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IIS)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成立的首家专门从事外交和国际问题研究的智库,也是唯一直属中国外交部的专门研究机构。CIIS是二轨外交的重要平台和公共外交的积极参与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座无虚席!《哪吒2》在联合国放映 ·  18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突发!达美航空客机倒翻在地 ·  昨天  
参考消息  ·  泽连斯基对美国说“不” ·  2 天前  
世界说  ·  《哪吒2》成亚洲首部百亿票房电影 ...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联合国车队在黎遇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蓝建学:“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原则、内容及其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 公众号  · 国际  · 2019-11-04 17:38

正文

【摘要】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的是 “一带一路”倡议的概念范围和目标;第二部分主要是呼吁中印两国应将各自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作者将“一带一路”倡议比作“亚洲腾飞的两翼”,既是地区合作和南南合作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中国全面开放方针和睦邻友好政策的优先考量和着力点。作者认为,考虑到中印关系源远流长的交往史,以及印度的独特地缘区位,印度应该成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个重要伙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背景下深化中印两国的合作,将有助于把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市场连接起来,有助于把中印两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起来,有助于中印两大文明体的交融。
【关键词】中印关系,南南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BRI)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和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首倡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倡议旨在通过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把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对接起来,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为亚洲腾飞插上两只翅膀,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六年多来,已经有沿线近百个国家积极响应参与,并愿同各自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一带一路”构想将为沿线国家发展和合作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大幅提升中外合作水平。

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说是全球化的产物。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40年以来,经济取得显著成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中国国内经济需要转型升级,需要升级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着眼弘扬古丝绸之路互学互鉴、和睦共处的精神,拓展中国同欧亚大陆方向国家各领域互利合作,是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对外合作的总体构想。“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是为了推进中外在开放包容和互利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也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与中国和其他国家一道所创立的全球治理机制也是相一致的,对于现有的全球治理机制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 “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构成中国内政和外交政策的核心着力点。中国最高领导层曾在国内外的多次会议和论坛中,都清晰地表达过这一态度和立场。例如,在2015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中国国务院,2015年):
“······中国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构建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同样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2016年和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了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强决心。在李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他进一步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的国内发展战略联系起来(中国国务院,2016);他说道,“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各地区的协调发展;我们将把重点放在推进三大倡议上:一是‘一带一路’倡议,二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三是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国务院,2017),李克强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已经取得巨大进展;一大批大型工程项目和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工业项目已经启动。”
中国在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遵循的主要原则如下:
第一,着眼于实现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秉持的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理念,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 “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平台,也将充分考虑到各方的立场、利益和便利度。
第二, “一带一路”倡议将充分照顾各方的舒适度,确保透明开放,为既有的地区合作机制创造协同效应。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所有相关国家和地区合奏的交响乐章”。(中国外交部,2015年)
第三, “一带一路”构想将为古老的欧亚大陆开创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将为这片广袤大地的振兴插上两支强劲的翅膀。通过互利共赢式的发展,使中国与相关国家能够朝着区域均衡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消除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创造国家和平发展环境,最终走向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而言,它主要是为了通过陆路和海陆,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构建中外互利合作的大平台。

