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寒的幔子后面,基督早已是万有的源头和归宿,一切可见、不可见的美善都源于他、归于他。那至宝贵的,就是永恒的生命。基督曾自己说过,“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16:26)
贫困对人有一种辖制,在于人会让它来定义“我是谁”。经济拘束带来的自卑自怜或仇富,都不断定义着“穷人”的自我身份,因为周围人的眼光也是按经济产出主导的。古今中外,这都是不变的现实,残酷的现实,让人异化的现实。如果财富是世人的神,穷人就是这个神的弃儿。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人总想要努力抓住财富。但在一些社会体制中,不是努力就可以带来财富。灾难人祸也常让人从令人羡慕的财富之梯上,滑到不幸的底端。财富的世俗之神是极其多变、势利的,即便你跟随他,他也无法忠诚地回报你。
同时,极少有人认识到,贫困可以是一种隐藏的祝福。有多少家庭经历过贫困时温暖、发富后破裂的悲剧?很多时候,贫困揭示出生命的本质,因为人们只能抓住那些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体会到如亲情友情的可贵,是金钱不能换来的。当基督以一个穷人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信心之人看到的只是他的生命,审视的也只有他的生命。那生命是极其丰富的,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歌1:19)。
当基督降生在马槽里时,他的贫穷和他的软弱一样,虽然对于一些人是鄙夷的理由,也让另一些人可以接近他。那些渴慕来朝见他的,不是因羡慕金钱名利,而是在黑暗中看见了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