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张庄街道郑通村的荣信家庭农场,只见46栋联体塑料大棚一字排开。大棚内,10多名工人正在采摘时令蔬菜,准备发往盐城市区的春节市场。
荣信家庭农场成立于2015年11月,流转了郑通村六组农户的220亩土地。其中,130亩搭建钢架联栋大棚种植时令果蔬,50亩种植水稻,其余的试种中药材瓜蒌。村委会主任陈昆告诉记者,郑通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返乡创业者郑荣信创办的这个家庭农场,帮村民们拓宽了致富路子。
郑荣信今年50岁,高中毕业后,曾在张庄供销社越河商场当过营业员。后来供销社改制,他就自筹资金做起了钢材生意。经过10多年的摸爬滚打,郑荣信的钢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盐城钢材市场颇有名气,公司年销售额近亿元。
郑荣信告诉记者,2014年秋天,他得知老家邻居郑忠万不幸身患癌症,专程赶回探望。那次回来,看到乡亲们的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他心里十分着急,就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2015年9月,郑荣信将钢材生意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回到家乡投资现代高效农业。
在街道、村组干部和国土资源部门的帮助下,2016年,郑荣信在郑通村六组以每亩900元的年租金流转了220亩土地,注册成立了荣信家庭农场。国土资源部门很快为他办理了设施农用地手续。村里人都以为,郑荣信投资近2000万元建起的大棚,一定会种些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可万万没有想到大棚里只种植了白菜等常见蔬菜。
这能赚钱吗?其实,建场之前,郑荣信就反复考察了盐城市区及周边地区的蔬菜种植情况,发现传统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因此,他决定在130亩的大棚内种植常规蔬菜,而且坚持不用农药化肥。没想到,第一茬白菜在盐城市场上供不应求,各大宾馆酒店争相前来订购。
郑荣信介绍说,选择种植常规蔬菜还有另外一层目的,就是技术要求不高,即使是上了年纪的村民也能在农场里打工。70岁的村民刘学英,因丈夫患病生活贫困,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自从到农场来帮忙,每天能挣70元钱,当日工资当日拿,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刘学英说。
如今,郑荣信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已经成功注册了“郑老九”品牌,10个品种的蔬菜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验收。他又从龙海村流转了700多亩土地,准备发展特色果树,为乡亲们就近务工、增加收入提供更多的岗位。(胥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