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曼联防守被爆,不应该全怪后卫转身慢;
2,瓦伦西亚这场要“分锅”;
3,博格巴踢得不聪明,他应该多杀入禁区
在我的印象中,超级杯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重量级的对决了。
因为通常情况下,欧联冠军是不会出现曼联这样的豪门的;更何况,很多欧联冠军经历一个夏天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失血——而曼联偏偏是疯狂进补的那一个。
然而,转会可以给你带来好球员,但却没法带给你磨合的时间。尤其当对面的皇马早已是一支体系运转相当流畅的球队、且今夏没有任何重头引援打破队内平衡时,成熟与青涩的对比,也就尤为明显——
曼联输球,固然有实力层面的差距,但更为重要的,恐怕是尚未建立成熟体系;
事实上,他们能够一度将形势迫近,靠的也是干脆将体系丢掉,祭出打破牙齿活血吞的简单粗暴流——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大抵如此。
体系的成熟与青涩,差别到底在哪里呢?
【林德洛夫:我转身慢?我踢得憋屈!】
首先,曼联相当另类的防守策略,几乎差点被老谋深算的皇马给活活玩死。
这是开场后不久,皇马的一次下底传中:
的确,这次进攻威胁并不大,曼联在中路的保护相当到位。但要注意,这只是开场阶段双方的试探性攻防,皇马在门前包抄的点也不多(可能也与C罗没有首发有关)。
而曼联在防守成功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个隐患——注意,这是一个贯穿全场并最终导致失利的隐患——转身缓慢的中后卫被迫承担了需要爆发力的工作。
来看静态图:
穆里尼奥的防守策略相当出人意表:进入阵地战时,曼联的两名边锋集体回撤,而中场三人组马蒂奇、博格巴和埃雷拉则集体蹲守中路。于是,防守中曼联经常在4-5-1甚至5-4-1之间切换。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防守思路意在扩大边路的防守面积,从而避免中后卫不停地向外补防。然而不知赛前准备出了什么问题,瓦伦西亚的防守意识看上去相当呆滞:
如图所示,拆解中前场的曼联,此时后卫线的宽度极大,原本的4后卫实际上已经集中在了中路和右路。
而皇马方面,进攻投入兵力并不多,马塞洛根本就没有插上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瓦伦西亚站在原地做出一副“我等着补防马塞洛”的架势,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
他们这么做,等于逼着转身偏慢的林德洛夫去追贝尔,于是,曼联一个劲扩大边路防守,结果还偏偏漏了边路。
如果林德洛夫的防守错误只是造成了对手的传中,那么在C罗不上的情况下,曼联的门前保护尚且压力不大;但如果让皇马直接获得射门的机会,那么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
事实上,皇马正是利用这一点打破了僵局:
有没有越位?确实有嫌疑。但这并不是曼联原本成功的造越位因误判而失败。注意曼联球员几乎没有人第一时间举手示意,丢球后也基本没有投诉——至少在他们心里,防守失败的成分要更多一些。
这次犯错误的是谁呢?
来看静态图:
上图中,曼联从中场和前场各拆出一人补充到后场边路,瞬间的后卫兵力多达6人。也就是说,此时4名后卫完全可以都当做中后卫来使用。
而皇马在锋线上只有2人准备抢点。这样的兵力对比,没理由让林德洛夫和卡塞米罗在无球状态下1对1吧?
然而瓦伦西亚又一次选择了……看戏……传球瞬间,他从外线补防原本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正是他的原地目送,导致林德洛夫不得不再一次做了自己不擅长的事——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就是林德洛夫自身的弱点,然而新赛季此君有很大可能就是曼联的首发中后卫,瓦伦西亚随时回撤补位,恐怕也应该是战术安排中的常态才对吧?
防守端这样的职权不明,一直被曼联延续到了下半场。皇马打进的第二球,也同样源于此:
事前跟着本泽马跑出禁区的是斯莫林;事发时踉跄到底的是马蒂奇,似乎这两位才是丢球的罪魁祸首。然而静态图可以说明,曼联的整条防线都出了问题:
如图所示,马蒂奇只不过是在斯莫林拉出去的时候补到了后卫线上而已。其实这个位置本来应该是瓦伦西亚的。
瓦伦西亚也确实回收到中路补位了,可是他站在哪呢?他站在了4名防守球员身后1米的位置上……伊斯科不越位,瓦伦西亚或许当记头功。
由此,马蒂奇与林德洛夫这两个大个子,都必须面对相当尴尬的境地:马蒂奇必须转身跟以“短腿”为绰号的伊斯科;林德洛夫则要上抢……他们做得都不好,但这本来似乎就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吧?
