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羊毛工作坊
零壹财经旗下新媒体。当世界在做加法时,我们为您做减法。金羊毛工作坊,扣动财富的扳手,投资者的私人定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羊毛工作坊

两位银行资管部老总谈转型

金羊毛工作坊  · 公众号  · 羊毛  · 2018-07-14 00:31

正文


金羊毛工作坊

投资者的私人订制

导读:转型方向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化,即:资产标准化,产品净值化,投资数字化,人才市场化,机构子公司化。


原标题:对话资管30人|浦发资管部蔡涛:目前挑战是新产品发行短期内难提速

兴业银行资管部顾卫平: 净值化转型需投研、风控、运营三大体系全面再造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年来,银行资管一直在发展中转型。资管新规正式推出后,转型方向更明确、清晰,银行资管早已启动的转型之路随之提速。


“新规之下,我们正面临着三大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一是稳妥有序推进存量整改,二是积极创新布局新产品体系,三是加快实现业务和管理的全面转型。”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蔡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蔡涛表示,新规过渡期的安排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转型压力,但任务仍然艰巨,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老产品、老资产必须在过渡期结束之前全部整改完毕,而发行既符合新规要求又让投资者接受的新产品,短时间内又难以达到一定规模。


不过,这种压力是短期的,蔡涛认为,中长期来看,新规对银行资管肯定是利好的,银行可以做真正轻型化的资管业务。即使面临着过渡和转型的过程,银行相比于其他的资管公司仍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其一,银行最接近资金端,最懂客户;其二,银行内部协同效应突出,在资产、负债两端都具有很强优势;其三,银行在信用风险的把控上更有经验,在另类资产领域有明显的优势。


谈及转型,蔡涛表示,对于银行资管来说,盈利模式将从利差为主转变为以管理费为主,整个运作模式将随之发生变化,现在大部分的银行资管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关键是如何把握时机重新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转型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培育强大的投研团队,真正提高主动投资能力。银行资管业务子公司化运作之后,会逐步建立起资管公司自己“核心产品+附加功能+综合服务”的一整套价值体系。


尝试设计不同形态的产品


《21世纪》:新规发布后,存量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你们如何处理存量资产和产品问题?


蔡涛:我们当前首要考虑的就是存量整改问题,在过渡期内做到老资产、老产品的稳妥、有序压降,虽然过渡期延长,但还是有很大压力,因为在整改压降过程中,资产、负债、流动性和损益需要多头兼顾。可以说,存量整改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节奏的把握、平衡非常关键。


现在老资产压降的方式,主要是自然到期或者回表处理,但有几类资产可能需要特别关注:一是期限长、收益率低的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债等;二是部分过渡期后才到期的直接股权投资类资产;三是个别已经出险或者有潜在风险的资产;四是期限过长的非上市股权类资产等。这些资产回表处理的难度较大,需要尽早研究解决方案。


《21世纪》:在新产品发行上,你们目前有些什么样的探索,具体有哪些挑战和机会?


蔡涛:银行理财的细则目前还没有正式出台,各家银行理财新产品也还在探索阶段。新规对新产品的要求包括,要全面净值化管理,非标不能错配,对非标的配置有很多限制,资产和负债匹配要求很高,等等。现在银行资管真正完全符合新规的净值化产品可能比例并不高,目前不少净值型产品后续还需要按照新的要求进行整改、二次转型。


在新规下,银行资管如何发行既符合新规要求又让投资者能接受的新产品,面临的挑战非常大,新产品的创设和发行需要投资端、产品端、销售端的全面协同,这需要一个过程,客户对真正的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度也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因此,从短期来看,新产品发行的速度肯定赶不上老产品压降的节奏。


目前,我们在尝试设计不同的产品形态,公募、私募,开放式、封闭式,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T+0、定开类,等等。新规发布两个多月以来,我们已发行了多款私募产品,涵盖私行、对公、同业等各个不同渠道;也成功发行了市场首单类债基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单个产品的募集规模,跟以前发产品动辄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的规模,暂时还无法相比。


现在的问题是,T+0产品一下子要求市值法有些困难,可能净值波动大,投资者接受难度大;定期开放式产品,可以配置一些期限短的非标资产,在产品收益率上有竞争力,难点在于非标的估值问题,可能需要建立专门模型来估值;封闭式私募产品,目前也在积极推进,但预计很难快速上量。


对银行资管,目前一方面是要加快借鉴公募基金等其他资管机构的产品经验,尽快建立、布局并丰富自己的新产品体系;另一方面,要研究探索新规下银行资管的特色产品体系,保持特色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银行资管五大转型方向


《21世纪》:统一监管标准意在防范监管套利,但这对银行也提出很大挑战,银行怎么转型?


