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与王健林的大生意:总有一种诡异让你毛骨悚然。
孙宏斌已经不是地产商的玩法了。
作为一代枭雄,孙宏斌近日的两项举动,泄露出了他野心的一角:绝不甘居人下。一是对乐视的更深介入。二是进军商业、旅游和酒店。这是几个对融创主营业务来说相对陌生的领域。显然,这是融创真正多元化的开始。
这是今天微博里流传的一张图:
孙宏斌何许人也?《他蹲冤狱、斗王石,公司干破产,“死”过好几回,如今。。。》 :
1994年3月27日,孙宏斌走出监狱,找到亲手把他送进牢房的柳传志,跟他一块吃了顿饭、道了个歉、叙了叙旧。在那个年代,人们都以为这个刑满释放人员的一生已然终结。没想到,这不过是他波澜起伏人生的开始。
联想恩怨
1963年,孙宏斌在山西临邑的贫困山村出生。他14岁离家求学,之后在清华读完硕士,1988年毕业进入联想,就此摆脱农村,迎接新生。
虽然清华毕业,但一口山西腔的孙宏斌依然易遭人嘲笑,他便只干不说,大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劲头,他的勤奋引起了柳传志的注意。当年,柳传志也为人才发愁,手下一帮拖家带口、不肯出力的元老,连个全国销售网都铺不下去,突然发现孙宏斌是块好铁,便决意把他锻造成钢。
柳传志的方法很简单,他天天逼孙宏斌讲故事、去口音,亲自培养领导力;1989年10月,又直接提拔成企业部主管,把拓展全国销售网的死任务派下来,看他究竟几斤几两。
孙宏斌干活玩命。他拉了帮敢干的年轻人,一口气建了13个分公司,两个月把营业额做上2400万。老柳大喜过望,决定把销售大任托付给孙宏斌,自己则长驻香港搞生产攻关。
没想到,老谋深算的柳传志“看走了眼”。
孙宏斌年纪不大,野心不小。柳传志不在北京时,他把企业部变成了“独立王国”,为保下属还跟老柳公然搞对抗。哪个老板能忍这?1990年4月7日,柳传志决定调开孙宏斌,接管企业部,将捣乱分子直接开除。
事已至此,本应好聚好散,但却意外上演了一出“谍战大戏”。
当晚,孙宏斌找属下吐槽,一群年轻人瞎吵吵,叫嚣着要把企业部资金卷走。这种话孙宏斌当然不可能当真,却把柳传志安插的“线人”吓得不轻,连夜报信。此时,孙宏斌手握1700万国有资金,真要卷款跑了路,大家都要吃“花生米”。
柳传志别无选择。他连夜报案,又派人星夜出京查封分公司账目,最后把孙宏斌控制在公司里。事后查明,孙宏斌确曾将一笔资金转移:他不是要贪污,只是嫌财务手续麻烦,留笔钱好应急。
本质上,这还是场误会。但孙宏斌手下的“猪队友”竟然搞“劫狱”,又暴力威胁柳传志,终于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之后,孙宏斌转至看守所;1992年8月22日,以“挪用公款罪”判处5年有期徒刑(2003年重审,无罪平反)。
1994年,表现良好的孙宏斌提前出狱。他不是没想过“提刀”去找柳传志,但最终觉得还是要做个好人。恩怨纠缠的两个男人相约吃了顿饭,孙宏斌道了歉,柳传志也很感动,算是一笑泯恩仇。
那年头,坐过牢的人基本上算毁了。柳传志问孙宏斌今后想干嘛?孙宏斌说要干房产中介。于是老上司出手50万,帮他重整旗鼓,算是弥补点亏欠。很快,孙宏斌在天津成立顺驰。
这世上有种人,不管他深陷何等绝境,都将不同凡响。只要时机一到,必定赫然崛起,直搅得天地翻覆。
挑斗王石
2003年7月,重庆,中城房网会议。一群地产大佬正开着沉闷无聊的茶话会,却被一位“大眼萌”老板惊呆。他上台放言,要打败万科,成为中国房地产销售冠军。王石听罢,当场驳斥他“睁眼说瞎话”,争执迅速白热化。与会者突然见证了一段历史,而挑起争议的,正是野心勃勃的孙宏斌。
出狱后,孙宏斌深耕天津,很快把顺驰做成地产中介老大。1998年国家停分福利房,孙宏斌又瞅准机会变身开发商,在地产界强势崛起。虽然生意很顺,但孙宏斌总憋着要办大事、成伟业,不仅要“借势”崛起,更要“造势”腾飞。怎么造?他的理解就是“谁火就灭谁”。他瞅准了地产龙头万科的老大王石,才有了公开叫板的一幕。
2002年,万科销售收入44亿,顺驰才14亿。大家都觉得孙宏斌在说疯话,没想到,他是来真的。
当众“吹牛”后,孙宏斌火速回京召开了著名的“蟒山会议”。昏天黑地的三天里,孙宏斌给公司高层狠命“洗脑”,要所有人统一思想、不惜血本、疯狂拿地、进军全国。总结发言中,孙宏斌激情无限,要以信念创造奇迹,因为“历史是这样写就的,竞争版图是这样重划的,世界是这样改变的”。
