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埃里克·沃格林|伟大的韦伯 ·  11 小时前  
互联网思维  ·  罗素:人性的四大欲望 ·  2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罗素:人性的四大欲望 ·  2 天前  
哲学园  ·  ​对话 DeepSeek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人生只有一次,不可错失良机,要勇敢面对挑战

盛和塾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10-12 05: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稻盛和夫关于人生哲学的一些观点,包括坚持努力、勇敢面对挑战、将苦难视为提升自我的机会等。还介绍了作者在创立京瓷公司和发展过程中的经历与感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强烈的愿望能够驱动潜意识,从而抓住机遇。

稻盛和夫强调,如果没有强烈的愿望,即使面对理想的人才或机遇,也会因为缺乏察觉而错过。他通过自身经历说明,持续的努力和思考可以让人的念想渗透到潜意识中,从而在一瞬间获得灵感。

关键观点2: 坚持'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的经营原则。

稻盛和夫认为,销售额增加并不意味着费用也会增加。他主张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销售最大化,而不是简单地增加人员和设备。这种经营方式有助于创造高效益的企业。

关键观点3: 参与电信业改革,勇敢面对挑战。

在日本电信业自由竞争的市场化阶段,稻盛和夫看到了降低通信费用的机会,并决定参与其中。他认为这是百年一遇的转型时期,有能力和智慧的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勇敢面对挑战。

关键观点4: 将苦难视为提升自我的机会。

稻盛和夫认为苦难是塑造灵魂、磨炼意志的考验。他通过自己的经历说明,遭遇挫折和苦难并不意味着不幸,反而可能是提升自我、成就大事的契机。


正文


每日听稻

如果没有足以驱动潜意识的强烈愿望,即便你所渴求的理想人才从你面前经过,你也会毫无察觉,从而错失良机。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3845字 | 预计阅读:12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如果没有足以驱动潜意识的强烈愿望,即便你所渴求的理想人才从你面前经过,你也会毫无察觉,从而错失良机

被人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曾说:“天才是99%汗水,加上1%灵感。”

他之所以这么说,很可能因为他也是每天坚持努力的人,通过反复实验和思考,使自己的念想渗透到了潜意识中,于是在瞬间获得了灵感。


换言之,每天从早到晚做到“有意注意”,不断认真思考工作和经营事务,就能 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驱动潜意识,从而获得绝妙的创意。

通过这种方式闪现的灵感往往是一针见血、触及核心的,因此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我从年轻时起,就会因为突然想到某个点子甚至在半夜惊醒。在再次入睡之前,我会把脑中浮现的想法写在枕边的记事本上。


第二天早上,到了公司后,我便立即把晚上闪现的灵感付诸实践。我经常会有这样的奇妙体验。


还有另一种情况,企业家对公司既有业务抱有危机感,因此想扩展新领域、尝试多角度经营、提高技术水准。

然而,自己一无经验,二无学问,更不用提技术了。可如果不这么做,公司前途堪忧,于是每天苦苦思索。


某一天,该企业家参加了一个同学会,在与周围人觥筹交错之际,突然有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邂逅。


“啊?好久不见。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


“我现在的专业是这个技术领域,在从事这样的工作。”


而这正是自己想拓展的新领域。于是说道:“能和我详细谈谈你的工作吗?”在与他的交谈中,得知了他的工作不如意。


“我(向公司领导)提议这个项目,可公司就是不批准。”


心想,这是个机会。于是对他说:“我的公司目前规模不大,但只要你愿意来,我一定让你尽情发挥自己的技术实力。”


大家可能认为上述案例只是一种偶然,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企业家并不一定非得是“全能者”,我虽然让京瓷公司一路发展到今天,但所有业务当然不是由我一手包办。我怀着“想完成项目”的强烈愿望,从而驱动自己的潜意识。

这样一来,各领域的专家就如同感知到我的念想一般,渐渐聚集到我的身边,纷纷向我提供协助。正因为如此,我才能有今日的成就。


如果没有足以驱动潜意识的强烈愿望,即便你所渴求的理想人才从你面前经过,你也会毫无察觉,从而错失良机。


只要坚持认真地反复思考,人人都能做到“怀有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 愿望”。


*摘自 《京瓷哲学》 周征文 译 、 曹岫云 译校  东方出版社出版


不可做“加法式经营”

京瓷创业之初,我没有经营的经验和知识,对企业会计一窍不通,便请外援公司派来的财务科长协助会计事务。一到月底,我就抓住他问:“这个月怎么样?”


他的回答只要夹杂许多会计专业术语的解答,就会令技术出身的我十分头痛。


我忍不住说:“如果销售减去费用,剩余就是利润的话,那么,只要把销售额增加到最大,把费用压缩到最小,不就行了吗?”


