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丨云 霓
近日,彭博新能源财经(简称“BNEF”)发布了2025年Q1全球一级标准储能供应商榜单,
共37家企业上榜。
其中,
中国企业占据30个席位,占比超过80%。
该榜单的发布,在新年伊始,为当下的储能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上榜企业数量看,相较于2024年Q4(49家)有所减少,但中国企业上榜占比仍保持在八成以上,展现出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市场对我国储能电池产品品质、技术实力及服务质量的再次肯定。
上榜的30家中国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远景储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力神电池、德赛电池、海博思创、中车株洲所、禾迈、弘正储能、华为、阳光电源、格力钛、采日能源、东方日升、晶科能源、双登集团、天合储能、精控能源、科陆电子、库博能源、洛希能源、为恒智能、易事特、远信储能、中天科技。
有7家非中国地区上榜厂商,分别来自意大利、美国、加拿大、芬兰、法国。其中美国3家,包括特斯拉、Powin Energy、Fluence;其他包括加拿大的阿特斯储能,意大利NHOA Energy、芬兰Wartsila、法国Saft。
新上榜企业无疑是本次榜单的一大亮点。
有10家企业为本季度新增上榜,包括德赛电池、孚能科技、格力钛、禾迈、弘正储能、力神、双登集团、易事特、中天科技、Saft。其中,
力神、孚能科技、德赛电池、格力钛、禾迈、弘正储能、易事特
这7家更是首次上榜。
值得一提的是,
BNEF的评选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储能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动态调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储能市场的发展趋势。据电池中国了解,相较于上一季度,2025年Q1的审核标准更为严苛,不仅要求储能厂商技术创新能力领先,在市场影响力、财务稳定性、实际项目交付等方面都有更高的审核标准
。
比如
对储能系统容量要求方面,
BNEF提出,其数据库统计储能系统容量为10MW或10MWh以上项目的数量,之前版本均使用1MW或1MWh作为底线。BNEF表示,调整原因为储能市场已经发展壮大,各种规模的项目和供应商都越来越多,较小项目的参考性不强。
审核标准还包括
储能系统的买家必须是第三方,
并且被列为一级储能供应商的企业,必须在过去两年内向至少三个不同的第三方买家供应过产品。
此外,统计的项目不能是为了满足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建整合的要求(例如中国许多省份出台的新能源配储政策)而建,无论是通过共址开发还是通过容量租赁服务合同都不采纳,BNEF认为这些要求通常不会高度重视系统性能。
进入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竞争已进入新的竞争阶段,从以往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更高质量发展,这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储能电池产品性能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打造,近期多家上榜的中国储能企业传来利好消息。
宁德时代
成功入选成为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和电池联合储能项目——阿联酋RTC(round the clock)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宁德时代将为其提供19GWh的天恒储能系统。此外,日前宁德时代还宣布与国际物流巨头DHL集团(敦豪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将为这家业务遍及220多个国家(地区)的企业提供储能与充换电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同样是在中东地区,
比亚迪
中标总容量为2.5GW/12.5GWh的沙特SEC项目。根据合同,比亚迪将负责该项目用电池系统的设计、供应、安装监督、调试和运维。
亿纬锂能
以单价0.696元/Wh的报价预中标睿特新能源灵寿县1GW/2GWh灵活性共享储能项目--设备购置项目。中标公告虽并未明确此次中标的储能规模,但相关信息显示,此次的招标规模为200MW/400MWh。
瑞浦兰钧旗下兰钧新能源
也传来“大电芯”相关的新消息。其与中车株洲所深度合作研发的结晶——688Ah储能电芯正式下线,该款电芯及与之配套的6.9MWh储能系统一起,推动着储能“双6时代”的加速到来。
海辰储能
对外宣布,其与三星集团旗下三星物产(Sumsung C&T)达成合作,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总容量约10GWh的储能系统项目合作。
东方日升
则宣布与巴西MTR Solar公司成功签署1GWh储能系统战略合作协议。东方日升将在未来两年为MTR公司供应先进的储能系统。据悉,此次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一系列具有示范效应的储能相关标杆项目。
阳光电源
供应PowerTitan2.0液冷储能系统、由中能建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州150MW/300MWh储能项目日前宣布正式并网,该项目每年可为乌兹别克斯坦电网提供21.9亿度电力调节能力。
春潮涌动,蓄力出发。中国储能企业利好消息频传,意味着储能市场新一轮竞争已正式拉开。
本文为电池中国原创(微信号:cbea_battery),转载请注明出处。开白请联系(微信号:15811377405)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