很快,顺驰的疯狂将席卷一切。
疯狂大冒险
2003年12月8日,北京土地“第一拍”。起价高达4.3亿的大兴黄村地块,引来数十家地产商,其中不乏华润、富力等巨头。然而,名不见经传的顺驰却以9亿的“天价”夺标,引发轰动。当时大兴在售楼盘不过4000元/平方米,顺驰的价格让楼盘起价突破5500元/平方米。
人们都认为顺驰疯了,但真正疯狂才刚刚开始。
2003年9月,石家庄009号地块拍卖。河北最大开发商卓达集团老总亲自坐镇,报价4.25亿,却被顺驰“马仔”报出的5.97亿击溃。让人憋出内伤的是,报价经历161轮的疯狂角逐,现场电话此起彼伏,顺驰“马仔”却连个请示电话都没打。这令卓达出离愤怒,公开指责顺驰是土地市场的“搅局者”。
2004年1月,苏州工业园地块拍卖。这本是龙头万科的最爱,规划都做了一年多,却被顺驰以27.2亿横刀夺爱。事后,远在南极探险的王石给孙宏斌打电话,商量能不能合作开发。
资料显示,一年间,顺驰耗资百亿,狂扫千万平米土地,成为地产界的“大黑马”。孙宏斌以一种绝对疯狂的大手笔震慑群雄,无人再敢怀疑他超越万科的野心。
人们不知道如何是好,既期待他创造奇迹,又对此充满疑虑:那些上市公司都不敢一掷千金,顺驰哪来这么多钱?对此孙宏斌不置可否,言外之意:你管我哪来的钱?我自有办法。
其实,顺驰的秘密很简单,就是调整付款和回款节奏,平衡现金流,俗称“五个盖子盖十个碗”。
比如,表面上花了上百亿买地,但购地款的支付时间都不一样,完全可以先后错开。一旦地到手,孙宏斌只有一个要求——快:快速销售、闪电回款、火速开工。设计招投标要三个月?不行!给设计院打电话拿现成图纸;地里还是草?赶紧!上午盖售楼处下午开卖;房子施工要一年?那哪成!告诉施工队三个月必须完工……
靠着逼死人不偿命的节奏,外加财务部一周一次调配预算,顺驰竟然扛了过来。这道理同行都懂,但没人会像孙宏斌那样,敢把自己往死里逼。
为了加快流转速度,孙宏斌把权力下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一块地拿不拿、多少钱拿,授信范围内分公司自己定。孙宏斌的逻辑是,什么事都上报,资金周转怎么能快?一旦投资失误咋办?他也大气得很,就当公司成长付学费吧!
在这样的机制下,顺驰员工个个拼全力、效死命。孙宏斌用人也不拘一格,有的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才20多岁,十几亿的授信就尽在掌握。天天开会、加班加点,让顺驰有了“夜总会”的别称,老板孙宏斌更是台“永动机”,每天就睡三小时。
狂飙之下,2004年顺驰销售额破百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大溃败
2005年,在孙宏斌眼中无非是大快干上的新一年。顺驰突破百亿,质疑已然闭嘴。此时只有喊出“率先突破千亿”的口号,才足够鼓舞人心。
然而,风险的苗头已若隐若现。此时,万科防着宏观调控要过冬,有人则预言顺驰会像新疆德隆一样轰然崩塌。对此,孙宏斌统统嗤之以鼻。说起风险,海边晒个太阳都会碰到东南亚大海啸,“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自然会有人给你送钱来。”孙宏斌指的是旗下的顺驰不动产(地产中介),它刚获得软银和凯雷45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地产中介市场上仅有的傲雪红梅。
顺驰则稍有不顺,2004年谋划在香港上市,因估值过低放弃。不过,孙宏斌手头还有摩根士丹利这张底牌。
此时顺驰成了“大地主”,地价升幅已非常可观,除了缺现金外,算是块难得的“肥肉”。摩根有意入股,但不是当救世主,其开出的对赌交易堪称“魔鬼协定”:一旦利润率上不去,7.5亿买下的20%顺驰股权将攀升至40%。即便如此,孙宏斌也咬牙答应。双方约定2005年11月注资。但到期后,摩根却突然变卦,让孙宏斌措手不及。
此时,顺驰资金缺口也不大,就差几亿。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孙宏斌四处求救,打算以项目换资金,却终于尝到不攒人品的苦果:这两年疯狂抢地,口无遮拦,孙宏斌把地产大佬们得罪个遍。如今地产寒冬自顾不暇,谁还肯去救“孙疯子”?
