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from Internet
1、运营管理研究的演进:从管理流程到构建能力
本文讨论了运营管理(OM)研究的过去和未来。首先,本文使用机器学习工具分析了1997至2018年间所有发表在五种期刊(JOM、MS、M&SOM、POM和OR)上的OM论文,探索OM研究的演进,发现以信息/资金流为重点的OM研究论文数量多年来稳步增长。其次,本文提出了由中美贸易战和Covid‐19流行病所引发的三个研究主题,并认为未来OM研究很可能涉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最后,本文指出,为了在工业4.0时代提升运营效率、弹性和可持续性,企业应该建立(或加强)三种新能力:连通性、透明度和连续性。随着公司开辟新的路径来建立这些新能力,更多创新的OM研究思路将随之而来。
论文原文:Zhang, F., Wu, X., Tang, C. S., Feng, T., Dai, Y. (2020) Evolution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Research: from Managing Flows to Building Capabilitie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9(10), 2219-2229.
https://doi.org/10.1111/poms.13231
2、大众汽车排放丑闻对汽车生态系统的股东价值影响
本研究为2015年9月大众柴油排放丑闻对全球汽车生态系统中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提供了实证证据。本文关注大众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和商业客户;还关注其他非合作伙伴:其他汽车制造商、未被认定为大众供应商的零部件制造商,以及未被认定为大众客户的批发商、零售商和租赁机构。结果显示,在丑闻发生后的一周内,大众直接原料的一级供应商平均股价反应为-2.69%,但此影响因地区而异。欧洲供应商受到的影响最大,平均股价反应为-5.52%。与发动机和/或排放系统部件供应商一样,收入对大众汽车依赖性较大的供应商在股价上的负面反应也更大。非大众零部件制造商受到了积极的影响。结果显示,大众欧洲客户的平均股价反应为-5.28%,而非大众客户没有受到显著影响。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平均股价反应为-7.60%。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不应该只着眼于选择和监督承担责任的供应商,还应该采取一些相同的原则来发展承担责任的客户。本研究对行业组织、监管机构和法律体系也有影响,这些实体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能够有效地监控大公司,以减少诸如大众汽车丑闻之类的非法或不负责任的行为。
论文原文:Jacobs, B. W., Singhal, V. R. (2020) Shareholder value effects of the Volkswagen emissions scandal on the automotive ecosystem.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9(10), 2230-2251.
https://doi.org/10.1111/poms.13228
3、管理外包中的创新溢出
当创新者将创新产品的制造外包给同时也是终端市场竞争对手的合同制造商(CM)时,潜在的创新溢出可能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溢出风险下创新企业的外包决策,重点研究了创新的事前不确定性价值,并区分了只能通过外包溢出的技术创新和也可以通过市场溢出的非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在这两种情况下,创新企业可能会出于不同动机战略性地外包给竞争对手(CM):对于技术创新,这样做是为了让竞争对手(CM)将市场领先地位让给创新企业;而对于非技术创新,这样做是为了让竞争对手(CM)和创新企业一起面临创新不确定性。
论文原文:Hu, B., Mai, Y., Pekeč, S. (2020) Managing Innovation Spillover in Outsourcing.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9(10), 2252-2267.
https://doi.org/10.1111/poms.13222
picture from Internet
4、管理志愿者聚集时并行队列的最优控制
志愿者聚集是指大规模灾难后志愿者涌入受灾地区的现象。尽管志愿者聚集有很多好处,也带来了严重的后勤挑战,从而阻碍了救援工作的开展。本研究探讨了招募志愿者参与组织救援行动的策略,以及指派被接纳的志愿者参与救援任务的策略。本文将这个问题表示为一个排队系统,在该系统中除了客户的到达和离开之外,还存在随机服务者的到达和放弃。随后,使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框架,本文分析服务者准入和分配策略,以尽量减少救援任务的持有成本以及志愿者的持有和拒绝成本。研究显示,在协作和非协作服务机制下以及在允许服务者批量到达的情况下,经典的cμ规则(服务者分配策略)都是最佳选择,该策略根据救援任务保持成本和处理要求来决定服务者的位置。此外,研究发现最佳服务者准入策略是一个复杂的状态依赖策略。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准入启发式方法,该方法取决于系统中的工作者数量和剩余的系统工作负载。在一项数值研究中发现,基于案例研究中长期平均成本、等待时间、系统中的志愿者数量以及处于空闲状态的志愿者数量等一系列参数取值和分布的真实数据,本文的启发式策略表现良好,它可以确保用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来管理救灾志愿者。
论文原文:Zayas‐Cabán, G., Lodree, E. J., Kaufman, D. L. (2020) Optimal Control of Parallel Queues for Managing Volunteer Convergenc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9(10), 2268-2288.
