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迁徙的季节,成千上万只大天鹅🦢🦢🦢从寒冷的西伯利亚,飞越将近5000公里来到中国过冬。
咱们这儿到底有啥呀,吸引了这群胖乎乎的家伙,费这么大劲儿跑过来。
冬季的西伯利亚有多冷,零下70多摄氏度的温度,跟干冰的温度差不多了。❄️❄️❄️
鼻涕都冻成“武器”了,大天鹅显然也是扛不住的。温暖的南方充满了吸引力,大天鹅们选择开溜~
温暖的南方充满了吸引力,大天鹅们选择开溜。不过,动辄四五千公里的长途旅行,大天鹅没有一点飞行本领傍身,那怎么可能顺利完成?
首先我们来看大天鹅的身体构造,第一个,
翅膀
,展开将近三米(横抱两个我都没有问题)。
然后
骨骼,空心
——可以极大地减轻整个翅膀的重量,扇动起来更加地省劲。
一系列巧妙的身体构造,使得大天鹅飞行能力,超~强!
不过有人会问了,高空空气稀薄,大天鹅飞着飞着缺氧怎么办?
来看这儿,它的
肺部与一堆小气囊相连
,就像增加了一堆氧气瓶外挂。这样就有了不间断地空气供给。
缺氧?那是不存在的!
当然了,为了在长途飞行中,可以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
临出发前就需要
积累充足的脂肪,
它们会吃大量的食物,让自己胖胖的。
保证自己在飞行的过程中可以有
惊人的耐力
。一系列飞行技能加持,使飞越数千公里成为可能。
但是就像我们开车走长途一样,大天鹅在飞行的过程中,也需要
不间断地休息和调整。
而在旅途中
一片一片的湿地
,就成为了它们的
服务区。
中国这么大,难道就意味着落脚的地方很多吗?其实恰恰相反,过冬的选择非常苛刻。
除了
气候要温暖宜鹅,水域要开阔、淡水要丰富、食物要充足。
而且周围的
人类还要喜欢鸟类
,
愿意保护它们
的安全
,这样的地方可太难找了。
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就有这样一种地带,
融和了丘陵、滩涂、盐沼、泻湖、浅水海域为一体的滨海湿地。
不仅
水位浅、底部水草丛生,附近还有充足的淡水,临近海域还有广阔的海面
可以去休息。
不仅如此,之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天鹅们都将会在这里过冬。
但这样的
生态系统是非常脆弱的
,
围垦、过度的旅游开发,以及沿海化工园不达标的污水排放。
还有
填海,
这些都会让滨海湿地
生态功能丧失
,
造成巨大污染和毁坏。
这样的地方一旦消失,那么像天鹅这样的候鸟可能会因为一时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从而
累死饿死
甚至冻死在迁徙的途中。
湿地就像是一座座
补给站
,让大天鹅这样的的候鸟在一代一代的信任中,将生命延续下去。
滨海湿地具有的
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护岸减灾
等等生态功能。
保护这些湿地也是对我们家园的守护,为了每年都能见到这些美丽的生灵。请一块儿努力,保护和修复我们共有的湿地吧!
【修复已破碎的自然】
收到 @绿色和平 的小邀请制作了这期内容,一起跟大家讲讲大天鹅为啥要来咱们中国过年。大家一起努力,跟我们一起了解自然,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栖息地吧!
完整视频至“
抖音
”与“
西瓜视频
”搜索“
模型师老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