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信,是一种心灵防护习惯,如果我们不能将其限制在“感知”环节,会带来不少麻烦,例如:
行为上的——我们被动、犹豫不决且无助;
感情上的——我们忧愁悲哀;
生理上的——我们的饮食及睡眠欲望常被困扰;
认知上的——我们觉得生活无意义,觉得自己无价值。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不自信还不是最严重的,若不打断无望和消极的枷锁,则更糟糕。
人人皆不自信
先看三个故事。
故事1:才华
本质而言,不自信是某种不安全感的呈现。为世人绘制了童话世界的安徒生,孤独度其一生。他缺乏安全感,总觉会被活埋。为防止有人会把熟睡中的自己埋掉,他睡前在床头上放着纸条:“我仅仅是看上去死了。”
故事2:财富
华尔街的拿破仑,美国最后的金融巨头摩根,两度使美国经济起死回生。他控制着几十个行业,创立了美国钢铁公司,该公司原始资本是当时美国联邦政府一年开销的4倍。然而,摩根依然压抑,时常感到“毫无价值”、“无所适从”。
故事3:权力
再有“疯狂的查尔斯”,14世纪的法国国王。他一直认为自己是由玻璃制成的狼,他经常在自己的城堡周围嚎叫着追逐别人,但决不让任何人碰他,因为他怕自己会碎。
如上,即使你处于人类“才华、财富、权力”之巅峰,也无法摆脱不自信的困扰。至少,自信并不取决于以上三要素的多寡。不自信是人类的正常属性。
意识到这一点,是解决不自信困扰的第一步。
不自信,大约来自四个维度:
1、 对自己的不满;
2、 因他人而对自己的不满;
3、 因无法找到自己作为地球人的价值定位,而不自信;
4、 因不能、或未曾仰望星空而不自信。
解药
塞利格曼把悲观定义为:
“在遭受挫折时滞留在任何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
悲观和无助是密切相关的,而“征服行为”总是能带来乐观。
悲观状态下的人,更多的以消极、放弃、退缩和抱怨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什么是乐观?
乐观是看到半杯水时认为它是半满,或总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或是习惯性地期待实际问题能像好莱坞电影一样有圆满的结局。
乐观的“积极思想”告诉我们,乐观包括重复地对自己使用吹嘘的言词,例如,“每一天,每一件事,我都越做越好”,或是想象自己打球入洞的情形。这些可以是乐观的证明,
但塞利格曼认为,乐观远不仅如此。
从过去20年的研究中,调查者已经了解什么是乐观的基本原则。
乐观的基础不在于正面词句或是胜利的景象,而在于我们对原因的看法。我们都有自己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我称此为个人特有的“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从儿时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持续一辈子。
有三个重要方面是孩子用来解释为何某一件好的或坏的事会发生在他的身上,那就是永久性(permanence)、普遍性(pervasiveness)与人格化(personalization)。
其理论框架如下:
1、永久性Permanence:偶尔 VS 总是
坏事情发生时:永久性(悲观)VS 暂时性(乐观)
举例:“我的妈妈是世界上脾气最坏的妈妈” VS “我的妈妈从来没有这样坏脾气过”
好事情发生时:暂时性(悲观)VS 永久性(乐观)
举例:“赢得拼字冠军的唯一原因是我这次很认真练习” VS “我赢了是因为我是个努力工作者,并且做好充分准备”
2. 普遍性Pervasiveness:特殊情况 VS 一般情况
坏事情发生时:一般的(悲观)VS 特定的(乐观)
举例:“我对运动笨手笨脚” VS “我只是球踢得很差”
好事情发生时:特定的(悲观)VS 一般的(乐观)
举例:“我对数学很在行” VS “我很聪明”
3. 人格化Personalization: 内部 VS 外部
即决定是谁的错。
当坏事件发生时,孩子可能怪罪自己(内在化),也可能责怪其它人或者是环境(外在化)。
