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36Kr.com)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我们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银监会资金存管方案暗藏杀招,会把网贷行业逼入死胡同吗?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8-17 08:33

正文



磨刀霍霍向猪羊



文 | 周天


网贷行业的处境正在变得极度艰难,自从“从业机构应当选择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 写入十部委《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资金存管就开始成为关乎互金平台生死的问题,这一举措原本是为了规避资金池,如今却可能把一批资质较差的机构逼入死胡同。


一旦资金存管被严格执行,网贷平台将不能再建立资金池,或通过借新还旧来支撑高收益率,因此一些违规经营的平台会被排除在外,同时,一些体量太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平台也很难获得银行的青睐,如此一来,资金存管政策执行与否,将直接影响中国网贷行业的格局。


中国整治互金行业已接近一年,但在全国两千多家网贷平台中,仍然只有极少网贷平台接入了银行存管系统,据盈灿统计,真正与银行完成资金存管系统对接的平台只有68家,不足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5%,其中还有部分采用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开展的“联合资金存管”方式,这是一种折中方案,更易操作。


如今,针对资金存管单独的细则性文件露出水面了,据南都报道,银监会已经向银行下发了《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的全文目前已在网络流传,对行业大多数玩家来说,这一法规显然让人轻松不起来。


首先,这份银监会文件对信息披露提出了很高要求:存管银行必须在官方指定网站公开披露网贷机构的交易规模、逾期率、不良率、客户数量等数据,网贷平台自身也应充分披露经营数据。而据36氪的观察,大多平台迄今仍对这些数据讳莫如深,甚至存在粉饰的情况,一位业内人士告诉36氪,此前北京的监管部门打算抽查本土平台的经营情况,就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抵抗。如今监管压力加码,不存管就关停,意味着行业将迎来一次最猛烈的退出潮。


对现有流行的资金存管模式,意见稿也放出“杀招”,要求“存管银行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不得委托网贷和第三方机构代开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结算资金账户。”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意味着“联合存管模式”也不受监管认可。 


坏消息不止于此,文件还对想要加入存管行列的P2P的资质提出了要求,比如须在工商部门完成登记领取执照,在地方金融办完成备案,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等,而今年年初,全国不少地区就已经停止给网贷平台办理工商注册,直接就把增量拦在门外。


新联在线高管认为,主管部门的智慧是没有直接采取牌照式的监管方式,而是以符合银行资金存管要求的方式设置了一个较高的门槛,直接掐住网贷的命门。因此,资金存管一旦落地实施,行业将迎来又一次大规模的退出潮。


一年来,银行对于存管这门生意一直持观望态度,尽管这份银监会文件明确了银行只做形式审查,不承担项目风险、平台虚假标的、伪造数据等风险,来让银行打消顾虑,但P2P资金存管仍然是一块烫手山芋,一位网贷行业高管向36氪点破了其中的缘由,以前有一家电视台因为给E租宝做过广告,后来就被受害用户包围了半个月,有这样的前车之鉴,银行必然也会把此类社会风险纳入考量。


这份银监会文件可能还会进一步伤害银行参与存管的积极性,因为其提出“不得以开展存管业务为由开展捆绑销售并变相收取不合理费用”,而现在一个颇为普遍的现象是,银行在开展存管业务时,不仅是为了赚取一定的手续费,更大的动力是为了进行拉存款和产品搭售,斩断此路,银行的积极性还剩多少,需要打上问号。


网贷平台普遍也把来自银行的资金存管视为一种“背书”,都会在APP显要位置展示自己和某家银行进行了存管合作,甚至专门召开发布会来宣扬,以示增信。对此,银监会文件要求网贷平台不得用“存管人”做公开营销宣传,对其通过攀附银行来为自己背书的行为作出了禁止性的规定。


监管层要求网贷不得进行线下宣传、揽储,而线上流量又变得极贵,媒体也被要求一律不得接受互金行业的广告投放,没有新客的同时,羊毛党又十分猖獗,而借上市实现退出的道路也被斩断,四面楚歌,一位北京地区的网贷高管颇为悲观,他认为今年会有一波并购潮,最终这个行业剩下的平台,可能不会超过100家。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微博靠“吃喝玩乐”股价暴涨390%,是胜利还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