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大家推荐南风窗的好朋友, 勿以类拒 。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天地。它会分享各个角落的文化和潮流,有小众群体的新锐和独特,也有对大众文化的追寻和反思;它关注时代的青年,那些穿梭于林立高楼间、城市边缘处人们的爱与恨、丧与燃。
关注 勿以类拒 ,和我们一起有趣,一起成长。
文:宝珠
在今天,每年更新的世界高校排名不仅是吸引公众眼球的热点,还是学生择校的重要工具;对于求职的人来说,母校在榜单上的名次,也可能决定简历能在HR那里闯到第几关。上个月,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了2021年的最新榜单,让人惊讶的是,在中国数学学科榜单中,位列第一的是曲阜师范大学,它在全世界排名第19位,超越了北京大学,成为全亚洲数学学科实力最强的高校。紧跟在北京大学后面的,是山东科技大学,两者仅有0.1分之差。随后才是大家熟悉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榜单一出,很快引发了社会争议,有人说,两所上榜的非知名大学是“刷榜典型”,利用了排名规则的漏洞。冷嘲热讽之外,世界高校排名机制的合理性也遭到怀疑。大部分大学榜单都根据多项指标,通过量化数据对大学进行排名,但是,教育的优秀程度似乎比数学问题更加复杂抽象,曲阜师大超越北大背后,更重要的问题是,大学应该被如何衡量?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大学排名?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好奇,曲阜师范大学是如何成为数学学科的亚洲第一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US NEWS学科排名的规则。与QS、THE等同样知名的大学排名相比,US NEWS的排名指标体系更加注重高校的科研成就,其中文献指标的比重就占到了65%。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的文献类指标占到36%,世界大学综合排名(QS)的文献类指标占比只有20%。表格来自郭丛斌等学者所著的《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分析》文献类指标下又分为九条更小的指标,根据官网公示,曲阜师范大学在“标准论文引用影响”、“占引用率前10%的出版物总数百分比”、“占引用量前1%的论文与出版物总数的百分比”这三项指数上世界排名第一;在“论文引用总数”、“引用率前10%中的出版物数量”等指数则位列世界前四。指标计算方法纷繁复杂,不过简单理解,曲阜师范大学在论文被引用数量上表现得最突出,国内排名第三的山东科技大学也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US NEWS官网显示,虽然山东科技大学的综合实力在世界高校中排名564位,但其在“占引用量前1%的论文与出版物总数百分比中”这一指标上位列全球第一。基于US NEWS大学排名的规则,学界有一种说法,想要提高学校的世界排名,只需要增加论文发表的数量与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前一种可以通过激励手段达成,至于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高校可以要求本校师生间相互引用。事实证明,这一说法所言非虚,US NEWS在2018年发布的高校数学学科排名中,曲阜师范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均未排入前十五,短短两年时间,两所大学就可以凭借激增的论文引用数目,被评为数学专业的顶尖高校。山东科技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系的负责人曾回应说,学校排名靠前,主要得益于论文数量的增长,“我们只是在相关政策的要求下,做我们能做的事情。”根据新京报的报道,这位负责人所说的相关政策,指的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2016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通知称,要为省内所属高校的32个学科予以立项支持,每个自然科学类立项建设学科可以获得自主经费2500万元。这份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名单包含了曲阜师范大学的数学学科,同时还有山东科技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机械工程三个学科。上述学院负责人说,入选省一流学科名单,有许多评选指标,比如基金、项目、获奖内容、论文、人才等。对于论文指标,“高校的老师可以根据个人能力,能写一两篇论文的就写两三篇,能多写就多写。”报道里还提到,在曲阜师范大学数学学科的建设目标任务书中,要求2016至2020年,学校每年均需完成学术论文80篇,其中SCI(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收录60篇左右。10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在官网发布文章,称曲阜师大在US NEWS排名中上升13个名次,但对于数学学科在国内排名第一的消息只字未提。