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就在眼前,既然注定晒成黑皮,不如撒开四肢happy一夏,挥汗如雨才是福州夏天正确的打开方式,每个运动青年的热血故事都会变成你的运动指南,照亮大家的黑皮之路。
往期回顾
英式橄榄球
| 夏日黑皮指南01
花式足球
| 夏日黑皮指南02
皮划艇
| 夏日黑皮指南03
极限飞盘
| 夏日黑皮指南 04
龙舟
| 夏日黑皮指南 05
滑板
| 夏日黑皮指南 06
别人的一分钟 | 风雷弓会
在冷兵器时代,甚至早在石器时代,弓箭就已经是各大文明打猎与征战中的利器了。
在与敌人或猛兽保持距离、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以锋利的箭头重伤、击杀对手,而非贴身肉搏,怎么想都觉得很机(鸡)智(贼)。
后羿
不好意思放错图片了——
后羿射日,这大概是中国有关弓箭的最早的传说了
有趣的是,即便在枪炮横行、现代弓箭也如日中天的今天,我们在福州依然找到了这么一帮沉迷于传统弓箭的人,他们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风雷弓会。
据风雷弓会的教练白眉介绍,“始发如风,势惊如雷”便是他们名字的由来。
(从左至右)酱油、白眉与高行在训练中
其实,射艺文化在亚洲范围内都曾经历过断代的状况:
无论在日本、韩国还是中国。
这既是因为弓箭不再适应近代战争,也因为崇尚射艺等传统军事技艺的旧贵族阶级的覆灭。
曾让无数人闻风丧胆的英格兰长弓
现代的射箭运动最早出现在英国,英格兰约克郡自1673年起举行的方斯科顿银箭赛,一直延续至今。
至于1787年成立的皇家射箭协会,更是世界上最早的射箭组织。
可以说,
如今的传统弓箭除了日本以外,无不受到英国的现代弓箭复兴运动的影响,因而在传统弓的制作工艺上,大多采用英式计量单位。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射艺作为六艺之一,一直是士大夫阶层的必修课。俱乐部里就有这么一面墙,印着著名学者王阳明的观点。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北京的杨福喜先生继承下了当时已改作木工厂房的、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前皇家箭铺“
聚元号
”,重拾起落寞已久的中国弓箭传统。
无独有偶,十年后在福州也出现了这样一位“弓匠”——万山横,身为网络工程师的他,在2007年的某一天,“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喜欢玩的弓箭,找不到卖弓箭的店,我就上网查,进了一个传统弓箭的论坛。”
由这个论坛开始,他在传统弓箭的研究与传承中越挖越深,将业余的所有时间与精力都投入传统弓箭的制作与研究当中。
福州的传统弓箭热,正是自万山横始。
鸣镝,俗称哨箭,箭头上带有圆孔,在空中飞行时会发出声响,用于传达军事信息;右边的两种则是穿甲箭,专用于攻击身着盔甲的敌军
新工艺下的传统箭,尾部往往配备有防打钉,防止追尾;如今的箭,除了传统的竹箭与木箭,还会用上高分子塑料与碳纤维等现代材料
那时候的福州是不存在箭馆的,且入门费用昂贵(当时的入门级弓箭价位高达数千元,这还仅仅是弓的价格)。
因而当时的传统弓爱好者只是极少数的一撮,他们往往聚集在橘园洲大桥下或是其他人烟稀少的地方练习、玩耍。
所幸的是,随着新材料的使用与广泛推广,传统弓的制作费用在这些年逐步下降,如今
一两百元一把弓
已不再是什么稀奇事。
与之相伴的,则是福州传统弓箭玩家数量的急剧上升,如今已成数千人规模。
曾经,让男默令女泪的“
射箭场
”
2013年,福州传统弓箭协会成立,随之而起的便是几家专业的箭馆。
历经这些年的起起伏伏,如今的福州还存在三家这样的箭馆,风雷弓会便是其中之一。
