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是这样阅读这个句子的,就好像亚里士多德要说的是,“此昂对于可能者而言,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海德格尔在他关于《形而上学》第四卷的课程中就已经讥讽过这种阐释的“无用的精妙”和一种“没有很好加以隐藏的凯旋感”,把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曲解成一句同义反复。我们所说的非潜能,在实现的时候,它将什么都不是,也不存在,而相反,按亚里士多德所说,这个adynamia是完全属于dynamia的:非(存在或者做)的潜能。如此,这个句子的正确译法就是:“倘若一物,能得成现实,我们就说它有潜能,那么,它就四号没有非(存在或做)的潜能。”但如何理解,“它就丝毫没有非(存在或做的)潜能”呢?潜能是如何抵消共属于它的非潜能呢?
《解释篇》中的一段话提供了明确的标示。在区分模态语句之否定的同事,亚里士多德把潜能问题与这种模态语句的问题联系起来。尽管模态语句之否定否定的是模态而非dictum(这意味着‘可能的’之否定是‘不可能的’,而‘不是可能的’之否定则是‘不是不可能的’),但就潜能而言,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因为否定与肯定并不相互排除。“因为潜能这不是现实”,亚里士多德写道,“否定也术语它,实际上,能走的也能不走,而能看的也能不看”。出于这个原因,在《形而上学》第八卷和《论灵魂》中,潜能之否定(或者这么说会更好;潜能的缺失),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一直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的:“能不”(而从来没有采取这样的形式:‘不能’)。“所以,看起来,‘可能的’和‘不是可能的’这两个表达是互为结果的,因为同一事物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因此,此类语句并不矛盾的。然而,‘可能的’和‘不可能的’则永远不是一回事。”
如果我们把潜能中的否定状态称作缺失的话,那么,我们如何在缺失的模态上理解如下的双重否定:“没有不(是或做)的潜能”?因为与是的潜能并不矛盾,在这里,不是的潜能不会简单地小时,而是,把自己交给自己的同事,以一种不-不是的形式出现。因此,专门针对“不(……)的潜能”的否定,是“不—不是的潜能”(而不是“不是的潜能”)。
因此,亚里士多德这段话中所说的东西,不同于现代的评注者们的冗赘解读让他说的东西,并且比后者要有趣得多。如果不是的潜能源始地属于所有潜能的话,那么,就只有在实现的时刻,不简单地消除它专有的不的潜能,也不在与现实的关系中悬置这一潜能,而是使之完整地儒是存在,并因此而不-不实现的潜能,才是真正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