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篝火故事Bonfire
分享对生活有见解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全自动闯祸机和全自动洗地机 ·  2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嘿,你想看看我昨晚在餐厅吃的豪华大餐吗?” ... ·  2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无情铁手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的微博视频 ... ·  2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魔鬼啊这是 -20250219155611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篝火故事Bonfire

拍摄手记:12公里的长下坡,司机告诉我刹车有点软

篝火故事Bonfire  · 公众号  ·  · 2020-04-22 21:29

正文

撰文 / 孙伊豆

我和司机老杨只见过一回,但已经是经历生死的交情了。

如果不是因为拍摄,我不会认识一个货车司机,还坐着他的车从安徽去了云南。 司机杨华明是《颠簸货运路》系列纪录片第一集的主人公。

和我们拍摄的其他司机不同,杨华明不是自己养车,而是属于一个运输车队,这个车队承接了中铁四局的钢构公司的运输工作。 给车队开车操心少,相对于自己养车收入少但是稳定。 以杨华明所在的车队来说,他们通过招标接下了钢构公司在建桥梁的运输工作。 车队负责路线勘测设计、工程工期等,这是个体司机无法承担的工作。

的工期一到两年,建 所需的部件在安徽合肥生 产,运到云南元江组装,这期间老杨的路线就是固定的。 云南的路难走,这是货车司机的共识,跟拍老杨之前,我就预见到这趟旅途会吃些苦。 实际上我们遇到的状况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们的旅程在2019年8月27号晚上开始。发车前,老杨告诉我压力很大,因为这次运送的货物跟以往有点不太一样,车上装的是一根超高超重的桥梁钢构,连车带货重达60吨,一超重,车辆控制就有难度,但我认为这是老杨面对镜头表现出的过分谨慎。

为了方便跟车,我们尽量精简了拍摄的行头和人员。 车厢里除了我和摄影师吴海文,就剩下老杨和他的搭档王德胜。 平时,老杨和搭档轮流开车,休息的一人同我一起坐在后排,摄影师大部分时候则在副驾拍摄。 总共七天的旅程,这辆车就成了我们四个人的起居室。

我们从安徽出发,一路向西南行进。 这一路上丘陵、高山、峡谷层出不穷。 可风景虽好,跟着老杨跑车我们也体会到了货车司机的辛苦。 先是不能按时吃饭,饿着饿着就忘记了。 接着就是经常腰酸背痛,只好趁着上厕所和吃饭的功夫下车活动一下。 老杨告诉我自己都习惯了,他印象中最难的一次,是夏天在西双版纳运香蕉,车上的空调坏了,四五十度的高温热得他喘不过气来。

正是盛夏,我们去的元江位于中国和老挝的边境,闷热异常。 还没到元江,我们就见识了高温的厉害。 出发第三天我们进入贵州,山路逐渐增多。 通常大货车都配备淋水刹,车辆的制动系统需要通过淋水降温实现。 我们的货物超重了,下坡的时候惯性更大,刹车绝不能出问题。 我们不懂这些,听老杨讲的时候,还不能切身感觉到其中所蕴含的危险。 但老杨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司机,进入贵州后,他一天要检查刹车两三次,确保水箱有水。

出发第五天我们到了云南曲靖,距离终点已不到一天的行程,但是我们四个人反而有些紧张起来。一方面老杨已经察觉货车有些操作起来不顺手,车队的车毕竟不是自己保养,司机对车况的掌握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前面的路越来越危险,坡陡弯多。老杨比搭档经验丰富,进了云南山区,必须他亲自跑。

下午两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我们的车进入云南曲靖的通建高速公路,这里有一处十多 公里的大下坡,是著名的事故多发地段。 这里减速带密集,货车发出沉重的嗒嗒声。 我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老杨回过头对搭档说: “水喷的不厉害,刹车有点软“。 我和摄影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 老杨继续换挡,眉头皱在一起,“停不住了你看”,搭档没有接老杨的话,整个驾驶室另外三个人好像都蒙了。 “水小了”,我终于反应过来,问老杨: “停不住了? 那现在怎么办? 慢慢开? ”老杨紧紧抿着嘴,又说“不是慢点开,你开不慢了!

老杨说他要冷静一下,我和摄影师都不敢再说话。 搭档蹲在了卧铺上,手紧紧抓住驾驶座的靠背。 我们除了继续记录做不了任何事情。

前方出现了一个避险车道,老杨把稳 向盘,车速也慢慢降了下来,重达 60 吨的车终于停住了。 他和搭档连忙下车,用脸盆接水往轮胎上淋,水一碰到发热的论坛,“滋”一声变成了白烟。 摄影师跟过去,老杨连忙对我们喊: 离轮胎远一点,太热了可能爆炸。 经过紧急处理,我们的车才得以继续上路,终于在当晚抵达元江。

到了元江,我们吃了这天的第一顿饭。 吃过饭老杨给老婆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已经到了目的地,又照例问了家里的情况。 他没提今天的意外,像很多中国人那样,秉持着“报喜不报忧”的想法,不想老婆为他担心。 杨华明跑车,养活一家五口。 大女儿已经读大学,前年家里又添了一对双胞胎,老婆在家照顾孩子,对杨华明来说,赚钱的压力太大了。

大桥还未完工,现在老杨依然往返于合肥和云南之间。 每一次运送,他都要闯过千百道难关,每一次交货,他都要付出无数滴汗水。 老杨今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