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耳帝
乖巧的品味分裂者,精彩有趣的音乐推荐,犀利独到的音乐评论。新浪微博:@耳帝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都市现场  ·  知名男演员现身江西:“回老家了!” ·  20 小时前  
都市现场  ·  知名男演员现身江西:“回老家了!” ·  20 小时前  
文明湖北  ·  木偶短剧《喜事新办》|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耳帝

聊聊那英,并给英子集集气

耳帝  · 公众号  · 音乐 娱乐  · 2024-07-25 12:59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歌手那英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品格,以及她对音乐的贡献和影响力。文章提到那英参加《歌手2024》的经历,以及她在不同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展现乐观、无畏、迎头而上的精神。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她的声音与人格的统一,以及她的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与深度。最后,文章呼吁读者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保持信心和希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那英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品格

那英是一个人格防护坚固、具有强大钝感和粗枝大叶的大条精神的人。她在面对压力、争议和网暴时,表现出乐观、无畏、永进的态度。她的职业生涯跨越了多个时代,总能抓住重要的娱乐时代脉搏,与时俱进。

关键观点2: 那英的音乐贡献和影响力

那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歌手,她的歌曲具有翻唱价值和作品价值。她的声音里有股人情味,与她的人格非常统一。她的作品传递出乐观积极的动能,推动起了她命运的齿轮的运转。

关键观点3: 那英在《歌手2024》的表现

那英参加《歌手2024》展现了她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尽管面临压力和挑战,她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正文


明晚就是《歌手2024》总决赛了,感觉冠军的悬念是还挺大的,但是我私心希望那英能夺冠,而从整季的表现来看,我心目中的冠军也是那英。


大概从2020年开始,我对那英有了些新的认识,发现她是一个人格防护非常坚固的人,她有一种强大的钝感,一种粗枝大叶的大条精神,这种钝感保护了她的自体不会破碎,让她对很多事情不至于太过敏感,也让她始终持有一颗乐观、无畏、永进的态度在往前走,这是一种令人非常羡慕的性格特质,或者也就是她的老师谷建芬所说的“傻人有傻福”吧。马特海格有句话是说,“当心那个裂缝,只是想一下它,裂缝就会扩大,你就有可能掉进去”,一个优柔寡断、敏感易碎、有抑郁倾向的人想必很能体会这句话在说什么。


但那英就是一个典型不会掉进这种裂缝里的人,一个站在这句话相反面的人,否则不会有今天的她。比如说她愿意参加《歌手2024》这件事,十二场直播加上欧美强劲对手,尽管开播前那阵容传得天花乱坠,但我依然认为在这种压力下很难请到华语大牌歌手,事实确实如此,但却有一个那英。其实那英并不是一个以多强的现场著称的歌手,以她的地位、口碑与争议体质,在直播中所面临的压力,以及失败所引发的风险与链式反应会比一般歌手要大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参加《歌手2024》的大半年前,她还经历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网暴,骂她的评论高达一千万条。虽然我觉得刀郎的《山歌寥哉》是张很不错的专辑,但也依然认为那英时隔十几年还能因此被骂一千万条是一种群体意识极其魔怔的荒谬景观。平时一个帖子转发评论有十万次就已经构成很大的舆情了,那么一千万是何种规模与量级,身处这种风暴中心的那英自己又是何种感受,我当时只是好奇翻了下她的评论区,就感觉到一片乌泱泱、黑压压的汹涌怨气与无法排遣的巨量情绪,那是对于生活压抑仇恨的转移,对于集体暴力狂欢的见机而动,以及对无法疏通的情绪能量的强烈发泄。这个时代,网民都渴望一种安全的、热闹的、能提供高尚道德幻觉的一个口子以供发泄,而当这个口子聚集的人数极多的时候,则会形成更为量级式增长的、民众感到更加安全且拥聚的狂欢。当一个公众人物成了这种发泄目标时,她有没有做错,有没有被冤枉,所骂她的事是不是谣言,都已经完全不再重要,因为骂你的人才更渴望你是一个比实质恶更加恶的恶人,这样谩骂才更显得义正严辞,道德感才更加饱满充沛,正义凛然才能更加热血上头。