蔡涛:尽管短期面临挑战,但是,银行资管的独特优势和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为银行资管主动迎接新规挑战、顺利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者,从国际经验来看,部分大银行表内和表外资产的规模可以达到1:1,银行资管也是所有资管机构中的中流砥柱,因此,对于未来的银行资管,我们还是充满信心。


转型方向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化,即:资产标准化,产品净值化,投资数字化,人才市场化,机构子公司化。


新规之下,还需要关注几个重要的变化:一是资产和负债的联动要求更强,这是银行资管能否保持差异化优势的重要因素;二是投研力量需要显著加强,这是银行资管和其他市场化资管机构相比较为薄弱的环节,主动投资能力、标准化资产配置能力的提升,取决于投研水平;三是数字化系统的搭建要加快,资管的核心要素就是人和系统,投研、风控、运营都需要强有力的系统支撑。


还有,以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主要关注产品收益率,以后会更重视客户需求。存量客户群体格局很难有大的变化,我们将主要在增量客户中去争取,了解他们的需求再切入进去,更加重视产品与客户的结合,每类产品针对特定类型客户,并制定针对性的销售策略。战略上,会逐步形成“核心产品+附加功能+综合服务”一整套的价值体系。


《21世纪》:新规明确了部分银行以子公司形式开展资管业务,但很多人认为这可能与基金等资管机构存在同质化问题,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


蔡涛:新规业已出台,大方向基本确定,银行将以独立资管子公司的模式展业。但确实还有诸多细节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资管子公司将在何种监管框架下开展业务?我们希望银行资管公司能够有自己单独的牌照,最好可以同时从事公募业务、私募业务乃至直投业务,这样才能与银行系的基金、券商、信托等资管机构区别开来,进行差异化市场竞争。当然这还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


另外,相比之下,公募基金、信托产品、券商资管产品等由于发展时间较长,都已经有自己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募集、销售、投资、托管、信息披露、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希望银行理财也能尽快出台一套自己的法律法规体系,让银行资管走上更加规范、健康、持续的发展之路。



文章:兴业银行资管部顾卫平: 净值化转型需投研、风控、运营三大体系全面再造


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如何应对净值化转型?


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顾卫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资管新规明确商业银行回归资管本源的转型方向,传统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是刻不容缓的。新规发布以来,商业银行先后推出以固定收益类为主的净值型产品,净值型产品的占比明显上升。


顾卫平表示,新产品背后需要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同类型的客户,在风险偏好、流动性、收益率、投资期限等方面存在不同的需求。银行理财要针对差异化的需求,做好产品设计和客户引流。


在他看来,净值化转型需要银行对投研、风控和运营三大体系进行全面再造。

除银行理财自身的变革外,在与同业机构的合作方面,顾卫平认为,通过FOF或MOM的合作,拓展投资能力边界,未来将成为同业合作的重要趋势。


固定收益类产品先行


《21世纪》:如何看待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


顾卫平:近两年,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原因是各家银行主动压缩同业理财。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阶段性的规模下滑是符合预期的,但是对银行理财未来的增长空间是有信心的。一方面,基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长的基本逻辑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银行在满足零售客户理财需求方面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在全球资管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在前20大资管机构中,商业银行背景的资管机构占据半壁江山。


《21世纪》:目前兴业银行在理财产品转型方面进行哪些尝试?

顾卫平:净值化转型是大方向,银行理财需要通过提升产品创设能力,循序渐进地实现净值化转型。


具体来说,一是“拿来主义”。借鉴公募基金在产品创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完善产品体系。二是突出银行特色。一方面,在新老产品转换过程中,针对现有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投资习惯,发行收益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另一方面,逐步丰富产品线,涵盖现金管理、债券型、项目融资型、混合型、股票型、QDII型等产品。三是细分需求。通过深入研究理财客户的多元化需求,进行细分引流,设计相应的产品。比如,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收益性需求、长期投资需求、养老需求等。通过组合管理,以相对稳健的收益回报,巩固银行理财的品牌公信力。


三大体系全面再造

《21世纪》:随着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的投资策略会有什么变化?

顾卫平:过去银行理财的投资策略主要在大固收领域,而且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优势。随着净值化转型,除非标资产外,银行理财将更加专注标准化的固收类资产,如债券、ABS等。在投资策略上,过去银行理财以资产配置为主,转型后要更讲究组合策略和交易能力的提升。在加强固定收益投资的基础上,拓宽投资边界,积极拓展权益市场、另类市场和海外市场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夜读】优秀的人,不会把苦劳挂在嘴上
8 年前
腾讯汽车  ·  比亚迪速锐发动机竟有活塞摩擦声
7 年前
经典微小说  ·  其实根本没有真正高冷的人
7 年前
徐文兵  ·  與腎有關的夢境(五)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