2006年初,王石直言:“如果把握好节奏,顺驰能成为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现在,它要为盲目扩张造就的奇迹付出代价。”
9月,奄奄一息的顺驰终于找到香港的路劲基建充当“接盘侠”。由于资金链断裂,55%的顺驰股权只卖了12.8亿。连路劲基建都承认,年底顺驰就能回款30亿,但饥渴的孙宏斌等不及了。
溃败一旦开始,便难以阻挡。一年后,路劲基建拿到顺驰“卖身契”,取得94.74%的股权。属于孙宏斌的顺驰,就此成为历史。
“局外人”柳传志始终不明白,孙宏斌为什么那么急,以至于败得那么惨?熟悉孙宏斌的人则说,他提出千亿目标时,心中要超越的已非万科,而是联想。如今人仰马翻,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重出江湖
卖掉顺驰后,孙宏斌在公众面前一度消失,仅和少数亲朋来往。据说在低潮期,他最爱吼唱的是崔健的《一无所有》。
实际上,孙宏斌并非一无所有,他还有融创。
2003年顺驰搞得如火如荼时,孙宏斌“莫名其妙”地新建了融创,主攻高端房地产。和顺驰一样,融创在2004年狂飙突进,一年销售额突破25亿。孙宏斌曾给融创定下目标:5年赶上顺驰。
孙宏斌为何要“左右互搏”?有人猜他“狡兔三窟”,给自己留后路;有人则认为,这是差异化竞争的需要。华商韬略梳理资料发现,直到多年后,孙宏斌才吐露真相:顺驰准备上市时,保荐人揪着他坐过牢的事不放,要他退出顺驰管理层。他做融创,纯粹是为了让自己有活干。
靠着融创,孙宏斌要重出江湖。
2008年12月,开发商们在漫长的地产冬季中几乎冻僵,却被北京海淀西北旺地块20.1亿的成交价惊醒,“熊市地王”横空出世。等看清拿地的是首钢融创,所有人才明白:抢地的“孙疯子”回来了!
同行说孙宏斌死不悔改,8000元/平方米的地王怎么卖?孙宏斌的答案是,做成豪宅“西山壹号院”,开盘就卖出4万元/平方米。这么贵谁会买?邪门的是,2011年、2012年它都是北京最热销楼盘,就有土豪买。
不过,顺驰的溃败还是让孙宏斌有了规矩:第一管好现金流,第二盯准一线城市。此外,尽快上市是关键。
不过,孙宏斌的运气不佳。2008年融创上市,碰到百年不遇的次贷危机,投资人还偏偏是雷曼兄弟;2009年融创路演,香港股市又一路狂跌。直到2010年10月7日,融创才在港交所“流血上市”,资产价格几乎折半。
多年前,孙宏斌宁愿不上市也要为股价死磕到底;如今,他学会了隐忍和妥协,给投资者保留盈利空间。一串显赫的投资机构为其站台:鼎晖、中投、中银、贝恩、德意志银行……他们看中的不完全是融创的资产,日益成熟的孙宏斌和他屡败屡战的故事更有魅力。
对此,孙宏斌自己也不讳言:“有的人比我企业做得好,有的人比我财富多,但是我觉得我比任何一个人都精彩……这一生,我一点都不后悔。”
延伸:
融创正进入深水区
没有人想到过万达也会成为“猎物”!
万达和融创这桩交易保密性非常好,一个融创的朋友,也算是孙宏斌身边人说:我也是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有点像融创和乐视的那次“同袍携手”,但那次百亿级别的跨界,至少在融创投资者群里是有讨论的。这次凌厉收购,鲜有风声,只提到过一笔30亿元左右的交易,且言之凿凿说与乐视有关,足见交易之隐秘紧迫。是谁在着急?
从签约现场流出的一张王、孙合影照片看,王健林孙宏斌步调一致,都穿了白衬衣。不同的是,面对镜头,王健林微微一笑很倾城,孙宏斌表情严肃吊炸天——在一个有买有卖的交易里,更大的受益者往往会刻意掩饰内心的澎湃喜悦,反倒是失意者会呈现出一种大度的松弛。我记得几年前融创收购绿城的发布会上,孙宏斌同样殊无笑意,宋卫平却挥洒自如。
如果地产行业算作一个江湖,王健林堪称一代宗师。冯仑潘石屹任志强尽管一度是热热闹闹的意见领袖,但只能算是全真七子或者江南七怪级数,华山论剑的主角,还得是王石、王健林、许家印和杨国强。
首富不简单。讳莫如深的发迹历史、错综复杂的政商关系、纵横捭阖的跨国并购,这都是王健林和万达留给行业的关键字眼。诸如叫板迪斯尼、杀入好莱坞、1个亿的小目标、高薪网罗各行业人才高参等等,这个地产行业的泰山北斗似乎从无英雄气短的时刻。“5年时间,万达城收入1000亿”言犹在耳,一朝城头变幻大王旗,王健林怎么了?
