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机制,例如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以及配体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家实现了一种革命性的抗癌方式。目前,抗PD-1/PD-L1已经成为多种癌症类型的一线治疗手段,它主要通过重新激活患者体内的T细胞,提升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目前,临床数据显示抗PD-1/PD-L1疗法取得了一定的积极结果,但仍有许多患者对该治疗不响应或极易产生耐药性。为此,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进一步增强抗PD-1/PD-L1疗法作用的方法,其中一种思路是
找到在肿瘤中促进药物耐受的分子,并且对其进行干预
。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常被认为与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此前有研究发现
属于TGF-β超家族的分子GDF-15
在其中有着关键作用。GDF-15本身是一种巨噬细胞抑制性分子,同时在实体瘤中会出现高度表达,可以让免疫系统处于低效状态,比如抑制T细胞的迁徙,扰乱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因此,GDF-15也是一种潜在提升免疫疗法的靶标。
最近,《自然》杂志的一篇新论文带来了
GDF-15抗体与免疫疗法联用
的1/2期临床试验结果,研究发现将GDF-15靶向疗法visugromab与抗PD-1/PD-L1疗法联用时,可以显著提升免疫疗法的抗肿瘤效果,并且能够在实体瘤中降低免疫疗法的耐药性发生。
相较于常规抗PD-1疗法,联合疗法可以使患者的复发时间延后,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使患者的肿瘤体积得到更有效地控制
。
根据论文,研究团队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开展了1期临床试验,试验共招募了25名肿瘤患者。患者首先会接受预定剂量水平的visugromab,在后续治疗阶段会加入抗P
D-1疗法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
1期临床结果显示,visugromab与
纳武利尤单抗
联用不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并且患者的样本分析显示联合疗法使用后,T细胞的增殖活性更强,并且CD8+ T细胞的数量更多,这为更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打下了基础。
▲1期临床结果显示联合疗法具有安全性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基于1期临床展示的安全性结果,作者在2期临床中分别招募了27名非小细胞肺癌和27名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两个队列参与试验,这些患者全部都已经接受过多种系统性治疗,包括抗PD-1/PD-L1疗法,目前只剩下后线(last line)疗法可用。同时,患者会经历癌症复发的情形,对抗PD-1疗法产生耐药。
在2期临床中,患者接受了visugromab和
纳武利尤单抗
的联合治疗策略。根据对治疗后样本的分析,联合疗法能够在肿瘤组织中
增强干扰素和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
,一些炎症相关基因例如
CCL8
、
CCR5
都被激活,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具有干扰素γ诱导作用的
CXCL9/10
水平会随着治疗进行而不断提升,这代表着干扰素信号正在逐步增强。另一方面,
联合疗法提升了肿瘤内部浸润T细胞的数量
,比如CD8+ T细胞、增殖信号显著的其他免疫细胞,而PD-L1阳性的肿瘤细胞占比开始发生下降。
在非小细胞肺癌队列中,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14.8%(4/27),其中两名患者为部分缓解,两名为完全缓解。而尿路上皮癌队列的
客观缓解
率
为18.5%(5/27),一名患者经历的完全缓解时间达到20个月以上。总体来看,约有15~19%的患者在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了30%以上。
▲2期临床结果显示,联合疗法可以重新让免疫疗法发挥作用,加速肿瘤体积缩小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所有对联合疗法具有反应的患者中,研究者观察到了比单独抗PD-1/PD-L1疗法更强大的免疫反应效果。此外,2期临床结果显示联合疗法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率小于10%。
《自然》杂志编辑指出,最新的研究报告进一步证实了,
靶向GDF-15的抗体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可以成为进一步增强现有免疫疗法效果的潜在策略
。与此同时,这种联合疗法的治疗效率仍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GDF-15产生免疫抑制的分子机制,为研发更有效的联合疗法打下基础。
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5%!一线治疗肺癌,双重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奏效 | ESMO 2024
不用化疗,近50%患者癌细胞完全消失!“双免疫”疗法为“最毒乳腺癌”治疗带来新方向 | ESMO 2024
肿瘤缩小,7个月未再生长!《自然-医学》:新型细胞免疫疗法,精准打击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