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药魔方Invest
把握医药脉动,赏鉴创投江湖!医药魔方Invest聚焦医药大健康一二级市场投融资动态,关注医药项目成长历程,剖析重磅投资案例,透视资本流向,与您共话医药创投江湖的精彩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刀法研究所  ·  星巴克回应将裁员1100人;联合利华集团再换 ... ·  11 小时前  
刀法研究所  ·  DeepSeek“算命”,带火一个大单品 ·  11 小时前  
玩物志  ·  最便宜的 AI iPhone ... ·  3 天前  
广东信息通信业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召开2025年非应邀商业电子 ... ·  昨天  
广东信息通信业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召开2025年非应邀商业电子 ... ·  昨天  
MINISO名创优品  ·  名创×时空中的绘旅人 | 线下活动全攻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药魔方Invest

​逆势出手多家公司,这个机构正在悄悄捕捉“独角兽”

医药魔方Invest  · 公众号  ·  · 2024-05-27 08:21

正文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缓慢。物理世界的一些理论也同样适用于资本市场。

当下还未回暖的医药资本市场,不论是投融资总金额还是事件数量都无法与资本火热时期相比,医药行业的“兴奋度”也不似从前那般高。

在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投资机构采取保守打法是很正常的选择。

不过,也有很多投资机构愿意为行业提供更多的活力,为优秀创业者和前沿技术给予坚实的信任与支持。

2024年3月,医药魔方依据在医药领域的投资情况、早期项目投资事件和领投事件三个维度评选出了“ 2023中国创新药投资机构TOP15 ”榜单。一家逆势多次出手却鲜少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投资机构——中博聚力位列其中。

这是一家怎样的投资机构?为何会逆势出手多家公司?如何看待当下的投资环境?带着这些问题,医药魔方Invest专访了中博聚力医疗健康投资负责人田晓玲。

中博聚力医疗健康投资负责人 田晓玲

尽调起家,低调布局

中博聚力将办公地址选在了北京的亚运村,一个远离喧嚣,又能与外界保持紧密联系的地方。

安静、低调,是中博聚力办公室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这家投资机构的风格。

成立于2013年的中博聚力,最初是一家为央企提供财务顾问、尽职调查分析等服务的公司,也参与投决了一些独角兽项目。

积攒了多年研究与投资经验后,中博聚力取得了私募股权“牌照”,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

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三大领域是中博聚力重点投资方向。聚焦到生物医药领域,中博聚力正在发力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链上下游的CXO等优质板块。

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老龄化的加速到来、政策的大力支持、海外优秀人才的回归、技术突破与国内公司研发能力的大幅提升、全产业链与创新生态的逐步建立……都是中博聚力坚定看好生物医药领域的原因。

“现在虽然是资本‘寒冬’时期,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医药行业本身是在不断向上发展的。不论是科学基础研究还是技术创新,在过去的十余年中都有了很多积累和突破,国内的临床资源也很丰富,存在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一头一尾’的发展和支撑,以及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建设都在带动这个行业往上走。”

“2023年企业通过BD获得的首付款首次超过IPO渠道募资总额,2024年以来MNC与中国创新药企的BD与并购交易非常活跃,交易金额屡创新高,这反映了中国创新药企在研发能力、临床价值以及市场潜力方面得到了国际认可,同时也显示了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投资意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需求是第一要素,创新是第一动力。 人在,需求在,市场在,行业在,前景在,价值在。 创新需要冒险,需要理想主义,也需要具备长期主义精神的资本。越是低谷时期,越要冷静思考,需要投资机构极度专业,深入洞察行业与企业发展,也需要勇气与智慧、格局与担当。”

深入研究的耐心、尽调的细心和对生物医药领域向好前景的信心是中博聚力逆势出手多家公司的底气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投资项目看,中博聚力手中的“牌”丰富且有特色,如:创新药公司艾美斐生物、英诺湖医药;溶瘤病毒领军企业滨会生物;血小板体外再生创新企业血霁生物和外泌体综合服务商恩泽康泰,以双人源化小鼠模型为特色的CRO创模生物等多家不同阶段的医药公司。

寂静“寒冬”,更易发现“独角兽”

