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特说,“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
我们受进化过程的支配,也受到生物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法则的考验。竞争与选择,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进程,是确保文明推陈出新的一大动力之一。
然而在某些地区,人们却用体制安排代替了竞争,规定某些人可以上学,某些人不能上学,某些人可以经商,某些人只配消费......这让人们失去了选择的自由,更让整个社会失去活力,文明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杜兰特说:“文明是合作的产物,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对此有所贡献。”
区别只在于
贡献多少而已
。有的地区
社会
总是很开放,合作总是很
普遍,他们社会进步就会比较快,
对文明的
贡献自然也更多。
有的地区则相反,社会总是很封闭,彼此之间更缺乏合作,取而代之的是无所不在的斗争和倾轧,拒绝向外界学习,抵制所有外来的东西。这样“闭门造车”的地方,文明注定“
水土不服
”,如果“土壤”本身不改变,很难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历史本身之所
以能大体上不断
重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人的天性像地质改变那样缓慢
,一代又一代人过去,国民的性格却并没有多大改变
。
无论怎样改朝换代,
导致上一次社会崩溃的人性因素
,往往也能导致下一次社会崩溃。
杜兰特说:
“社会的基础,不在于人的理想,而在于人性。
人性的构成可以改写国家的构成。”
如果
一个国家
国民
整体
的精神和道德水平持续处于衰退之中,那么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必然会倒退。
杜兰特说:“社会进化,是习惯与创新相互作用的过程。那些抗拒改变的保守派,与提出改变的激进派具有同等价值——甚至可能更有价值,因为根须深厚比枝叶繁茂更加重要。”
可惜的是,人类历史上却一次次陷入狂热的激进主义之中。“法国大革命”就是最鲜明的例子。为了追求所谓的“博爱、平等与自由”,
法国人
砸烂了一切传统,最终换来的却是长期的动乱不安。这种思潮还传遍了全世界,遗毒至今。
杜兰特说:“
财富集中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可以借助暴力的或者是和平的部分再分配而得到周期性的缓解。”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不同的财富再
分配方式,会对文明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借助于法律的、和平的财富再分配方式,对文明的伤害有限。但采取暴力手段“杀富济贫”“平均财富”的行为,历史上并不罕见,在某些地区还会反复上演。
当任何追求财富的行为都变成一种犯罪时,人们就会
掉进集体贫穷的陷阱,实现奴役式的平等。
乌托邦主义通常向人们许诺最美好的未来:
全能的政府、充分的福利、平等的社会……
后世的人们常常相信,乌托邦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缺陷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然而杜兰特却以雄辩的史实证明:
乌托邦的冲动,一直深埋于古往今来的人性之中,因此它会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
而那些为了实现“人间天国”的理想,强制推行“乌托邦”的行为,不过是把所有人当成社会实验的“小白
鼠”,带来的也只有匮乏、混乱、腐败和大屠杀……
以上文明
倒退的七种征兆,总结自威尔·杜兰特所写的《世界文明史》。这部巨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人类的愚蠢和罪恶给以警示,也是要鼓励人类铭记有价值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