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应该是昨天下午吧,对岸传来消息豁免关于部分美国公司在海外生产的产品关税,主要包括(苹果)手机、半导体、笔记本电脑、显示模组等,相关产品占我对美出口的29%。
消息出来之后,大家从昨天下午一直吵到了今天。
到了现在,这条消息应该确认为真的了。
不过,到了明天好像又有对于半导体加关税的消息落地。
这周末出了趟差,交流观点去了。
一位大佬在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和我说了一句话“不用消息困住,看本质”。
关税战的背后是中美的博弈(关税仅是表现形式的一种),中美博弈各种的最终诉求是什么?
利益是肯定的,利益背后还有什么东西,不知道。
但也不一定需要知道,当下真正需要知道且目前的是态度。
如:
即便是出现了所谓的“缓和”,我们的态度依旧很明确。
当中美双方正式开始落子之后,这场棋局就已经开始了。
关税仅是全局中的一步而已,下一步真正能够带来冲击的是什么?
是美债?还是什么其它的?
或许智囊团们早就已经在思考下一步应该应对了,而不仅是局限于关税之中的这一小部分了。
所以,我觉得没必要陷入到这种消息的论战之中。
于市场而言,关税豁免是能够帮消费电子等企业再一步的修复,但即便修复其在短期内也很难重新修复到新高。
其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今天能够豁免,明天就可能重新要求增加关税。
对于这类行业来讲,修复是一部分,如何摆脱这样的不确定性是一部分,如果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又是一部分。
当时为什么我们会看好消费电子行业?
其不存在所谓的外贸不确定性,其存在着潜在新的增长曲线,即AI产品。
当下前者出现了,后者还没出现。
因为前者出现而去做不确定性的规避,因为后者还没出现所以值得观察。
这是我对于消费电子当下的观点,这与周末这条消息有没有出现实际上没有很大的关系。
Part 2.
聊市场。
如上述,当下我们可知且确定的是:
中美间的博弈依旧在继续,后面会出现什么新的演变不知道,但上头对于可能性演变的路径已经做了好了相当充足的准备与应对。
如本周基本上所有的大资金都收到了单日卖出总额不能超过5000万的通知,甚至某一笔交易卖出金额较大,就会被券商or交易所联系上。
再如本周,各大国企的增持等。
因此,指数再连续反弹之后还可能出现较大级别的波动么?
我认为有可能的,谁也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件。
但再经历一次较大级别的波动,我们需要慌么?
没必要。
换言之,在明显入场救市的底线之后,指数的大波动亦是加仓的节点。
那在当下指数出现连续反弹之后呢?
首先,“通过限制卖出”稳定市场,在市场逐步稳定之后这条紧急情况是暗加的规则,也一定会被放开。
其次,我们依旧需要认清博弈的现实,在经历政策改变市场环境,DS事件改变中国资产态度等一系列事件拔高市场平均估值水位之后,指数层面上的更进一步需要更多政策、事件刺激市场。
换言之,市场适合低买,不适合追高。
具体的行业层面:
除了消费电子行业依旧是修复之后卖出之外,个人认为明日的修复依旧会提供一个较好的阶段性卖点。
港股存在着A股不存在的确定性,如中概上市等问题。
其它行业、指数看好的观点没有变化。
还有就是在关税开始之后,什么行业可能出现新的机会,依旧在观察之中。
尚不敢下,较为明确的定论。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