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教授白玉真在媒体采访中说,他们没有在意这一排名的结果,“可能再过十年,我们也撼动不了北大数学系第一的地位。”从多方反应来看,曲阜师范大学成为亚洲第一,似乎只是“相关政策“影响下的一个“意外收获”。没有人知道,曲阜师范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到底是怎样在短时间内提升论文被引用数的,但是回顾过去,在US NEWS大学排名榜单中突出重围的“黑马”不止这两匹。2014年的US NEWS排名中,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KAU)的数学系位列世界第七,当时,这所学校的数学系才成立了两年时间。KAU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所学校向许多论文引用次数极高的数学家发布了招募信,以7.2万美元的年薪邀请他们成为客座教授。这些数学家需要做的事,是每年乘坐KAU支付的商务舱机票来到沙特阿拉伯,住在五星级宾馆里,为学校工作三周。不过最关键的是,学校要求他们将汤森路透学术引用网站上的通信地址改为KAU,这意味着这些数学家的著作都将成为KAU的学术成果。这个例子足以将一张权威的大学世界榜单踢下神坛,事实上,关于大学排名的争议从未停止。今年发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不少中国大学取得了历史新高的名次,这原本是一件反映国内高等教育实力上升的好事,却让许多中国人感到了“离谱”。原因同样在于榜上出现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大学,比如2012年才建立的双非高校南方科技大学,超越了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老牌名校,世界排名251-300位,位列国内高校第八。“离谱”的榜单自然让一些排名较后的大学心生不服,去年,国内就上演了一场高校和排行榜发布机构之间的互怼闹剧。闹剧主角是东华理工大学和教育评价机构上海软科。在上海软科发布的“2019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东华理工大学位列第485位,而在国内的另一份榜单中,该校的排名是310名。对此,东华理工大学特意在微博声明,上海软科数据采集存在错漏,将其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数据按缺项处理,导致学校办学声誉受到了影响。不过上海软科也很快回应称,是东华理工没有按照要求公布就业率数据,并且不回应数据采集的请求,它们才使用所有排名高校里最低的毕业生就业率代替缺少的数据。
对于那些突然上榜的高校,社会各界通常表现出嗤之以鼻,它们的地位并没有因为突飞猛进的名次而获得承认。但是榜单背后的评价体系已经变成了教育的指挥棒,一个微观又普遍的事实是,有无数大学正在兢兢业业地迎合各项指标,以求入选某个“一流”名单,或者进入世界大学排行的前XX名。排名深刻影响了大学的命运,从学生、教授到公司里的人力资源部门,人们都已经接受排名象征大学的实力,排名越高的大学,往往能够吸引更好的师生来源,获得更多的社会捐款与政府财政支持。当指标或模型可以决定一切,就会出现许多钻漏洞的情况。美国一些大学用奖学金鼓励大一新生再考一次SAT,因为入学成绩也是不少大学榜单中的衡量标准。 前面的例子也已经表明,对文献类指标成绩有着极大影响的“论文被引用数”,有着不小的操作空间。许多权威大学榜单设计出的排名模型并非无效,这从斯坦福、牛津、哈佛等世界名校总是稳居各大榜单榜首就能看出,但是,指标远比它所代表的复杂事实更容易操控,越会玩规则的学校,越能在榜单上占据好位置。榜单的出现没有让教育变得更好,哈佛大学学者凯西·奥尼尔在一篇文章中分析,由于大学排名模型没有把成本排除在外,学校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15个考核指标的评分,降低成本不是校长们努力的目标,反而,提高学费能让学校有更多资源用于提升考核项目的表现。这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学费飙升,从1985年到2013年,美国的高等教育学费上涨了5倍以上,是通货膨胀率的4倍。高校的排名模型还相应催生了收费高昂的升学咨询产业,总之,“教育体系偏离穷人和中产阶层,将他们推向贫穷之路,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由于国内的高校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面临的情况或许有所不同。但是,高校教授为了指标忙于科研,忽视教学的怨声也屡见不鲜。理想中,大学的魅力总与格物致知的精神相连。耶鲁大学前校长理查德·莱文曾经说过,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但从现实来看,无论是围着指标转的高校,还是被绩点围困的学生,似乎都陷入某种模型生产出的恶性循环,且伴随着广泛的焦虑。我们能够做的,可能就是打破排名的迷思,在认识到它的缺陷和有限性的基础上,向教育的初心更进一步。排版:利利桑
美术:菜菜
To define is to li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