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线性菲涅尔”光热储能电站的追光者 ·  2 天前  
中工国际  ·  新春报捷!再添“健康丝路”里程碑 ...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恽爽:综合举措推动北京聚力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  4 天前  
丽水在线  ·  地下200米,总投资5.28亿元!丽水将新增 ... ·  4 天前  
丽水在线  ·  地下200米,总投资5.28亿元!丽水将新增 ... ·  4 天前  
中工国际  ·  灵蛇新春奇妙游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循环

ACC速递 | 阿利西尤单抗显著降低AMI患者颈动脉炎症,盘点联合降脂最新研究进展

国际循环  · 公众号  ·  · 2024-04-04 20:38

正文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大约为35.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却仅为6.8% 1 。PCSK9抑制剂是近年来发现以降低LDL-C为靶点的新型降脂治疗药物,现已成为降脂治疗的新选择。2024年第73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公布的多项最新研究发现,PCSK9抑制剂与颈动脉炎症减轻、抗炎等密切相关。


一、阿利西尤单抗改善颈动脉炎



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PCSK9通过增加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Toll样受体4表达这两个途径参与血管炎症,从而激活NF-κB通路,上调白细胞介素-1(IL-1)、IL-6等基因表达,最终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2 。既往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抑制PCSK9可减轻系统和局部的血管炎症 2,3 。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的Konstantinos Koskinas医生等人为我们带来了“阿利西尤单抗治疗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FDG-PET评估的颈动脉炎症减轻相关” 4


阿利西尤单抗治疗与 AMI 患者经 FDG-PET 评估的颈动脉 炎症减轻 相关



背景

PCSK9 抑制剂可降低 LDL-C 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研究旨在评估 PCSK9 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是否可以减少 AMI 患者经 FDG-PET 评估的颈动脉炎症。


方法

PACMAN-AMI 试验的一个中心随机分组的 AMI 患者被纳入预先指定的前瞻性亚组。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使用阿利西尤单抗或安慰剂,联合高强度他汀。在基线和 52 周后对颈动脉进行 FDG-PET 检查。 FDG 摄取评估颈动脉炎症


结果

共纳入 21 名受试者 ( 阿利西尤单抗组 n = 9 ,安慰剂组 n = 11) 。两组的基线特征相似。 阿利西尤单抗组颈动脉炎症显著减少 (-17.5% p =0.008) ,安慰剂组没有变化 (9.7% p = 0.2) 。两组 FDG 摄取变化之间的平均差异显著 (-27.7% p = 0.009) (图 1 )。在校正年龄、性别、 BMI 和基线 FDG 摄取后,阿利西尤单抗对 FDG 摄取的影响仍然显著 ( p = 0.04)


结论

与安慰剂组相比,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AMI 患者接受阿利西尤单抗治疗 52 周后,颈动脉炎症显著改善。 阿利西尤单抗治疗与 AMI 患者经 FDG-PET 评估的颈动脉炎症减轻相关。


图1.18F-FDG摄取变化

二、 PC SK9 抑制剂除降 LDL-C 外可带来多重获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PCSK9 抑制剂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强效降脂,还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以及更强的综合血脂谱调节效果


PCSK9抑制剂治疗期间他汀耐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炎症因子表达 5



背景

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 LDL-C 稳定动脉粥样斑块。 PCSK9 抑制剂可降低 LDL-C ,即使在他汀类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即他汀耐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SR-FH )。近年来研究表明 PCSK9 抑制剂还有抗炎功能。


方法

这是一项非随机、非对照、前后对照研究,旨在评估PCSK9抑制剂对SR-FH中促炎标志物的影响。收集临床数据,处理血样以获得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全血细胞计数(CBC)和血清脂质。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基线循环M1-、M2-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采用多重检测比较血浆fraktaline、IL-1、IL-4、IL-6、IL-8、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研究终点为降低血清脂质和促炎介质改变。


结果

20 SR-FH 患者,平均年龄 58 岁,平均 BMI 26.4 。六个月的 PCSK9 抑制剂治疗降低了 LDL-C ,血浆 IL-4 MCP-1 水平。 PCSK9 抑制剂有潜在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益处。


PCSK9抑制剂对脂蛋白(a)的影响 6



背景和方法

脂蛋白( a [Lp(a)] 与心血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为评估 PCSK9 抑制剂对血浆 Lp(a) 水平的影响,研究检索了比较 PCSK9 抑制剂与安慰剂对 Lp(a) 水平影响的研究。主要终点是 Lp(a) 水平的百分比变化。次要终点包括其他脂质的百分比变化。通过荟萃分析来确定与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


结果

分析了 47 项研究,共 67,057 名患者。 PCSK9 抑制剂降低 Lp(a) 水平 27% 95% CI -29.8~-24.2 p <0.001 )。与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包括 LDL-C 和载脂蛋白 b Apo-B )的平均百分比变化。研究发现使用 PCSK9 抑制剂可减少 LDL-C 、非 HDL-C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Apo-B Apo-A 水平,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HDL )水平。 PCSK9 抑制剂可降低 Lp(a) 水平约 30% ,并降低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Lp(a) 水平升高的高 ASCVD 负担患者,应考虑使用 PCSK9 抑制剂。


三、从 降脂现状看临床未满足需求




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缺血性卒中(IS)患者卒中后12个月内降脂治疗的流行病学趋势 7 。自2005年至2017年,IS患者在卒中后12个月内降脂治疗的使用率虽有所增加,但LDL-C<1.8mmol/L达标的患者比例仍较低。研究表明,当前卒中后降脂治疗仍然不充分。高强度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有限,只有少数患者实现LDL-C达标,卒中患者在强化降脂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另一项研究在ASCVD并发新发AMI患者中探究降LDL-C治疗的意义 8 。数据显示,76.1%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18.4%使用高强度他汀。入院前采用联合降脂治疗的比例仅4.3%,依折麦布(5.8%)和PCSK9抑制剂(1.1%)的使用率也很低。出院时仅有1.9%使用PCSK9抑制剂。这些发现强调了在门诊和住院治疗过程中,还需更积极地进行降脂治疗,以预防ASCVD事件复发。


还有一项研究评估了脂质分析实验室报告对实现脂质目标水平的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