“滞”,预期失业率将继续上行,12月降息预期由70%升至89%,2年美债利率由4.16%跌至4.10%。但我们认为,“胀”的风险仍不可忽视。特朗普驱赶非法移民的政策料进一步减少兼职外劳,强化工资通胀黏性,当前市场预期至明年底3.6次/89bps的降息预期面临压缩风险。
非农就业:飓风与罢工扰动消除,非农如期反弹。 美国11月新增非农就业+22.7万,预期+22万,前值由+1.2万上修至+3.6万,前两个月新增非农合计上修5.6万人,三个月均新增非农由+12.3万升至+17.3万。行业层面,10月非农的主要扰动消除,相关行业就业明显反弹:①波音机械师结束罢工,11月制造业就业由-4.8万反弹至+2.2万,其中交运设备制造就业从-4.2万反弹至+3.2万。②飓风Milton过境,因恶劣天气无法外出工作的人数从51.2万回落至5.6万,CES问卷首次反馈率由47.4%升至67.4%。因此10月跌幅较大的一些行业在11月出现明显的就业反弹,临时救助服务就业由-3.3万反弹至+0.2万,餐饮由+0.3万升至+2.9万。总体看,11月就业较10月明显改善,单月就业扩散指数从53.2%升至56.2%。不过,由于上述事件基本在市场预期内,因此非农的强劲反弹并未给市场带来惊喜,反而是居民就业问卷较差的结构让市场重新担忧劳务需求是否持续走弱。
市场结构:供需失衡小幅加剧,工资通胀黏性边际强化。 ①单月流量11月新增非劳动力36.8万,其中17.4万来自平民人口增加,19.3万来自劳动力减少,劳动参与率由62.56%降至62.45%;居民就业减少35.5万,其中19.3万来自劳动力减少,16.3万来自失业者增加,失业率从4.15%升至4.25%,就业率从59.97%降至59.80%。②供需结构:11月美国劳务总需求增加37.2万,总供给减少16.1万,共同带动供需缺口由38.9万小幅扩大至59.9万。失业率上升0.1%,其中供给走弱拖累0.172%,需求走弱贡献0.273%。供需短期失衡小幅加剧,工资通胀黏性边际强化,11月时薪环比+0.37%,预期+0.3%,前值由+0.37%上修至+0.42%;同比+4.03%,预期+3.9%,前值由+3.99%上修至+4.05%。
劳务供给:外劳减少是供需失衡加剧的主因。 季调口径下,11月美国劳动力总数减少193万至16828.6万人。非季调口径下,最新11月美国劳务供给缺口为-352万,其中本国劳动力贡献-466万,前值-433万;外国劳动力贡献+114万,前值+134万。我们认为,11月外国劳动力减少、劳务供给小幅收缩或与特朗普上台后驱赶移民政策预期大幅强化有关一方面,部分非法移民或选择离开美国,导致外国劳动力人数减少,另一方面,选择留在美国的非法移民或移居“深蓝州”寻求庇护,短期内导致非劳动力和摩擦性失业人数的增加。
劳务需求:外劳减少导致兼职减少,构成居民就业转负的主因。 ①居民就业:虽然企业新增非农就业由1.2万大幅反弹至22万,但居民就业却出现了35.5万的减少。结构上看,非农私营就业减少了41.5万,其中全职、兼职就业分别减少11.1、26.8万,这使得全职同比增速加速转负的同时,兼职增速出现回落。②居民失业:11月新增就业16.1万,其中永久失业增加5.8万,总人数来到189.3万,在总失业者中的占比由26.27%升至26.49%。同时,失业时长继续走高,均值由22.9升至23.7周,中值由10升至10.5周。在兼职就业减少的同时,兼职失业率也从4.3%升至4.7%。

策略启示:特朗普移民政策给劳务市场的滞胀压力料将持续。 非农公布后,市场选择加码降息交易的原因有二:①非农虽大幅反弹,但主要来自预期内的飓风与罢工扰动消除;②居民就业与失业结构较差。非农私营全职、兼职就业收缩明显,永久失业人数、失业时长保持上行,市场预期这一趋势难以逆转。但劳务需求较差的结构本质上是因为外劳减少, 带来的兼职就业减少、摩擦性失业增大等问题,除了给美国劳务市场带来“滞”,也会给劳务市场带来“胀”,例如11月时薪增速同样出现超预期,但市场却并未选择交易。 此外,当晚一同发布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1年期通胀预期升至+2.9%,预期+2.7%,前值+2.6%。非农数据发布后,美联储理事Bowman在发言中重申她倾向于更谨慎地降息,去通胀进展似乎停滞。我们认为,特朗普1月20日上台后,或在第一执行驱赶非法移民的政策,美国新增非农的中枢、外劳供给、兼职就业料将在25H1出现更大收缩,强化市场对衰退的担忧。但同时,随着非法移民劳动力的减少,美国工资通胀的黏性料将更强,当前市场预期至明年底3.6次/89bps的降息预期面临压缩风险。









(本文结束)


往期推荐

中性策略分化加大,解码大浪淘沙背后的原因

走出误区系列:“保房价”和“保汇率”,真的不可兼得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