【有弱点怎能不抓?皇马食髓知味】
实际上,至少从进第一球开始,皇马就已经食髓知味,开始抓住这一点狠打了。整场比赛,林德洛夫和斯莫林都几乎在皇马的地面配合面前疲于奔命。
比如这次:
贝尔完全有机会提前杀死比赛。静态图能够说明,曼联的后卫线在这次防守中到底有多被动:
再一次,曼联采用了拆分中前场、扩大后场防守面积的办法。OK,达米安到中路了,禁区前4对2,曼联兵力占优。
但问题是,中场居然集体性不紧不慢地上抢,结果给皇马留足了打穿中场防守链条的空间——
记得我们以前屡次强调的事么?链式防守中,两条防守链中间的区域是最危险的,一旦进攻方在这一区域持球,防守方后卫线要么集体后撤,要么赶紧上抢——全都是冒险行为。
皇马果断在中路打出了小范围的传切,曼联中场防守链条彻底被绕过。
此时后卫线的选择是——一个接一个地上抢。
先是林德洛夫,被过;再然后,达米安又上抢了。
看看这个空间,他距离卡塞米罗足有2米,想抢下球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曼联就只能寄望于后卫的补位。
那么补位的后卫是谁呢?人高马大转身偏慢的斯莫林……看看对面补位的拉莫斯是什么灵活性,穆里尼奥有多怀念拜利,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
非但如此,甚至于角球盯人,曼联都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安排:
这是卡塞米罗打中门框的那一次角球截图。
角球开出时,曼联的盯人安排如下:两名中后卫分别盯贝尔与拉莫斯,库卡库负责解决瓦拉内。
这些安排都没错,问题在于,盯卡塞米罗的居然是边后卫达米安,而身高超过1米9的博格巴,居然在门前保护……曼联可不是只有皮克一个靠谱高点的巴萨,完全没必要把一个身材最高的人给解放出来当高空清道夫。
何况即便要这么做,通常也应该解放一名对落点判断较为准确的后卫才是,放一个博格巴在近门柱的位置,让边后卫去盯卡塞米罗,这是几个意思……
【博格巴啊,早点杀入禁区不完了嘛!】
当然,曼联不是没有机会赢,只不过,他们打出的类似配合实在是太少了——有一篇文章说两队的差距就是博格巴和卡塞米罗的差距。尽管对内容我不尽赞同,但博格巴影响进攻的方式确实有问题,相比卡塞米罗,他太缺少直接性了。
事实上,当博格巴决定冲入皇马禁区时,皇马的防守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这是上半场曼联的一次机会。似乎和皇马的首次进攻一样,球队都是在边路寻找到了传中的机会,而后被对手在中路解围。
但静态图能够说明,这两次进攻的实质内容区别很大。
起初,皇马的防守阵型并无任何问题,而曼联的投入则比较少,在中路参与进攻的只有2人:
随即,问题来了。博格巴插入禁区,盯防他的莫德里奇也跟着回撤到了禁区里:
此时最尴尬的不是莫德里奇——因为如果有高球砸过来,不管他怎么努力都不可能争得过博格巴。最尴尬的是拉莫斯:到底是往边路靠一靠盯姆希塔良,还是帮莫德里奇照顾一下博格巴?
最终,拉莫斯选择相信自己的移动能力,索性先站着不动,视情况作出后续选择。
而事实证明,拉莫斯的这个选择是错误的。他没法在不提前移动的情况下,于第一时间封堵住姆希塔良的传中。幸亏幸亏,姆希塔良传的是低平球,莫德里奇不至于在天上跟博格巴拼刺刀。
这次进攻的核心内容在哪?博格巴参与禁区内的无球争抢了!
类似的情况出现在下半场,除进球之外,曼联最好的机会正是源自博格巴的开窍:
博格巴获得了完美的头球攻门机会。尽管他没能把球顶进球门,卢卡库随后的补射也没打进,但这次进攻是非常成功的,也应该是曼联在今后面对强队时的首选套路。
来看静态图:
皇马仍旧用莫德里奇防博格巴——这不是什么脑残的选择,而是俩人恰好能对上位置。
按道理来说,博格巴绝对不应该踢到55分钟才这么做——他在举手示意,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应该是告诉队友往中路吊。
拜托,1米9vs1米7,博格巴要是聪明,开场就应该这么来才对啊……
随后博格巴插入禁区,莫德里奇则跟着到了禁区里。从头到尾,皇马的防守阵型没有任何问题,禁区内此时是3防2,拉莫斯移动到边路补位其实也没什么原则性错误,这是阵型摆动的结果。
可问题是,禁区内的3对2,是瓦拉内带着两个小个子跟库卡库、博格巴对抗——慢说莫德里奇最后根本就没有贴身争顶,就算他和卡瓦哈尔一块贴住博格巴又能如何?
出现这样的人员配置,皇马的防守实际上已经失败了。
然而,看过比赛的童鞋应该知道,这样的情况有多么罕见。即便是在费莱尼上场之后,博格巴插入禁区的次数也仍旧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时候,他在拼了命地带球……
他还很年轻,同这支新曼联一样年轻。曼联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选择,宛如博格巴不知道面对技术更好的对手时,多打无球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结语】
穆里尼奥对球队的定位非常务实:拥有辉煌的历史,但目前仍旧不是最好的球队之一。
他们的目标不是重回巅峰,而是赶紧加入欧洲足坛的第一战团。文事武备其实都已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磨合,把身上这股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出什么选择的青涩劲磨合掉。
穆里尼奥不管争议多大,至少第二年的战术,从没让人失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