“资本市场具有周期性,现在正处于低谷期,恰恰是投资的好时机,更有可能找到一些潜在‘独角兽’或者未来成为伟大企业的标的。”在别人看见危险时,田晓玲看见了机遇。

或受限于募资的压力,或需要更多时间观望,资本“寒冬”时期,更多的投资机构选择按兵不动。

昔日热火朝天举着钱一窝蜂抢项目的场景早已不再,留下更多的是多数项目融资困难。而这也给中博聚力这类花很多心力去了解项目的投资机构腾出了“空间”。

因为没有人在疯抢项目,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尽调、去更深入地了解创始人和团队,去思考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投资,这项极其需要理性的行为,终于在“寒风”下回归了冷静,冷静更能让人敏锐,能让人有新的思考与发现,捕捉易被忽略的细节与微妙的变化,抓住新的机会。

不论外界是喧嚣还是寂静,都不会影响中博聚力的判断。 这家尽调出身的公司在做投资决策时更依赖于自己的调查,而非市场波动。 基于自己深入调查而做出的选择,在一定程度可以避免“被带节奏”。

随着替尔泊肽(Mounjaro)适应症的拓展,礼来的市值再次被推向医药领域的第一。回顾礼来148年的成长史,可以发现它熬过了多次经济危机,甚至重复上演着在经济下行时期“逆袭”的故事。“再不好的经济周期里也会有好的企业走出来,甚至在经济不好的阶段,挑选出好公司的概率更大。”田晓玲说。

那么,好项目应该如何选?“技术、市场和团队。”这三个方面是中博聚力筛选项目时关注的重点。

对于技术的判断,中博聚力概括为:真、一、新。“首先,这项技术一定要是真实的、可落地的;其次,它需要是唯一的或者是头部的;再者,它一定要具备强创新性。”

具备这三个特点的技术是中博聚力考虑投资的第一项,更重要的一项是看技术所形成的产品能否解决临床需求,拥有足够的市场前景。“我们要看这个公司的产品是否真的满足了临床需求、是真需求还是假需求、是如何满足的、满足的需求未来有多大市场。”田晓玲抛出一串问题来呈现她的思考链。

投资的艺术元素多来源于对人的投资,相同的事不同的人做,可能结果就不同。

“一个好的项目,其成功与否往往不只取决于项目本身的优秀,更在于执行团队的能力和素质。再好的项目如果是一个缺乏凝聚力、执行力不足的团队去做,那么无论项目多么出色,最终也难以实现其价值和目标,所以优秀的团队是项目成功的基石。一个团队若能汇聚各类人才,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成员间相互信任和尊重,各司其职,相互协作,便能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专注,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和创新力,推动项目向前发展,创造出真正的成功。相反,团队成员间沟通不畅,各自为战,内部的分歧和冲突可能导致项目方向偏离,进度延误,甚至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一个初创企业能够走多远、飞多高,跟创始人的格局有很大关系, 创始人的能力就是一个企业的天花板 。制药是一个系统工程,多个链条上的关键环节需要优秀的人才去完成,这就需要创始人能够凝聚这些人,并带领团队高效完成任务,实现成果转化。”

以企业为本,挖掘潜在价值

与田晓玲交谈,你会发现她对投资的每个项目都如数家珍,大到项目特点、团队风格和规模,小到创始人发表的论文数据都记得很清楚。“有时我们还会去挖掘企业背后的价值。 企业作为‘当局者’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价值的存在,我们以‘旁观者’的视角去做研究,可能会挖掘到它潜在的价值 。只要我们发现这个价值的存在,我们就积极出手。”

以企业为本,是中博聚力投资的基本原则。或许对其而言,没有应该投的风潮,只有在合适的时机应该投的企业。

5月13日,全球首款以Eribulin为有效荷载的抗B7H3 ADC获准开展临床试验。作为这款创新产品的研发者,英诺湖的潜力自然也被中博聚力“捕捉”到了。

“英诺湖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早期研发上,更是融入到了平台建设、临床方案的设计、运营模式等各个方面,是全链条的创新。而且这是一家具有全球化视野、战略目标很明确的公司。”对于英诺湖,田晓玲很有信心。

此外,在中博聚力投资的项目中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企业——慧宝源生物。相较于不投中药的投资机构,中博聚力对这个创新中药项目的投资让人耳目一新。

在对慧宝源生物详细尽调后,中博聚力发现了这个企业的多重价值:创新中药是待挖掘的宝藏,该公司的创始人对创新中药的理解和研究很深入,肝脏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源,肝病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创新中药多分子多靶点的角度在治疗慢病与肿瘤上存在新机会;药厂的存在为创新中药的研发注册和未来的稳定生产与质量把控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研产销一体化”的运营让其已具备“造血能力”,有能力抵御资本风险,稳中求进,营销上的探索也将会助推在研新药的商业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