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肥肥猫的小酒馆
好酒无需招牌。欢迎关注知乎最高赞答主肥肥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百事在中国赚钱越来越难 ·  19 小时前  
KnowYourself  ·  有时候你反复爱上错的人,可能是创伤吸引 ·  20 小时前  
阑夕  ·  我正在与@新浪科技 ...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肥肥猫的小酒馆

身为穷人,怎么做才能改变自身阶层?

肥肥猫的小酒馆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6-26 20:39

正文


图片来源于pixabay


作者:冷哲。知乎著名答主,大V, 他的自我简介是 二流工程师; 三流研究学者; 三流政治评论者; 三流奇幻/科幻小说作家。


人生期许,大概是把自我评价里的二流-三流-三流-三流,变成一流-二流-二流-二流


冷哲是我在知乎里最喜欢的朋友之一,他看问题的视角和广泛的视野,以及冷静睿智,极具理科范儿的文字,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让我受益匪浅 欢迎大家关注冷哲的个人公众号 “冷风吹牛”。





贫穷可以被改变。但要求 贫穷者比常人更努力、更周密


贫穷会带来竞争劣势,如果对这些劣势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克服,那么这种竞争劣势很可能就会阻断贫穷者的上升通道。


所以要谈如何脱离贫穷,首先就要谈贫穷可能(非必然)会带来什么样的竞争劣势,然后才能谈如何克服。



1
心理劣势


贫穷的人相对于中产或以上人群,可能会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心理劣势:


1. 自卑,以及自卑引起的自大。 资源劣势常常会导致自卑,认为自己不如人。但同时又会反弹,产生一种“他们不就是有钱吗?如果我也有钱,肯定会比他们更XXXX”之类的想法。


2. 过分谨守规则。 贫穷家庭由于父母忙碌劳累,往往不能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因此家庭教育上以强调服从为主。贫寒子弟初入社会时,就容易本能地服从某些规则,而缺失了对于规则本身的思考。谨小慎微原则上不是坏事,但有时候会阻碍发展。


3. 怯懦,不敢尝试未知事物。 这也是资源劣势导致的。成长时期家庭无法承担自己对于新事物的尝试,而导致自身请求尝试新事物屡屡被拒,容易养成对新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另一方面,因为资源劣势,很多事务并没有尝试过,因此,为了避免被别人发现自己“连这都没吃过/玩过/用过”,所以不太愿意尝试新的事物。



2
思维劣势


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度的。


换言之人不可能无限地考虑所有的事情。 一旦某一件事情占据了一个人的思绪,那么这个人处理其他事务的能力将大大下降。


而贫寒子弟,最影响思维的就是金钱的短缺。金钱的短缺会让人过度关注金钱,从而被占据大量思绪,导致其他工作能力受到限制。而且金钱的短缺也容易让人落入过度重视沉没成本、过度重视损失等等思维陷阱。



3
资源劣势


说白了,穷人自然是没有钱。父母荫及的社交网络也几乎没有。


  1. 物质劣势资金方面的短缺,自然导致物质方面的劣势。

  2. 人际劣势物质的劣势,导致在拓展人际关系方面资源不足,也不敢投入资源。因此常常导致人际关系劣势。

  3. 信息劣势人际关系不足,获取信息的能力就受到了限制。也不愿意或无法去使用一些需要花钱的信息渠道。自然造成信息劣势。很多发展方向、做事方法,都难以了解。



4
育儿劣势


如前所述,贫穷家庭往往时间紧张,难以为孩子付出足够的时间,因而导致过于强调服从的家庭文化,并不鼓励孩子按自我的兴趣发展。同时在学校教育、课外教育、兴趣教育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劣势。


在一个不太重视平衡贫富育儿差异的国家,这些问题很容易造成“可遗传性贫困”。


那么如何克服“穷人的劣势”呢?