https://doi.org/10.1111/poms.13224
5、制造商的新产品预告决策和供应商的反应
本文研究一个制造商的产品预告决策,其中创新型新产品设计何时最终完成投产是不确定的,并且关键部件供应商需要在最终产品设计完成之前保留生产能力。市场营销文献表明,产品预告会改变产品需求:它可能会引起新产品的轰动,从而增加需求;也可能会引起竞争对手更激烈的竞争,从而导致需求减少。考虑到产品设计时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的变化,本文刻画了供应商在储备能力方面的最优响应,还刻画了制造商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受益于预告产品的发布日期。结果显示,即使预告导致产品的销售窗口期变短,制造商仍可能受益于预告其新产品的发布日期,因为供应商提前保留产能的反应提高了制造商的利润。基于类似的原因,制造商的预期利润可能会增加其支付给供应商关键部件的批发价格。此外,供应商只会在制造商的预告产品发布日期足够晚的情况下才信任该日期,否则将忽略该日期。最后,在竞争反应较强、市场潜力较小并且销售窗口期较短的情况下,供应商的储备产能较少但储备时间提前。
论文原文:Sun, H., & Kumar, S. A Manufacturer's New Product Preannouncement Decision and the Supplier's Respons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9(10), 2289-2306.
https://doi.org/10.1111/poms.12900
6、拉动式供应链中的买方融资:零利息提前付款还是内部保理?
本文考察在一个资金受限的制造商通过资本充足的零售商进行产品销售的拉动式供应链中,零利息提前付款融资(也称为提前付款)和正利息内部保理融资的效果。提前付款是向制造商预付批发成本,而内部保理是由同一零售商的分支融资公司向制造商提供的贷款服务。研究发现,当制造商的生产成本较低时,零售商更倾向于提前付款融资而不是银行融资。如果零售商转而向制造商提供正利率的内部保理融资,则融资均衡范围比银行融资更大。有趣的是,如果生产成本相当低,提前付款融资会比正利率的内部保理融资更为有利;否则,反之亦然。当生产成本足够大时,零售商不会提供提前付款或内部保理。此外,本文的主要定性结果在三种融资方案中都具有相同的批发价格,并且随着需求波动性的增加,提前付款融资的均衡范围缩小。
论文原文:Chen, X., Lu, Q., Cai, G. (2020) Buyer Financing in Pull Supply Chains: Zero‐Interest Early Payment or In‐House Factoring?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9(10), 2307-2325.
https://doi.org/10.1111/poms.13225
7、一种基于图形表示的动态定价的有效算法
本文研究了零售商面临的一个多周期、多产品的动态定价问题。目标是通过选择价格使总利润最大化,同时满足多个商业规则。本文的优势在于使用组合优化的思想对图形模型进行重新构建。本文对需求函数的结构不作任何假设,方法的复杂度与时间段的数量成线性关系,但与模型记忆(影响当前需求的以往价格的数量)和产品数量成指数关系。通过对加权Max-3-SAT问题的近似保留还原,证明了利润最大化问题是NP难的。本文介绍离散参考价格模型,它是参考价格模型的离散化版本,考虑了所有以往价格的指数平滑贡献。基于此模型,本文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利用离散价格参考模型逼近通用的需求函数,建议使用虚拟参考价格来处理产品间的交叉影响,为每一类产品分配一个参考价格(而不是每个产品的参考价格)。为了增强方法的可操作性,本文将产品聚类并展示如何调整方法使其适用于存在跨类别商业约束的情形。最后,基于超市数据校准过的需求模型使用该解决方案并验证其实际效果。
论文原文:Cohen, M. C., Gupta, S., Kalas, J. J., Perakis, G. (2020) 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dynamic pricing using a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9(10), 2326-2349.
