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新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事物在迭代,沃土变荒原,荒原变沃土,企业间惨烈厮杀的残酷,就好比艾略特在《荒原》里描述的那个“四月”: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
荒地上长着丁香
把回忆和欲望掺合在一起
又让春雨去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那么,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究竟该如何在此变局当中,快速成长?
近日,《领导者曾国藩》主讲人,清华大学博士后,央视《百家讲坛》特邀主讲嘉宾张宏杰老师,以微信群分享的形式,为100位企业一把手分享了中国近代第一完人——曾国藩的“拙诚”领导力,字字珠玑,厚重且接地气,颇值你细细品味。
善弄权术者必败!要成大事,必学《领导者曾国藩》,更多精华,欢迎订阅
↓↓↓
口述 | 张宏杰
整理 | 垅青 畅畅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01
尚拙
要用最彻底的方式去做事
今天,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哲学,都是尚巧。四两拨千斤,追求高效率。遇到红灯绕着走,遇到绿灯赶快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做事的特征和方法。
但曾国藩的人生哲学,跟我们恰恰相反,他崇尚笨拙。
做事,要用最踏实的办法去做,用最老实的办法去做。要用最彻底的方式去做,要做就从根儿上做起。这是他为人处事的最大的特点。
为什么尚拙?这是曾国藩从自己读书的经历当中得出的感悟。曾国藩这个人很笨,但他读书很刻苦。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
愈挫愈奋,从不认输。
经过七次艰难的科考,他终于考中了秀才。考中了秀才之后他突然就开窍了,还知道怎么样写文章。后来考举人考进士就比较成功。通过自己的科举经历,曾国藩得出一个结论——
他是一个笨人,他读书都是用的笨功夫。
用笨功夫有笨功夫的好处,笨人做事不知道取巧,遇到困难只知道闯过去而不是绕过去,这样的基础就打得非常扎实。
另外,笨人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虚心。
因为从小经历不停地失败和挫折,所以他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今天我们有一个词儿,叫逆商。就是一个人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会怎么样应对。笨人呢,逆商比较高,比较抗打击。
相反,聪明人,一个是逆商比较低,只能处顺境,不能处逆境,另外一个,遇到问题往往是习惯于绕着走,
而不是把遇到的问题解决掉,做事基础不扎实。比如让,曾国藩的所有同学考秀才,都比他考的顺利。但最后,没有一个人考中举人,更别说考中进士,原因就是曾国藩的基础比他们打的要扎实。
02
用笨人
让心眼儿多的人去打仗,必败
曾国藩做事,也是尚拙,以拙诚为本。
太平天国起义,一时席卷天下,大清王朝的那些著名的将领都束手无策,派出多少军队都是一触及溃。这个时候,曾国藩要赤手空拳创立一支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他怎么创建湘军?
选仕人,领山农。选读书人来做军官,率领一帮山里的农民作战。
打仗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事,而且战场上往往需要经验和胆略,但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按理说,选他们做军官是非常不适合的,但曾国藩为什么要用仕人呢?
因为曾国藩认为,精神力量要大于身体力量。行武出身的是莽夫。
武夫有一时之勇,但他没有自己的精神信仰,所以他做事很难有大的格局,同时旧军队来的军官身上往往是有旧习气,曾国藩创建湘军正是要克服这些旧习气。所以他选读书人有一个十二字的标准叫做——有操守,没官气,多调理,少大言。有操守就是要有信仰有原则,没官气就是没有那些官僚的习气,多调理就是做事头脑清楚,少大言就是不吹牛,说话实在。
在今天,企业用人,肯定都愿意选头脑反应比较快的,口才特别好的人。但曾国藩恰恰相反。
他愿意选择那些看起来比较笨的心眼儿特别实的人。曾国藩说,军营多用朴实,少心窍之人。
什么叫少心窍?就是心眼少。这样的风气,易于纯正,这样这个军营的风气比较好。
那么过去的军队,为什么没有战斗力呢?曾国藩说就是因为他们的军官,官僚气太重,心眼太多,勾心斗角,所以没有战斗力。
为什么要选山农呢?因为中国有句话叫——近山者仁,近水者智。
水边的人,往往头脑比较灵活,山里的农民会特别质朴。所以曾国藩,就要用这些最笨的人来打仗。
实际上,曾国藩的这个想法是非常高明,为什么?