若换一个人被骂一千万条,可能会低调很久,而那英好像仅是当时推掉了一个音乐节演出,很快就决定要参加《歌手2024》,似乎很快就平复了心态,或者翻篇了此事,我好奇在她的思维中,会不会把两件事件的风险给关联起来,比如《歌手》时隔多年重启,备受瞩目,那英是里面最大牌的歌手,最容易成为靶子的角色,而刀郎事件,再怎么说也只是一种陈年旧账+“听刀郎的都是农民”的谣言,构不成实质性的、具有当下时效性的“罪证”,但紧接着就参加《歌手》,一旦直播表现不佳,那可是在提供一种新鲜出炉的、主动暴露的、具有时效性的舆论“把柄”,因为在刀郎事件中,民间下沉舆论普遍持一种“刀郎代表真正的老百姓艺术家,而那英代表资本助推的盗世欺名之辈”的臆见,如果说表现翻车了,会不会形成一种更强的舆论发酵,亲自给“欺世盗名”提供了论据,真是种不敢想的事。当然那英也有恐惧,她说听说这季改直播就一直做噩梦,但是,最终她还是毅然来了。据说本来有决定参加这季的歌手,听说是直播就放鸽子不来了,我想这些歌手所背负的压力与失败的恐惧总不比当时的那英更大吧,就这种勇气与冒险精神来说,我就相当佩服。那么如果明晚《歌手2024》总决赛她表现翻车了,或者说表现一般依然得了冠军,会不会引发舆论争议,我觉得也不必为她担忧,从她的种种选择来看,她自有她的勇敢与强韧。


而这种勇敢,可以说是伴随了那英的整个职业生涯,她所走的每一步都有这种乐观、无畏、迎头而上的精神的体现,让她能抓住很多时代重要的契机。比如,在九十年代初的大陆全民电视时代,演唱电视剧主题曲与晚会歌曲是制造歌星的最大途径,那英因为一首《山不转水转》而被人听到,她当时得知有这个试音机会是立刻放下手里的麻将去录音;而《山不转水转》时期的那英还只是歌红人不红,真正让她人也红的是因为315打假歌曲《雾里看花》,但很有意思的是,那个时候是大陆的盗版音乐时代,唱《雾里看花》之前的那英本身就是这个行业的“盗版苏芮”,她一直靠翻唱苏芮的盗版碟赚钱,其实也就是“假冒产品”,那么盗版歌手唱打假歌曲,这种事儿真的不能琢磨,一旦换个心思敏感细腻的人去仔细琢磨,可能就不会有这首代表作了。然后在九十年代初,她就签约福茂进入了台湾唱片工业,这是她非常大胆且有眼光的一步,在那个电视剧歌手与晚会歌手当道的电视时代,那英是这两种市场上的新星,然而此时要去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体系与世界里去闯天下,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而这一步,也是她真正比她的那些谷建芬声乐班的师哥师姐以及晚会歌手们厉害的地方,那英成为了一个真正经得起流行市场检验的唱片歌手,而不是依靠体制资源的晚会歌手,其实毛阿敏那个时代也尝试进军香港市场,但是没能像那英这样成功,那英与之相比,可能在进入一个新体系里,她更加开放、接纳、融入环境(你就从那英交了多少台湾歌手朋友就能感觉出来),因此成为了非常成功的唱片歌手。后来认识了高峰,也是极其有争议,九十年代的球迷也有极端饭圈,当年也是一片谩骂声,不仅球迷反对,那英的歌迷也反对,据说那英那时候经常去比赛现场坐观众席给高峰加油助威,而一旦高峰踢球失误,当场就有球迷拿瓶子去砸坐在观众席的那英,这简直是“红颜祸水”论调的现实上演,但她还依然会坚持去现场,我怀疑是不是二十多年前她就已经练就了一颗强韧的心脏,这种大胆与无惧究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经历无数是非后的历练,或者说是两者皆有之。她在一零年代初复出,又立刻赶上了中国电视音综时代来临的大潮,在《中国好声音》做了多年导师,那几年也是争议不断,比如关于姚贝娜、周深的淘汰等,以及与姐姐那辛关于幕后资本的民间猜测,但她还是坚持了多年;而在社交媒体到来的时代,她的那些真性情的敢骂敢言,至今都还是网络上广为流传的“金句”,尤其是当这个时代的艺人们都愈发小心谨慎的时候,她的那些“活人”言论,又能经常爆梗金句不断,又是在短视频时代被不断传播的场面;在《中国好声音》影响力式微后,21年、22年她又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逼迫自己跳舞,走出舒适圈;2024年当中国音综都陷入了录播精修的审美疲劳时,《歌手2024》的直播引发全民热议,她成为了轰轰烈烈的“五旬老太守国门”的节目主角,这时候已经是短视频时代,又打开了新一代年轻人中的知名度,甚至于,刀郎事件也是她进入短视频时代的重要事件,其实我发现很多零五后的下沉市场小孩本不知道那英是谁,没听过那英的歌,但是也会跟风去骂这个人,反而又让她的名字在短视频时代被不断提及与普及。总之,三十年间,她总是能抓住重要的娱乐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又将自己的大胆与无畏融入进新形态事物与新一代传播媒介而传播出去,这也和她年轻的心态有关,年过五旬却始终未变成过气艺人,反而让经典歌手的标签在新一代中被不断加深与普及,这都是时代给予勇敢者的奖赏。


