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http://cics.fudan.edu.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看电视  ·  世间再无「琼瑶剧」 ·  2 天前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倒计时2天|国泰君安2025年度策略会 ·  4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深夜,券业重磅 ·  5 天前  
华泰睿思  ·  华泰 | 固收:非银同业存款自律影响几何?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工作坊纪要 | 媒介实践:新报刊(媒介)史书写的理论与路径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17-07-20 11:18

正文

CICS

欢迎点击上方“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订阅本公众号。



7月9日-7月12日,在复旦大学“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暑期学校(第13期)论文工作坊环节中,黄旦教授、孙藜教授以“媒介实践:新报刊(媒介)史书写的理论与路径 ”为主题,通过论文评点和文献讨论等方式,与暑期学校学员展开针对性的辅导交流。


在第一次工作坊活动中,林若野、李群两位学员分别报告了自己的论文思路。林若野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殖民统治下,报刊对于日据时期台湾官民之间的角力起到什么作用?促成报刊发挥作用背后的新闻思想是怎样的?是如何推动报刊发挥影响?李群想要解决的则是解放战争时期以东北日报为代表的党报体系建立的历史原貌问题。周叶飞教授从理论限度的把握、中国历史研究中理论生成方法、研究特殊性的确立等角度对两篇文章进行了点评。

 


孙藜教授主持了对《重构近代中国》这一文献的交流讨论。孙藜认为,李怀印的《重构近代中国》是对过去历史研究的反思,此书引导读者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到底是什么?是否有必要将“中国近现代史”理解(或设想)为一个有目的、有序、通往某个终点的不可避免的过程?或是将某个主叙事强加于中国新近的过去,并赋予中国历史之此一特定部分以统一的涵义?目前的两种历史叙事,“与其说被发现,不如说是被发明”;材料处理上各自的选择:轻视对方重视的;或视为偏差或异常;或视为从属与边缘。两种叙事都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彼此的冲突与矛盾,也折射着历史实际中的冲突和矛盾;但二者都冒曲解历史的风险;也都在不同方面和程度上偏离了历史实际。回到对当代历史叙事之反思,李怀印提出“在全球化时代重写历史”,亦即时间与空间的重构;在地与开放。对新报刊史书写而言,对旧有范式的反思其实就是重构,至少是重构的开始。

 

黄旦教授进行总结。黄旦认为,以李怀印著作的第一章来作为反思的基础,不代表他就是唯一的。反思的思想资源很多,但对于如何来做研究,这个导论便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应关注作者如何提出问题;李怀印对书写范式的关注,不是讨论真假问题,范式如何跟历史真假没有必然的关系,而历史书写都是有预设和规则的,新报刊史是针对过去范式的反思,并不是取代过去的研究,而是打开过去被遮蔽的面向;研究者同样要注意新报刊史的预设和立场,根据什么逻辑,如何切入。



第二次工作坊活动中,汤霞以《阅报而后有益——陈景韩的报刊小说翻译》为题,讨论晚清译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林小木则探讨《影像的影响——清末民初视觉媒介运用与新闻传播观念转变》,聚焦清末民初的新闻业,试图探讨视觉媒介对当时的新闻观念产生的影响。黄旦教授肯定了两篇文章力图改变原有研究思维方式的初衷,但缺乏对概念的澄清以及对研究者立足点的反思。

 

在文献讨论的环节中,孙藜教授带领学员讨论了布尔迪厄的《反思社会学导引》一书。孙藜认为,参照新闻传播学目前的研究视野,布尔迪厄的论述可以提示研究者审慎地处理理论与经验的关系,努力让研究敢于通过反思向实践逻辑敞开;警惕常识性概念的采用。要从问题为导向,而非受制于方法论禁令或沉迷于理论推导。新报刊/媒介史书写主张从中介化实践、从关系入手,强调打破种种二元对立。从实践理解媒介也就意味着,媒介与人在存在论上的共生性,报刊(媒介/技术)就是社会,报刊是关系的连接与汇聚,也是关系维系与改变的机制。

 


在第三次工作坊活动中,李耘耕探讨了中国近代的精神疾病与健康是如何形成并传播的;陈辉关注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究竟有哪些重要的学者,其知识生产和关系呈现何种形态,利用文献信息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 对其进行计量分析;覃岚则计划为新闻的存在方式提出一种新的理解形式。在论文点评的环节中,廖圣清教授和孙藜教授分别从研究目的辨析、核心概念阐释、西方理论本土化路径等角度,对论文进行了点评。


在总结环节中,黄旦教授以本次活动中的三篇论文为例,强调研究要有思想与问题意识,新的理论工具与技术手段的运用,应为研究问题展开新的视野,而不是对既有视野的反复验证。最后,黄旦教授以自己的作品《报纸革命:1903年的——媒介化政治的视角》为例,将新媒介史工作坊的大致想法勾连起来,并且作为范例为学员们提供了思路参考。


关于我们本订阅号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的官方微信帐号。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原名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重组于2000年2月,2000年12月通过严格评审,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全国首批106个基地中唯一的传播学研究基地。本订阅号关注学界动态,推送学术信息,欢迎订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方菜单选择“查看公众号”并进入“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