  1. 为自己做一个显著的定义

  2. 时刻留意“隐形的知识”,时刻注意寻找方法

  3. 计划和提前准备,是绝对必要的

  4. 小钱不要省/赚,大事要谨慎

  5. 合理表现自己

  6. 搞清人际关系的重点



1

为自己做一个显著的定义



穷人 要有一个关于你自己的定义克服所有其他的问题,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首先就要坦然接受这些问题的存在

如果他们确实存在)。


这就涉及到一个对于自我的接受问题。我们常常会听说这样一种故事:


  • A 出身贫困,其母穿着破破烂烂到学校来看A,A却不愿意见,甚至不愿意向同学承认这是自己的母亲。


  • B 出身贫困,却拼命要在吃穿用度方面和家庭收入高的同学看齐,甚至不惜为此偷窃。


  • C 出身贫困,看到朋友吃好的用好的,自己出不起钱,于是产生自卑,不愿与朋友接触,逐渐疏远了。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虽然我们并没有仔细思考过“我是谁”这个问题,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这个问题的驱使。 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来使得自己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从而能产生一个关于自我的定义。


图片来源于pixabay


你是谁?在国外,你是中国人,在中国你是河北、陕西、云南、广东人,在自己的省份,是某个市的人。在更穷的人之中你是比较富有的人,在更富的人之中你是穷人。在一堆文盲之中你是文化人。


一个人总是用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来建立一个关于自己的定义。但并不是每个定义都是令人骄傲或者开心的。 有的时候,人会想尽办法获得一种定义,有时候又会想尽办法避免某种定义。


如果一个人三十多岁第一次被人请到西餐厅吃饭,环顾四周,都是西餐厅常客,但自己并不知道到底该哪只手拿刀,哪只手拿叉。


这时候有人问你:“怎么?你不知道该怎么吃西餐吗?”


我来考一下你,这时候最得当的做法是——

A. 小心地观察周边的人是怎么吃的,然后尽力模仿。

B. 回忆看过的欧美剧目里面人们是怎么做的,然后尽力模仿。


很显然这都是错的。


正确的做法是,坦然说道:“我这是第一次到西餐厅吃饭,得要请教一下,西餐是怎么吃的。”试图掩盖自己没有吃过西餐,无非是避免一个“没有吃过西餐的土包子”的定义而已。


如果你拥有一个对于自己的完整定义,这样一个有关西餐的定义其实是无关紧要的。这些小问题,其实真的没人在乎。


很多人自己对这种事很在乎,无非是因为自己缺少一个对自己的完整定义。 你可以是“没吃过西餐的土包子”、“没钱买LV的土鳖”、“住在地下室的上班族”、“父母一贫如洗的苦孩子”。


图片来源于pixabay


但如果你有以下任何一个定义,前面这些定义立刻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成绩不错的小说家”“手艺很好的厨子”“马拉松跑完全场的猛人”等等等等


越是缺乏显著定义的人,越是寻求用奢侈品、奇装异服、特殊的发型等等来定义自己。越是缺乏定义的人,越是在乎自己是不是能够和周围人在某一无关紧要的事务上保持同样甚至更高的水平。


如果你是穷人,要记住,穷,并不是一个多么显著的定义。 如果你觉得自己穷而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做出多少成绩,没有独特而实用的技能,没有一个能够让你异于他人的正面的显著的定义。


这世界上有很多种不需要花多少钱就能获得的技能,网络上有无数的教程、指引。只要肯花时间,你一定能发展出一个实用而出众的技能,这个技能会成为你的个性,会成为你前几个能够压到那一切无关紧要的定义的工具。


穷人容易自卑。为自己做一个显著的定义,能够有效地压倒任何带来自卑心理的那些无足轻重的定义。



2

时刻留意“隐形的知识”



穷人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专注 。这是因为在长久的贫困生活中,很多穷人已经不得不为抗拒诸多无法触及的诱惑而锻炼了强劲的自制力。很多穷困出身的成功人士,往往能够长时间专注工作,不懈地努力。


但很多穷人会陷入一个错误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只要努力就能出头”。埋头努力,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穷人要先找对方向。 穷人没有资源,因而犯错的余地更小。因此在挑选努力方向时,一定要细心准备。多问、多听、多查,多想想“是不是换个方式更好”。


世界上有四种知识


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我知道我知道的知识,是已经掌握的。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知识,是知道存在,但尚未掌握的。我不知道我知道的知识。是我掌握了,但由于没有碰到过某个使用场景,因而不知道自己能运用。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知识,是我甚至不知道存在的知识。


最后这种知识,我称之为 “隐形的知识”


图片来源于pixabay


前三种知识,都不妨碍我解决问题,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知识,我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快速学习。但如果我甚至都不知道这种知识存在,那么也就不可能去主动学习了。 因此,这才是对一个人的发展限制最大的部分。


