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成都市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的快速发展和成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成都市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
成都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中西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形成了“3绕14射”高速公路网。预计到2025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公里,形成“3绕17射”高速公路网枢纽骨架。
关键观点2: 成都市高速公路建设的具体成就
成都市已经开通多条重要高速公路,包括天邛高速、成南高速扩容入城复线段、成乐高速扩容文山至青龙场段等。此外,成都市还建成了四川第一条全线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原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重要的高速公路将通车,如古金高速和成都到泸沽湖的高速公路等。
关键观点3: 成都市的城市定位和愿景
成都市被确定为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成都的愿景是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正文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每个人都想通过省时间变得富起来。
为了把食物快速递到顾客手中,有人发明了无人机外卖。
为了快点吃上饭,有人发明了可以吃火锅的汽车。
而为了把川A川G开到全世界,成都从多年前就变身为基建狂魔——路越修越多,也越来越快。
2024年9月,随着天邛高速、成南高速扩容入城复线段、成乐高速扩容文山至青龙场段的开通,
成都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3公里,通车里程在中西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形成“3绕14射”高速公路网,各区(市)县至少通两条高速公路。
回看三年前立下的目标——
到2025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公里,形成“3绕17射”高速公路网枢纽骨架
——竟然真的就快要实现了。
与此同时,四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总里程正式突破1万公里。一般一般,全国第三。
从前很慢,一天只够逛一个春熙路,第二绕城高速不堵车的情况下,2小时可绕成都一圈。
现在快了,早上在九寨沟吃一口牦牛肉,晚上还能回到IFS熊猫屁股底下照相,2小时足够往返重庆、自贡或宜宾。
但那是高速铁路的功劳,说回自驾,随着古金高速通车,
从成都到贵阳
的距离缩短了75公里左右,通行时间减少约1小时
(从7h变为6h)
。
每当有一辆川G在二绕开满1.5圈,就有一辆川A经九绵高速
(力争今年底全线建成通车)
跑拢绵阳平武。
快,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深入成都骨髓的基因,在众多无聊的新闻里,
只有成都高速的官宣进度应接不暇,如同花木兰的织布机,唧唧复唧唧响个不停。
不久的将来,你沿成都第三绕城高速绕14个区跑完一圈的时间,同样也能在2025年实现从成都坐动车直达丽江,在2026年实现从成都自驾跑拢红原大草原
(以上所有前提是不堵车)
。
以上两个高速分别预计2026年和今年内全线通车
到2027年,成都到泸沽湖大约7小时可达,比现在节约2.5小时左右。
和变得更快同样重要的是,川A大军会师的目的地也变得更多了。未来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不会感到陌生和孤单。
在古金高速被川A牌照超车时,你可以向隔壁老乡挥手致意。
在西香高速摇下车窗,听见耳边飘来一句“MMP”,心里难免荡漾起一种重返西二环的亲切。
每当有人在四川首条全线海拔超3000米的高原高速公路凑齐一桌麻将,就有人在九寨沟观景台拍下新的微信头像。
成都人堵在高速路上打麻将的事迹已屡见不鲜
生活在成都,好像忽然就认识到了世界的宽广。成都人不再局限于兴隆镇到郫县的距离,开始梦想有一天能不能自驾去澳大利亚,
看看传说中的澳柑是不是和成都果唯伊卖得一样,85块钱6个
。
有生之年如果在国门以外的地方看见川A,不要讶异,毕竟世上第一辆保时捷牌照都赫然挂着川A,还有什么不可能。
10月12日,成都召开《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
确定成都城市性质为“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
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愿景很长,定语很多,但提炼主谓宾进行缩句,就会发现成都的野望,是要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
世界城市
。
2015年,成都二绕全线贯通前夕,成都日报就曾发文:把川A开到世界。
本以为是美好的祝愿,没想到是一句合理的预言。期待有一天,华尔街之狼会来拥抱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