在这一点上,那英其实跟她的好姐妹王菲很像的,王菲有次说过,她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总认为她的成功,背后得有一个庞大且精心筹谋的策划团队,王菲说,真没有,她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其实那英也一样,她们的本质都是真实,然后跟随着自己的意愿做事,都不是那种苦大仇深、苦心积虑、深谋远略、努力努力再努力的人,只是在一个重要且合适的时机,感觉到了自己的内心冲动与时代脉搏所跳动的同频,然后跟随着自己的真实意愿、天赋、乐观与勇气去行动。我之前在写凡希亚的那条说,成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结果被一些粉丝骂,认为我抹杀她了痛苦与努力,其实成功必然需要天赋与努力,但是普通人非常容易被自己的苦难叙事给感动,因为抓不到时代强烈的脉息,那就先用苦难感动自己吧,并且要把自己的苦难叙事强加在偶像身上,然而一件事,当你觉得做起来需要极其努力且痛苦不堪的时候,可能从本质上就走错了。


武志红老师说过一句话,“所有竞争到最后都是人格层面的竞争”,这点我非常认同。而声音是一个人的人格的体现,作为一个国家能被亿万人认同的声音,绝不只是技巧、唱功层面那么简单,它一定有一些人们难以讲明白的但是能够连通到人们内心深层次的东西,这里面有很多东西非常微妙、无法量化、难以言传,比如都说那英的声音里有股“人情味”,可具体你如何去量化这人情味,如何用声乐去解释这人情味?那英的声音就和她的人非常统一,她的声音既有世俗家常的亲切感,又有种都市情感的气息,里面流露出一种大咧咧的气质,这种气质就是凡事放宽心、不必钻牛角尖的性格体现,她的声音里有股粗犷,但又细腻,是脚下的土地粗砺但是前方一片坦荡,车到山前必有路,深情深切但不哀怨哀伤,这是能被人喜欢的重要特质,听她的声音,你会觉得人生苦短,但总有珍重之处;生活无常,但总有峰回路转之时,这种声音不顾影自怜,不悲观消极,而是总能重振旗鼓,勇于前行,某种意义上,她就是把自己人格最成功的那种东西透过声音给传递了出来,这种人格特质能让她的人生成功美满,然后大众听到了会觉得比较舒服,这就是一种人之常情,所以难说究竟是人格塑造了声音,还是这把声音成就了这个人,或者两者本就相辅相成。所以在这季《歌手2024》中,你要说从表演扎实稳定不出错的角度谁最好,那必然是凡希亚,但要从歌曲值得回味、具有翻唱价值与作品价值的角度,我觉得还是那英,比如《灿烂的你》《一颗星的夜》《挣脱》《到时见》这些歌曲都是值得反复聆听的作品,很多歌曲可能在当时直播你不觉得有多好,比如我看到很多人都表示,《到时见》这首歌当时直播时觉得唱得那么差,可是后来越听越觉得好听,而且还不能听修音版的,就要听她当时失控的版本,这就是“作品”高于“表现”的重要性,因为直播这种形式,被迫让歌手把表演的第一注意力放在了不出错的层面,也把观众的第一注意力放在了纠错的层面,那种担心下一秒要走音的紧张感,会让人忽略作品内在的情感与深度,但是这种情感与深度才是作品值得被记住的地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都市现场  ·  知名男演员现身江西:“回老家了!”
20 小时前
都市现场  ·  知名男演员现身江西:“回老家了!”
20 小时前
战舰世界  ·  周末1:30 错过一天再等一月!
7 年前
金融先生MrFinance  ·  战况升级!决赛的号角已经打响!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