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同写意
一个以新药创制为核心,汇集国内一流研发精英的大型交流与价值分享平台。“同筑技术人生路,写意中国新药魂”是同写意的初衷与愿景。秉承汇集“一线、一流”,讲求“实用、实在、时效”的原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雄安集团高薪招聘上万人?真相来了→ ·  昨天  
直播海南  ·  陵水通报游客划桨板被恶意驱赶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刚刚,南部战区发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同写意

日本为什么放弃DRG,改用DPC?

同写意  · 公众号  ·  · 2025-01-17 16:58

正文


医疗制度是一个国家民生保障的基石,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改革。


日本作为全球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其医疗资源管理和支付制度备受关注。

在持续上涨的医疗费用与有限医保基金的矛盾下,日本自2003年全面推行了DPC (Diagnosis Procedure Combination,诊断程序组合) 制度,逐步取代了此前的DRG支付方式。

如今,DPC不仅成为日本住院医疗支付的核心模式,还被用于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透明度,成为全球医疗改革的重要范例。

然而,DPC并非从一开始就被青睐。在它的前身DRG推行的短暂历史中,日本的医疗界和管理者经历了许多挑战与教训,这才促成了DPC的诞生和推广。

这场由制度转型引发的深刻变革,不仅推动了日本医疗体系的优化,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1
DRG的起源与日本的尝试

DRG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旨在通过对患者诊断进行分组,按病种确定医疗服务的支付标准,从而实现控费和提升效率的双重目标。

它在欧美许多国家获得了成功,成为控制医疗成本的重要工具。然而,当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试图引入DRG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0 1
日本DRG落地的现状与问题

医疗需求的复杂性,日本的患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病情复杂且多伴随慢性疾病,传统DRG无法有效覆盖这些多病共存的复杂情况。例如,心血管病患者常伴有糖尿病或高血压,DRG的单一诊断分组显得僵化,难以适应这样的临床现实。

过度强调成本控制,DRG核心在于按病种设定固定支付标准,过于关注成本的模式导致医院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忽视医疗质量。为了控制支出,医院可能倾向于减少资源使用甚至提前出院,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潜在风险。

住院时间问题,日本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远高于欧美国家,而DRG未能对这一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长住院时间的特性与DRG的短期激励机制发生冲突,进一步降低了DRG的效果。

02
日本医疗改革的困境

面对老龄化社会对医疗资源的巨大需求,日本政府认识到,DRG的支付模式固然能控制部分成本,但对医疗服务的实际效率提升有限,尤其是在复杂病例和慢性病管理上,已经无法满足医疗系统的现实需求。这些问题为DPC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2
DPC的诞生与日本的选择

在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政府开始探索一种更适合本国医疗体系的新支付模式。

DPC应运而生,它不同于DRG单纯基于诊断分组的固定支付模式,而是结合患者的诊断、治疗程序、护理等多维信息,按住院天数进行分段支付。这种模式既考虑病情,也关注治疗过程,提供了更精细化的管理工具。

为什么日本放弃DRG,改用DPC,主要因为DPC更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有住院天数管理的优势,同时可以提升医疗质量与透明度。

日本患者多为慢性病患者,DPC通过结合诊断和治疗过程,更能反映患者实际病情和医疗需求。

DPC引入了日间定额支付模式,按住院天数划分支付阶段。这种方式有效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提升了医院床位的周转率,同时避免了过度控费对医疗质量的负面影响。

DPC不仅是一种支付工具,还是一项医疗质量评价体系。通过DPC系统收集的大量数据,政府能够更清晰地分析医疗资源的分布和使用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为什么中国选择DRG,而非DPC?

01
DRG的现实意义,控制成本与规范诊疗

中国医疗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医保基金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

DRG的优势在于按诊断分组进行支付,可以快速规范医疗服务流程,遏制过度医疗行为,为医保控费提供了直接工具。相比DPC复杂的支付设计,DRG实施难度较低,能在短时间内见效。

02
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阶段性

医疗信息化的不足,DPC对数据的精细化要求较高,而中国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尚未达到标准。DRG对数据的依赖程度较低,更适合当前条件。

医保基金改革的优先级,当前中国医疗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控制费用支出,而非追求医疗质量的全面优化。DRG能够通过标准化支付模式直接实现控费目标。

03
DRG的优势体现

易于推广 ,DRG分组规则清晰,数据需求相对简单,可以快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引导分级诊疗,DRG支付机制可以通过价格杠杆,鼓励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从而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