万达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轻资产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王健林更看重利润结构的改变,希望不断提升租金收入。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万达商业的735亿收入中,地产业务约563.4亿元,租金收入为116.9亿元,后者增速为34.3%,大大高于前者。今年上半年开业的12个万达广场中,万达自持的也只有3个。
王健林在年初集团工作会议上也表示,2020年“原则上不再搞重资产”。但计划不如变化快,这一步迈得也太大了点。一个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如此大宗交易,已经跳脱出商业范畴。对买方卖方而言,都是一个攸关生存发展的宏大战略命题。
目前的市场猜测已有不少:
首先,万达商业要降负债率。王健林对这次交易的公开解释是,套现的630多亿现金将清偿银行贷款。而根据公开数据,万达商业目前负债率约为70%,处于行业平均水准。
其次,万达和融创会有后续合作,比如万达影业和乐视影业的合并。这样一盘大棋操作起来何其不易,或许只有等融创的公告出来后才能窥斑全貌。
再次,万达从商业地产公司变身商业服务企业,资本市场估值或将达到30到40倍PE,远超10倍PE的商业地产。但以变卖核心资产为代价谋求“去地产化”转型,首富怎么就舍得?万达曾和万科轰轰烈烈强强联合,以期变轻,最终还是不了了之。王健林的转型有那么迫切吗?
曾在2010年-2015年任万达独立董事的商业学者刘纪鹏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交易,他说,从2014年起,王健林就着手实施轻资产战略,为万达商业从港股回A创造更有利条件。
但卖掉每年30%的高速增长的核心业务,不是一句“居安思危”就能解释的。这时候,该回头看看万达帝国的小罅隙,6月份,市场传言称建行、浦发等多家银行抛售万达债券,后万达迅速辟谣,而万达电影在6月22日险些跌停,魔鬼或许藏在细节里。
卖得蹊跷,买得诡异。融创与万达此前少有交集,一个专注高端住宅,一个擅长商业地产,业务关联相隔千里。以孙宏斌此前非黑即白的出场方式看,这次合作却呈现灰蒙蒙的色彩。
在入股乐视的发布会上,孙宏斌曾提出看好大娱乐大健康等多个行业,这是他在承认行业天花板的前提下做出的判断。看好不代表撸起袖子上马,就像老孙也看好汽车行业,去乐视美国工厂考察过,但在股东大会上仍然表示出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次迅速吃下万达几百亿资产,很难说没有战略和机缘之外的因素。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孙宏斌参与的大收购,总是会出现幺蛾子?一个了解的融创的人士反驳我:你的看法不对。第一,融创目前停掉了招拍挂,只做收购,每年收那么多项目,动辄几十亿,出差错的并不多。第二,你所看到的这几次失败交易,绿城、佳兆业,首先整体收购确实难度巨大,再次,商业规则难敌人性的弱点,比如诚信缺失和贪婪。第三,这些失败的收购背后,反而凸显出融创的独到眼光。
融创越来越有剑走偏锋的气质。而在融创投资者群里,一个较为统一的意见是,相信孙宏斌的投资眼光,哪怕是一次火中取栗。
乐视也是类似的故事。贾跃亭辞任乐视网董事长后,我问一个融创老臣:你怎么解读,老孙会进董事会吗?他说:我只能告诉你融创很好,但乐视这家公司,我太不了解了。
换言之,作为一个融创核心大员,近20年融创生涯,他仍摸不清孙宏斌的投资逻辑。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是,融创试图突破行业天花板,为此已经开始不断跨界。
这次是乐视和万达,下一次是谁?日光底下无新事,真相的冰山短期不会融化。不管是王健林、王石还是许家印,都曾经历过比残酷商业更大的考验,他曾经的商业伙伴和对手们,比如郭英成、黄如论和贾跃亭,也都给自己公司的未来画出过大大的问号。
融创或有不同,孙宏斌相信融创的并购经验和“厚道”做派可以带来成功,这种带有冒险性的自信,和他对规模的渴求一样多。“孙的风控能力极强!”一个知名投资人曾对我说。从轻盈的地产奇兵到渊渟岳峙的行业宗师,增长的不应只有规模,或许还有对危险的敏锐嗅觉。大公司而言,商场从来不只是商场。
【版权申明】综合自:攸克地产、地产话事人、华商韬略、腾讯财经”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
wwwgx2016∣互联网观察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
整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