二、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一)中国将印度视为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一个重要国家
首先,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印经贸投资人文合作的新平台、新窗口。毫无疑问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促进中印双方贸易、经济投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一个全新的平台和窗口。“一带一路”倡议将给中国和沿线国家创造巨大的商业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带来巨大的商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将加大对印度基础设施的投资,助推印度交通、通讯的现代化。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印如能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球26人就能心心相印。在古代,大唐三藏法师玄奘为了学习佛法而不远万里途径丝绸之路来到印度,由此促进了中国与印度次大陆广泛的交流互鉴。而在2014年下半年,中国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始人马云透露,印度商人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商业伙伴已经有15个年头了,超过4000万的中国消费者通过阿里巴巴集团,超过购买了来自印度的茶叶和香料等等;同时,有超过1300万的印度商人通过阿里巴巴集团的网络平台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其次,鉴于印度独特的地缘区位和源远流长的中印交往史,印度着实是中国实现 “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深化中印关系,将有助于把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市场连接起来,有助于把中印两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起来,有助于中印两大文明体的交融,同时还有助于激发中印两国的市场和发展红利。此外,印度加入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还有助于印度实现其自身的市场和发展红利。而如果印度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全面深化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一个新的动力,包括政治互信、贸易投资、基础设施、人员往来和旅游产业等等。印度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一个重要成员国,因为“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印度创造了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
第三,中印携手共建 “一带一路”,将向外界释放中印政治互信的积极信号,增加中印之间的相互依存,利益交织。根据现有的交通、通讯和经济贸易交流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发展与印度洋地区密不可分。在中国的39条国际航线中,有21条要途径印度洋地区。而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有90%的货物量是通过海运来运输的,而这其中就有将近70%要途径印度洋地区。中国目前对于原油进口的依存度已经超过60%,而这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要途径印度洋地区。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印两国加强在印度洋地区的合作的话,那么,这将极大塑造未来印度洋地区的发展走向。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1]印度政府曾明确表示要充当印度洋地区的安全“净提供者”(Net Security Provider)[2],这显示出就印度洋地区而言,印度希望在提供地区公共安全方面发挥起主要角色。
(二)印度的忧虑以及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印度谨慎( prudent)对待“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理解,个人建议可设立中印“一带一路”磋商机制,开诚布公讨论印度的关切,讨论两国海上合作机制的对接(link-up)问题。
印度从其国家利益出发,仔细评估加入中国倡议的好处,这非常正常,也可以理解。印度对 “一带一路”倡议尤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确实有不了解的地方。“一带一路”构想作为刚刚提出不久的区域合作构想,将保持足够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倾听各利益攸关方的合理关切,在推荐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目前中印之间已经确立了形式多样的磋商机制,就能源安全、阿富汗、中亚甚至非洲等议题对话。为什么不可以设立中印“一带一路”磋商机制呢?在这一机制下,我相信中方肯定乐于与印方进行工作层面的沟通,倾听印方的关切与建议,对接两国海上合作计划;双方有什么担忧和不解,都可以拿出来开诚布公对话,缩小分歧,扩大合作。
其次,印度可以等待其认为合适、舒适的时机加入,因为该倡议保持开放性。但是这种思考和犹豫不宜过长,因为晚加入的国家可能比早加入者吃亏,享受不到早期收获。比如,中国宣布出资 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投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实践表明,印度在亚投行问题上的战略判断非常准确,是最早一批创始会员国,明显有利于印度基础设施引进外资,体现印度高层的先见之明,体现中印两国都坚持发展优先、合作优先。在“一带一路”问题上,相信印度政府会做出同样高明的决断。
第三,近来数位著名的印度有识之士已发出积极信号,反映出印方在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上的理性务实思考,包括:
1)狄伯杰(B.R. Deepak):《“一带一路”:承载希望与梦想》,《人民日报》(2014年07月02日)[4]:印度与中国的海上交往可以追溯到汉代。班固《汉书》里曾记载了印度南部地区与中国的交往史,这一海上往来在元明时期达到顶峰。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曾到过印度的东西海岸。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也正是亚洲共同安全观的体现。海上丝绸之路一旦得到恢复,从中国到印尼、泰国、缅甸、斯里兰卡以至非洲等地的港口等基础设施将会连接整合到一起,相关参与方可以共同利用。如果印度也参与,将有助于解决印度国内部分发展问题。亚洲大多数国家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路还很长。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是唯一的出路。海上丝绸之路从共同安全、共同繁荣的立场出发,解决亚洲所面临的问题,非常有意义。若印度能够参与此构想,西方所谓的中国制约印度的“珍珠链论”就站不住脚了。“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把亚洲各国的经济命运连在一起,大大地发展各国之间的经贸、人文交流。从建构主义者的角度来看,“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促进共同安全在亚洲的实现。
2)印度资深学者拉贾·莫汉(Raja Mohan)在《印度快报》撰文指,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焦虑主要缘于地缘政治的狭隘视角。着眼长远,印度政府不应继续对中方倡议采取拖延回避态度。[5]持相同态度的还有资深外交官亚姆·萨仁山(Shyam Saran)[6],以及许多其他印度有识之士。[7]然而,在印度,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相信,如果印度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会损害印度的势力范围。而这种忧虑感自从中国和巴基斯坦声称要建设中巴经济走廊而不断滋长,而就中巴经济走廊未来将要穿过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而言,印度也宣称对其拥有主权。但是,这一不当猜测是毫无根据的,理由如下:
a)据我研究,印度官员在不同场合强调,乐见欧亚大陆人民在经济、文化、人文等交流。印度加入了亚投行,而后者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融资渠道。按照规划,亚投行将会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要,着力投资支持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而言,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b)中方赞同印度学者提出的“季风计划”(Project Mausam)、“香料之路”(The Spice Route)(其实,香料之路是 古代香料由北非、中东和南亚次大陆输入中国的路线,本身就是中印历史上合作的典范)等海上合作构想,这些倡议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在精神上是暗通的,两者可以相互参与,相互对接,相互支持。这也表明中印作为文明古国开放包容、心胸开放的传统。印度在打通通往中亚的通道等,参加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就是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体现,也证明丝绸之路的四通八达,保持开放性,没有排他性。
c)印度洋虽然是公海,但是由于历史因素和地理因素,印度确实能在印度洋地区发挥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等其他国家所替代不了的独特作用。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会也不可能影响印度在本地区的独特地位,相反可能为中印在印度洋地区的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三、结
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亚洲世纪就不会到来。我预计,经过慎重考虑后,印度终将会以某种形式,积极参与到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对接两国发展战略,打造中印基础设施伙伴关系,推动中印两大东方文明尽快复兴,促进这两大新兴市场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利益。
(蓝建学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原文载 [印度]狄伯杰 主编:《重返全球与中国新丝绸之路》,冯威 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41-48页。该文英文原文出处:Lan J. (2018)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for Sino-Indian Relations. In: Deepak B. (eds) China's Global Rebalancing and the New Silk Road. Springer, Singapore, pp 35-41, 下载链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