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机器人网
机器人网 ( roboticschina.com) 为中国的机器人系统研发、设计与制造工程师社群提供最新产业和技术趋势,以及配套产业的技术方案与信息,涵盖工业自动化、教育、医疗和健康、农业/矿业/林业、家用和娱乐、探测和检测等六大应用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机器人网

日本制造业跌落神坛?并非完美的日本制造业

机器人网  · 公众号  · 机器人  · 2017-01-24 22:16

正文

来源:凤凰财经

日本制造业曾创下辉煌历史,全世界90%的数码相机是日本制造,日本持有全球37%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和66%的半导体原材料。世界人民看到的多是日本的优等生成绩单。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一种自上而下、层级分明的管理体制,以及精益求精的企业氛围。以制造业为领头羊的日本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然而“盛极而衰,否极泰来”似乎是自然界里的一种常规走势。由得勒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前十》榜单,我们发现了中国大陆一跃而上首位(自强不息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日本却悄然跌到第四位。



最近几年来被透露的日本制造业丑闻尚无结局。今年6月,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宣告,该团体下属的神钢不锈钢钢丝公司为减少次品数量,在过去超过9年的时间里,篡改不锈钢钢丝的拉伸强度实验数据,将不合格产品作为合格产品发货。


目前日本制造业,情况确实不如往时风光,已从神坛走下。隔三差五的违规缺陷丑闻一出,大财团也因此净亏损超百亿日元,日企品牌形象更是一波未跌完,另一波又跌。



▎安全气囊沦为“死亡气囊”


2016年7月,过去10年间造成超过百人死伤的高田“死亡气囊”从质量问题进一步演变成了造假丑闻。


▎知名品牌,卖点却成污点?


2016年5月,日本第二大轻型汽车生产商铃木汽车承认燃效数据造假,涉及车辆总数超过210万辆,省油的卖点成污点。


▎日本制造业集体跳水


2016年6月,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曝光篡改试验数据的丑闻曝光后,其社长前田富弘都不敢打包票在其他项目中不存在数据造假。



到底日本为什么会走到今天?有专业研究日本经济的机构指出,日本制造业之所以跌落神坛, 原因有三:一是缺乏危机意识,固步自封;二是企业僵化,难创新;三是匠人精神指向品质过剩。


凶手一:企业僵化


在大多数日本企业中,管理层的共识是“千万不能质疑大老板”,董事会制衡发挥零作用。而在企业内部治理失效的情况下,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便无法得到保证。而即使日本企业尝试内部改革,许多非正式制度却仍然存在,特别是“派阀—官僚—企业”组成,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阻碍了内部治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例如日本东芝集团在2015年带给全球制造业的震撼丑闻。历经三任社长、长达八年的财务造假——乍听之下,这怎么也不像是一家拥有140年历史的品牌干出来的事。中韩等国家电制造业近年崛起,在压力与困境之下,东芝选择了造假。独立第三方调查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在截至2014年3月的5年间,东芝虚报利润1518亿日元(约合14.3亿美元)。受财务造假丑闻影响,2014财年,东芝净亏损高达378亿日元(约合3.6亿美元)。


然而,东芝还不是日本唯一一家发生重大财务舞弊的家电企业。就在东芝事件发生的四年前,日本医用设备及数码相机制造商奥林巴斯也因曝出财务造假丑闻而名誉扫地。东芝和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反映了日本企业文化中“一言堂”的弊端和内部监管的严重失灵。


凶手二:缺乏危机意识


德国工业正在探讨如何加速奔跑,建立4.0体系,包括汽车工业会实现压倒性的高效率和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而不少日企对于进一步发展数字化持消极态度,尤其是物联网的关键--软件技术和IT人才的培养。在需要奔跑的时候。缺乏危机意识,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谈何一路领跑?再者,由于日本制造业目前一线制造技术人员短缺,且日元长期升值,大批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国内制造业比率严重下降。据统计,日本制造业从业人员已经从2005年的1500万人降至目前(2016年)的1000万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