很多这种隐形的知识,都是家庭教育给予的。但是穷人的家庭教育有限,很多时候并不了解这些隐形的知识。


比方说,父母没有坐过多少私家车的人,往往就不知道坐别人开的车有挑选座位的礼仪。很多人,遇到别人一个人开车来接,常常一上车就坐到后排右座去了。他们甚至不知道还有这种礼仪存在。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有时候,这种问题是致命的。


明明有机会跳到一个就业前景更好的专业,却因为一根筋、不及早考察就业前景而忽略了转专业的机会。明明可以有机会培养更具价值的技能,却因为不了解相关的信息和渠道,而错过了。这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多听多看多阅读多和不同领域的人吃饭聊天,杜绝不懂装懂,能够极大地扩展自己的视野,获得隐形的知识。 更要在风险不大、代价不高的情况下不断尝试新事物。


图片来源于pixabay


很多穷人父母甚至不知道主动寻找教育子女的知识,仅是凭着粗浅的个人理解行事,这是非常令人感到遗憾的。 更近一步地,做事要频繁总结方法,随时根据自己的工作状态为麻烦任务寻找效率更高的替代解决方案。


出了问题,先从自己这里找问题,寻找自己如何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把意外情况的几率降到更低。



3

计划和提前准备,是绝对必要的



穷人的金钱和时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这种资源的有限,导致这些资源的分配会极大地占用一个人的思绪。这种情况会导致一个人处理其他问题能力下降、心不在焉。 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勤做计划。财务计划、时间计划。


同时,如前所述,也要寻找做计划的方法,不断调整,不断优化。只有计划做得好,才能让自己平时做事更心无旁骛,能力提高、效率提高。


回到前面那个吃西餐的例子。最好的手法真的是当场问别人怎么吃西餐吗?未必。如果你工作需要或者已经预知要吃西餐了。为什么不赶紧上网查查呢?如果场合真的比较重要,为什么不自己掏钱先吃一顿呢? 计划和提前准备,是绝对必要的,尤其是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4

小钱不要省/赚,大事要谨慎


穷人容易对沉没成本过分重视,而忽略了机会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可以看作是已经花出去的钱和时间。经济学上面讲,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决策。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人买了网球课,结果上了两节课关节受伤,一运动就痛。但是心想,既然花了网球课的钱,怎么能不去上呢?于是就忍着疼痛去上课,越上越痛,最后不得不去医院花钱检查。


我们还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一个老太太看到过期的食品不舍得扔,吃掉了,然后送医院洗胃,花了一大笔钱。不要因为“既然已经花了这么多钱/精力”就一定执着于一件事情。是否放弃取决于未来的收益,而不是过去的付出。如果损失已成定局,就不要再继续了。


图片来源于pixabay


机会成本简单地说就是你有好几个选项,你只能选其中一个,那么你放弃的选项中的收益最高的那一项的收益就要视为你做出当前选择所付出的一种成本。


方说,A选项赚10块,B选项赚20块,C选项赚15块。你选择了C,那么机会成本就是20块。提机会成本,是说不要总是盯着某一种选项带来的收益,而要纵观全局,看看你在选择这个选项时到底还放弃了什么。


很多人大学的时候急匆匆想要赚点钱,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诸如发放传单之类的低效劳动上面,这就放弃了用这一块时间来进行学习、锻炼,或为收入更好的实习岗位获取必要技能的选项。考虑机会成本的话,这里的收益是负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小钱,真的不能省。


比如说前一阵子在美国出交通事故的一对骑行的中国夫妇。如果当时买了几百块钱的旅游保险,也不至于欠一屁股债。这就是典型的省小钱吃大亏。


图片来源于pixabay


小钱不要太在乎,该花就花;要建立的人脉,该请客吃饭就请客吃饭 。做好财务规划即可,钱可以从别处省出来或者以更高的效率赚到。


在重大问题上则要非常谨慎,因为机会成本非常高,既不能做出一个差劲的选择,也不能容许这些大事出现任何的问题。 这时候宁可多花钱,宁可多花时间,也要收集详细信息,尽可能提高收益以及成功的几率。 社会上总有一部分人,小钱省得要死,大事却草率决定,这就是不智。


另一方面,人稍微有些发展以后,就会有很多的发展方向,有时候眼花缭乱,导致精力分散,结果没有一件事情干得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