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科研竞争这么大,我们所经受的压力,也只有圈内人才懂。
其实更辛苦的,还是那些在科研中忙得抽不开身的单身青年们。这个群体包括已经工作的高校老师,以及尚在读书的硕士博士们。所以,
当借助学术公众号这个平台搭建了“高知婚恋圈”后,
我们
竟然不断地感受到责任重大,一路把这个圈子的建设坚持了下来。
单身科研人员是孤独的,是艰辛的。饱汉永远不知饿汉饥,这种艰难其他人无法理解。很多理科生医科生,真的是长年日夜与实验器材相伴,所行所见只是方寸天地。
生活枯燥一点、熬到秃顶都没有关系,但问题是长期如此下去,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遇到那个对的人。
我们把人生最好的时间给了工作和学习,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可是,我们的爱情呢?
有的学校可能考虑到这个难题,会给大家安排校内相亲活动,但单个学校资源很有限,玩来玩去就那几个人,加上大家时间紧张,又不适应
现场尴聊
,许多人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上线了“高知婚恋圈”小程序,差不多解决了以上所有问题。现在,这个圈子已经吸收了两三千人,体量其实蛮大的了,可能达到了很多人线下可接触单身硕博范围的几十倍。
通过与圈友接触,我们发现单身大龄硕士博士确实是一个不一样的群体。他们都很优秀,很多人都是既有颜值又有才华的那种。但是造化弄人,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条件那么好,偏偏还是单身。
原因当然还是很简单,那就是现实中的圈子太小。通过观察,我们觉得圈里优质却最难解决单身问题的群体有三种,他们在这个方面拥有清一色的共同点。
一是国外留学的硕博群体。
国外读书很辛苦,硕博生时间紧,多又不愿混华人圈子,容易导致封闭。这些人不乏来自斯坦福、牛津、东京大学这些国外顶尖名校的男女硕士博士以及博后。
二是国内读书的生物医学硕博群体。
好像生物和医学永远有做不完的实验,这个职业让我们充满敬意和感恩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叹他们的圈子真的太小,时间太少,想谈恋爱太不容易。
三是工作后的职场硕博精英。
本来读书期间单个学校的硕博圈子就够小了,但走出校园后,圈子还会变得更小,很多人工作后都有这种切
身感受。
高校、行政事业单位是重灾区
,甚至会涌现一些老大难的超龄单身。
幸亏有了这么一个“高知婚恋圈”,让大家一下子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在这个圈子里,大家的活跃程度也是出乎意料的。他们发起话题并不像现实中那样拘谨,基本上畅所欲言。
虽然作为硕士博士,大家的很多话题有时相对高雅,但多数情况下,也很接地气。比如晒晒美食、发发旅游照片、吐槽一下导师、聊聊电影,偶尔也会当个K霸,给大家献歌一曲。
因此,轻松和温暖充满这个圈子。外加圈子里面时时曝出让众人钦佩的男神女神,这种正正的能量令人无法抗拒。正如有位圈友所说,即便是在这里找不到男女朋友,遇到并认识这么多牛人,也是值得的。一位来自
帝国理工的博士女生也说:“这真是一个好地方。”
当然,大家进圈的首要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寻找心灵港湾。爱情,才是这个圈子里最根本的主题。结果也正如所期,
自这个圈子上线以来,已经有很多人牵手成功。
一些人在临走时,
还不忘
给圈主报个喜。
每次看到这些报喜信息,
我们都很欣慰。因为这个圈子改变了他们的
命运,开启了他们的幸福人生。
(摘自圈友留言)
(摘自圈友留言)
(摘自圈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