估计那位科长当时吃了一惊。从那时起, 我就把“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当作经营的大原则。

虽然这是一条非常单纯的原则,但正是由于忠实地贯彻了这 一原则,京瓷才成为一家高收益体质的优秀企业。

作为经营常识, 大家都认为销售额增加,费用就会随之增加。但是这不对。

超越“销售增加,费用也增加”这一错误的常识,为做到“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 化”而彻底开动脑筋,持续付出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这样的姿态才能创造高效益。

举例来说, 假定现在销售为100,为此需要现有的人员及设备,那么订单增至150,按常理,人员、设备也要增加50%才能应付生产。


但是,这种“加法式经营”绝对不行。订单要增至150,需要提高效率,本来要增加五成人员,压到只增加两三成人员,以实现高收益。

订单增加、销售扩大, 公司处于发展期,正是搞合理化建设、提高效率、变成高收益企业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是,大多数经营者在企业景气时放松管理, 坐失良机。“订单倍增,人员、设备也倍增”的加法经营很危险。

一旦订单减少,销售降低,费用负担立刻就会加重,结果导致企业一落而成亏本企业。

*摘自 《经营十二条》曹岫云、曹寓刚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可错失良机,要参与其中,勇敢面对挑战

1985年,日本电信业进入到了自由竞争的市场化阶段。此前,电信业一直属于国家的垄断行业,而在那一年,政府终于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该领域。


当时日本的通信费用过于高昂,给民众造成了过重的经济负担,我对此义愤填膺。


尤其和美国的通信费用相比,当时日本的费用要高出许多。起初我认为,要想与营业额高达数兆日元的电电公社(如今的NTT公司)相抗衡,只有一个办法——建立以大企业为核心的行业联盟,大家抱作一团,与电电公社这个业内航母展开竞争。


于是,我期待某个大企业能够挺身而出,为降低日本国民的通信费用而振臂一 呼,但或许是风险太大的缘故,竟然没有一家企业愿意牵头。 面对此情此景,我再也无法袖手旁观,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


我当时请了几位电电公社的干部和电信领域的专家,向他们咨询进军电信业的相关问题,并展开了讨论。

当时,我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从明治时代起,日本的电信业就一直是国营的。如今,日本已经构建起了先进的电信基础设施。

而且,不但电电公社迈入了民营化,国家也开始允许其他企业进入该领域。这可谓是百年一遇的转型时期。


我们或许能够成为这场大变革的弄潮儿。我们有相应的智慧和能力,又正好赶上 好时候,能够获得行业准入资格。 这一切,实在太幸运了。

人生只有一次,能够碰上这种珍贵的机遇,值得为之赌上性命。这种机会,实在是来之不易的福分。我们不可错失良机,要参与其中,勇敢面对挑战。


这便是我创立第二电电的动机。

*摘自 《京瓷哲学》 周征文 译 、 曹岫云 译校  东方出版社出版

即便遭遇苦难,也要将其视为提升自我的大好良机

人活着往往会受许多苦。有时,人遭受的艰辛甚至会令人不由自主地对神佛产生怨恨:凭什么只有我遭遇这些痛苦。其实,苦难是磨炼灵魂的考验。


人活着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比如生病、遭遇事故、事业遭受挫折等。

但我们应当把所有的苦难当作神灵赐予的、为了塑造我们的心灵、磨炼我们的意志的考验。我们不能逃避,要直面苦难,不断努力、精进,以此砥砺心志。


回顾自己的人生,我对此深有体会。1955年,正值朝鲜战争结束后就业困难的时期,我在日本古都京都的一家小绝缘瓷瓶厂就业。

然而,那家公司连年亏损,连月薪都不能按时发放,因此进公司不久,同期的新人一聚在一起就纷纷抱怨:“谁知道竟是这种破公司,赶紧辞职吧。”


但是,最后同期进公司的其他人全部离职,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走成,不得不留在那家公司继续工作。我整日唉声叹气,常常一个人仰望夜空哀叹:“为什么只有我遭遇这种命运。”



我12岁时得了肺结核,当时这种病被称为“不治之症”。后来初中、大学入学考试以及就业考试都屡遭挫折,我在郁郁不得志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然而,我面前唯一的道路就是留在濒临破产的公司工作。我别无选择,只好改变自己的心态。

于是我痛下决心,开始埋头工作,比任何人都努力,结果挫折不断的人生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在那家就快要倒闭的公司的研究室里废寝忘食,一心埋头研发精密陶瓷,结果成功研发出新型精密陶瓷材料。以此为契机,我创立了京瓷,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的人生可谓一波三折,多灾多难,但它正体现了“把挫折与苦难当作考验,正面迎战,真挚地反复努力”是如何重要。


一般人眼中的“不幸”,往往是打开命运之门的“幸运”。

如果当初在鼎鼎有名的大企业就业,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更不会有京瓷这家公司存在。现在看来,能在人生的画卷刚刚展开时候时遭遇一点苦难,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回顾过去,当父母说“千金难买少年苦”时,年少的我不以为然,反而顶撞道:“我看是千金难卖少年苦吧。”

还有,在刚刚工作时,我觉得自己陷入了人生谷底,一心只想摆脱不幸的命运,只想拼命挣扎求存。

如果当时我能懂得刚才告诉大家的人生真理,拥有理解这些真理的智慧,想必如今的人生将更加精彩。


希望在场的诸位经营者即便遭遇苦难,也要将其视为提升自我的大好良机,坚持付出更多的努力。


*摘自 《企业家精神》叶瑜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end


排版 | 米小 | 小娟
校对 | 丽娜 音频 米小 责编 | 松山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今天的学习内容为: 人生哲学-实证-持续净化心灵。

往期精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