福州传统弓箭协会logo
就在今年年初,弓会搬迁到了如今的东方百货六楼,隶属观德传统生活馆。除了弓箭,他们也致力于汉服的推广与传播。
上至6楼,你就能看到这样的一个招牌,直走就到了
相较于过去过于简陋、极富野性的练习空间,这里已俨然是一位传统弓箭爱好者的福地。
除了各式各样的弓箭与颇为舒适的训练场,这里还有俱乐部会员们仿制的古代盔甲,让人很有试穿一下的冲动(当然,
身材得魁梧,身材得魁梧,身材得魁梧
)。
射击场
南北朝的头盔,西汉的筒袖铠,与蒙古的锁子甲(仿制品)
早在2011年就已加入传统弓箭圈的酱油如今是一家游戏公司的编辑,业余时间也在俱乐部出任弓箭教练。
说起弓箭,他可谓是如数家珍:制作工艺、历史掌故、组织建制、赛事规则,无所不知、滔滔不绝。
酱油正在燃烧自己的脑细胞,他的手掌正下方就是弓臂,也就是弓箭力量的来源
“一般人认为,箭发射出去的力量取决于弦的拉伸程度。其实不然,
弓箭的发射,用物理学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而这个弹性势能的来源,则是弓臂的拉伸所提供的。
”
听到这些话,我只能庆幸自己曾是个理科生了。
“所以古代的弓,一般是用竹子和牛角等自然材料复合而成,这样才既能保持弓的弹性,又能延长弓的寿命。而在现代工艺里,弓加入了更多的新材料,比如高分子塑料、碳纤维等等,这才大大降低了传统弓的制作成本。”
不同形态的箭羽,其稳定性与飞行速度也各有不同
谈到如今的传统弓箭赛事,据酱油介绍,如今世界上各国都有举办不同类型的射箭赛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当以在中国青海、土耳其与韩国所举办的传统弓赛最为出名。
有别于现代弓的赛制,传统弓的赛制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只有比拼环数那么单一。
有比射远的(最远的、使用抛射手段,弓箭的射程可达400米)、有比射葫芦靶的、还有各种我们想象不到的“全能赛事”。
在传统弓赛事中,对选手所用的弓箭有着较为严格、又颇为宽松的规定:一般要求弓是裸弓、非中心发射,箭则主要采用竹木箭。
只要符合上述的要求,哪怕仅仅百元的入门弓也可以上场比试。
日常训练所用的包头箭
“说实在的,论传统弓箭的传承,我们中国如今远远比不上日本、韩国,
甚至是土耳其。它们的氛围都比国内要好,而我们仅仅只是因为人口基数大,才显得比较繁盛。
”
不得不说,这样的事实让人遗憾。
若非杨福喜先生的坚持,想必中国的传统弓箭早已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了吧。
不过酱油相信,随着热爱传统弓箭的爱好者的增加,传统弓箭的氛围必然会越来越活跃,中国传统弓箭的传承和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高行在给我们介绍不同种类的弓箭
临别时,我又想起他们三位在射箭时有意将箭头瞄准靶心上方位置的姿态,不由得让人想起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的一段名言——
“
然而一个明智的人总是应该追踪伟大人物所走过的道路的,并且效法那些已经成为最卓越的人们。
……他要像那些聪明的射手那样行事,当他们察觉想要设计的目标看起来距离太远,同时知道自己的弓力所能及的限度,他们瞄准时就比目标抬高一些,这并不是想把自己的箭头射到那样高的地方去,而是希望由于瞄准得那样高,就能够射中他想要射的目标。”
那么,你的目标呢?
快 看 这 里
由于7月份东方百货要进行装修,风雷弓会将暂时闭馆。
有意参与传统弓箭活动的朋友,可以联系弓会馆长:青山有幸,联系电话 / 微信:13805017676
来自一个拉不开弓的编辑
和一位穿不上铠甲的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