https://doi.org/10.1111/poms.13223
picture from Internet
8、飓风前的消费者囤货和飓风后的产品可获得性:来自自然实验的实证证据
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当消费者囤货导致需求激增时,必需品供给是零售商提供的一项关键服务。零售商要迅速从这些事件中恢复过来,补充必需品库存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持续需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消费者在飓风登陆前的预防性囤货行为,并确定这一行为对不同业态零售商的店内产品可获得性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将重点放在瓶装水类产品上,这是飓风防备中必不可少的紧急品类。本研究将事件分析方法与计量经济学模型相结合,使用来自963个县的60家美国零售连锁店的存档零售扫描数据和最近四次美国大陆飓风的实时数据。研究发现,随着飓风的临近,供给侧特征(零售网络和产品种类)、需求侧特征(飓风经历和家庭收入)和灾害特征(危险接近度和危害强度)显著影响消费者的囤货倾向。消费者囤货的增加会对零售业务,即店内产品的可获得性,产生实时和长期的影响。在各种零售业态中,药店与飓风前最高的消费者囤货倾向相关,而美元店和折扣店则与飓风后最低的店内产品可获得性相关。研究指出,零售商和决策者需要仔细监测影响消费者囤货行为的因素,以便在飓风季节更好地分配关键物资。
论文原文:Pan, X., Dresner, M., Mantin, B., Zhang, J. A. (2020) Pre‐Hurricane Consumer Stockpiling and Post‐Hurricane Product Availabilit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Natural Experiment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9(10), 2350-2380.
https://doi.org/10.1111/poms.13230
9、分销渠道中产品匹配的不确定性与信息供给
经验商品的消费者通常会在其品味与所提供商品的特征之间的匹配上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信息技术使消费者能够在购买前在线研究商品的潜在匹配程度,使现代卖方能够向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本文研究了制造商通过竞争零售商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向消费者披露此类商品匹配信息的动机。研究表明,与制造商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相比,制造商通过零售商销售商品时匹配信息披露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零售竞争的激烈程度。如果在制造商确定批发价格之前做出了披露决定,那么所有渠道成员都愿意披露低质量商品的匹配信息,没有人愿意披露中等质量商品的匹配信息,只有零售商愿意披露高质量产品的匹配信息。如果制造商可以在做出披露决定之前给出批发价格,则可以解决高品质商品的披露冲突,此时零售商也不再公开高质量商品的匹配信息。无论是在披露决定之前还是之后确定批发价格,强制性的商品匹配披露政策都会降低消费者的福利和社会剩余,具体取决于商品质量水平和零售竞争激烈程度。
论文原文:Sun, M., & Tyagi, R. K. (2020). Product fit uncertainty and information provision in a distribution channe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9(10), 2381-2402.
https://doi.org/10.1111/poms.13237
10、一刀切?在线评论和优惠券的差异化影响
本文基于信息搜索理论和信号理论研究了个体消费者购物特征和产品特征如何缓解在线评论对个体消费者选择的影响,使用了餐饮业包含可识别的个人消费者在线浏览和购买数据在内的数据集。研究发现,根据消费者的购物经历、惯性趋势和对优惠券促销的倾向性,不同维度的评论对具有不同信息搜索需求和表现的消费者产生的影响不同。根据产品正在进行的优惠券促销以及其他信号特征(例如总体价格水平)等可获得的信息,在线评论也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评论的效价主要影响那些有更多购物体验的消费者、那些表现出较少惰性的消费者,或者那些不太倾向于购买优惠券的消费者;而评论量则对那些倾向于购买优惠券的消费者或者那些有较高惰性倾向的消费者有更大的影响。当产品价格较低或者卖家提供优惠券时,评论的数量对消费者的决定影响更大。本研究通过强调在线评论的差异化影响而丰富了在线评论相关文献,也为希望利用网上评论与优惠券促销来刺激销售的卖家和平台提供了实际指导,还强调了企业如何利用消费者购物行为数据和在线评论浏览数据的强大组合来设计及时新颖的营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