因为战场上,我们就是要用笨人。
我们想,为什么在南宋的时候,蒙古和南宋之间,南宋不论是从财力物力,人力都远远超过蒙古,为什么后来被蒙古给吞并了?就是因为南宋人太聪明,蒙古人太笨。
野蛮战胜文明,笨拙战胜机巧,这是中国历史上一直在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在战场上。一定要万众一心,一定要令行禁止。心眼儿太多,太油滑的人,你用他去打仗,肯定要失败。
03
以诚待人
“天才”团队,你必须要这样带
曾国藩如何处理团队内部关系?他的原则也是两个字——拙诚。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成功学的著作,把曾国藩描写成一个老奸巨猾的一个官僚,认为曾国藩是权谋的代名词,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对曾国藩的一个极大的误读。
今天的我们,往往都认为领导力就是权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曾国藩的领导力,来源于这样一句话——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领导者的性格,做事风格,往往决定着整个团队的风气。在团队建设之初,如果领导者就习惯用权术,那么整个团队肯定就充满这个权谋斗争,大家就不干正事儿。所以,要想这个团队,这个事业可大可久,你就要跳出权术思维。
曾国藩对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不用权术。他说——
最贵推诚不贵权术,最重要的是要推心置腹。
曾国藩与人相处的原则就是——
人以巧诈来,吾以浑含应,以诚愚应之!
就是说,别人跟我玩心眼儿,我假装看不出来,我能老老实实地真诚地对待他。时间长了,大家看出我这个人是个老实人,也就不跟我玩儿心眼儿。如果说大家都玩心眼,那么恶性循环,这个世道就会越变越坏。因此,他的湘军内部风气就是说真话办实事。有话就直说,谁也不用玩心眼。对谁有意见,就当面提出来,但原则是不能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用曾国藩的话来说就是——
凡正话实话,多说几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其心。
你经常说些实话说些批评别人的话也无妨,时间长,日久见人心。但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湘军集团的其他领袖,像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个个都是天才,都是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智商比曾国藩,那都高出多少倍。但最后,这些人都老老实实的,团结在曾国藩地麾下,为他所用,主要原因就是曾国藩的独特的领导方式——拙诚待人。
04
打笨仗
打遍天下无敌手就靠这两个字
在军事上,曾国藩就靠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什么叫结硬寨?
就是扎营扎的结实。湘军行军打仗最大的特点是半天行军,半天扎营。在自己营地周围,挖两道深沟,深三米宽三米。然后再用挖出来的土,砌两堵非常高的墙,也就是修建了一座小型的城堡,把自己围起来,晚上睡一觉。第二天早晨起床再接着走半天,然后下午再接着建一个小型城堡,把自己围起来。所以湘军打仗十来年,实际上也就成了一支民工建筑队,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那儿不停地挖沟挖沟挖沟。
曾国藩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行军打仗的方式?
因为军事首重自固,就是你先得把自己保住。因为军事不允许你犯错,一旦你这个营盘扎的不结实,被敌人偷袭,你就没有翻盘的机会。
这种打仗方式,实际上是非常符合孙子兵法的。
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就是说,你先把自己置于不败之地,然后你在那儿等着敌人露出破绽,你再去进攻,这样你就能取胜。就是说,
最谨慎的人才能够在战场上活到最后笑到最后。
大家都认为打仗就要像诸葛亮那样运用计谋,
但大家如果真的去读一遍《三国志》,
就会发现诸葛亮行军打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两个字——谨慎。
所谓
“诸葛一生唯谨慎”
,诸葛亮实际上一生也没用过什么计谋。他打仗经常胜利的原因就是他用尽脑筋,把各种不利因素,先都算计,这也是曾国藩的特点。
所以后来,曾国藩在总结,湘军为什么能够平定太平天国,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时候,他说过一句话——
世之乱也,因为奸伪相吞,变诈相角。
就是说天下为什么大乱?就是因为天下聪明人太多了,大家都在相互欺骗。
湘军为什么能够取胜?就两个字,
一个是拙,一个是诚
。所以,我希望大家也用这两个字,共勉。
01
要真正搞懂曾国藩,你得这么干
藩友问:
市面上,写曾国藩的书特别多,那么,要真正读懂曾国藩,哪些书是必读的呢?
张宏杰:
我觉得,首先最好是要读一下
岳麓书社的《曾国藩全集》
,大约是31本,比较厚,读起来有些门槛儿,因为大部分是古文。所以,如果觉得这个难的话,至少也应买一套
《曾国藩家书》与《曾国藩日记》
。此外,还可以买一本
朱东安先生的《曾国藩传》以及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