塞利格曼认为,目标是要教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自己。
a、当孩子成为导致问题的原因时,他们必须对事情负责然后进行改正。
b、让孩子使用行为性而非一般性自责。
当然,假如你从事投资,以上框架恐怕要倒过来了。
乐观教养ABC法则
马丁•塞利格曼:艾伯特•埃利斯与阿伦•贝克共同建立了认知治疗,发展了“ABC模式”:
A (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件,不好的事是任何负面的事件,比如假期不愉快,与同学吵架等;
C(Consenquence)——代表负面事件的后果 (负面的感受、行为),时常看起来好像不愉快的时间立即且自动产生后果;
B(Belief)——代表负面事件发生时内心自动化的悲观想法、解释,才会引发某种特殊的后果。所以习得乐观的第一个步骤是找出ABC 之间的联系,捕捉自己的信念。最有效的方法是写ABC日记。
ABC日记分为三栏:
第一栏必须尽量将不好的事描述详尽,记下人物、时间和地点,但不要写原因,这一栏的功能不是评估;
第二栏要写想法,记录自己对不好的事情是如何解释的,比如“他认为我很幼稚”“事情总是不会成功”等等,并且利用百分制计分,以0分表示对看法一点都不信,100分表示完全相信;
第三栏写后果,这里要写下事后的感觉,或者是对这件事经历过的每一种感觉,同样百分制计分,分数越高表示感觉越强烈。写下后要检查确定每一种感觉和行为能与你对自己行为所持有的想法有关,并且指出触发这些情绪的特殊信念。
对于孩子可以使用相对简化的方法,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使用口语的方法来让孩子举例。
不好的事: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了班上很多小朋友来玩。吃完蛋糕后,有一些朋友就开始偷偷地小声讲话,并且不肯告诉我他们在讲些什么。
想法:他们这些笨蛋。这是我的生日,他们还在小声说我坏话,我真希望没有请他们来。
后果:我对他们十分生气并且问妈妈我可不可以叫他们回家。
那么可以根据这个例子向你的孩子提问:
例子中的男孩为什么会生气?
如果他想那些孩子说悄悄话是因为他们有件惊喜礼物给他,那个男孩会怎么想?
等等。
害羞心理学
以下来自《害羞心理学》。
现代行为学家认为,害羞是后天对社会事件的恐惧性病态反应。这可能是下列原因造成的:
1、特定情境下,想起与人交往的负面体验,亲身经历或目睹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
2、没有学会正确的社会技能;
3、期望完成不恰当的任务,对自己的表现经常焦虑;
4、因为“不恰当”的自我表现而自我贬低:“我是一个害羞的人”、“我没有价值”、“我做不到”。
书中给出了害羞的三个治疗策略是:
1、 减少焦虑:运用冥想练习、放松练习和机能反馈疗法;
2、认知重建:纠正害羞的人给自己的消极信息,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并愿意获得支持;
3、 培养社交技能:通过示范、在小组中公开表演、建设性反馈等方法,帮助他们培养基本的社交技能。
最后
有一部电影叫《The Space Between Us》。主角男孩从火星第一次回到地球,爱问别人一个问题:
你最喜欢地球上的什么?
当我回到火星,我便和他有类似的答案:
人。
去除一切定语。
在上帝、宇宙、时光面前,我们都是一样卑微的。
我是在火星给你写这封信。宇宙间大约有1000-2000亿个我们这样的银河系。
作为人类,我们一样的卑微,一样的荣耀。
上帝造就我们,都是他眼中一样的孩子,彼此间又独一无二。这真奇妙。
而那些善良的人们,当他们不自信时,无论他们多么聪明,多么强大,多么富有天赋,多么控制局势,都会因为不自信,呈现出温顺的那一面,仿佛无所不能的天使的那不可思议的和善。
每逢此刻,我都会想起一句话:
让温顺的人继承这个世界吧!因为他们值得。
免责声明:神农投资微信公众号除发布原创观点、研究报告以外,亦致力于与广大投资者分享优秀投研类文章、报告。所引用文章、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010-8531572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