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电催化剂的精心设计及其集成到气体扩散电极(GDE)架构中,正在成为H
2
O
2
电合成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
然而,
在体相电解过程中,电催化剂和组装的GDE在
H
2
O
2
选择性
上经常表现出明显差异
。
基于此,2024年12月5日,
清华大学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张正华特别研究员和
南京工业大学
景文珩教授
团队
在国际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题为《
Species mass transfer governs the selec
tivity of gas diffusion electrodes toward
H
2
O
2
electr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清华深研院
崔乐乐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双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陈斌
、清华深研院
陈冬旭
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在本文中,研究团队阐明了除电催化剂的固有特性外,关键物种(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
传递行为在决定电极级
H
2
O
2
选择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趋势在高反应速率(电流密度)条件下变得更加明显,此时传递限制加剧。
通过利用GDEs的扩散相关参数(DRP)(即润湿性和催化剂层厚度)作为探针因素,采用短时间和长期的电解结合原位电化学反射吸收成像和理论计算,深入研究了DRP及其控制的局部微环境对
O
2
和
H
2
O
2
质量传递的影响。
相应地揭示了电极尺度上扩散依赖的选择性的机理根源。
本研究获得的基本见解强调了主流疏水性GDEs架构创新的必要性,以同步优化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传递,为下一代涉及气体消耗的电还原情景中的GDEs铺平道路。
图1:受润湿性控制的
H
2
O
2
产量
图3:扩散依赖电极有限元对CL厚度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