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气象学家
【气象学家】公众号平台为您解读最新气象科研进展、分享气象实用编程技巧、追踪气象即时资讯。欢迎加入气象AI和Python交流群以及气象博士群!与5W+的专业人士一起交流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李哥的交易系统  ·  国产AI产业链,越来越精彩! ·  昨天  
小李哥的交易系统  ·  国产AI产业链,越来越精彩! ·  昨天  
鸡西新闻网  ·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今晚22:12分 ... ·  2 天前  
西部财经融媒  ·  *ST信通可能被终止上市!14天13板A股公司 ·  2 天前  
西部财经融媒  ·  *ST信通可能被终止上市!14天13板A股公司 ·  2 天前  
杭州公安  ·  杭州公安发布两大利好消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气象学家

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北京分赛气象服务赛道来啦!

气象学家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07-10 17:27

主要观点总结

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等十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举办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的通知》,决定举办该大赛,旨在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气象服务赛道是北京分赛的一部分,聚焦于气象数据决策新模式开发和气象数据产品服务开展。赛题设置包括强对流天气时序预测模型开发、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和风险评估模型开发等。参赛条件包括符合参赛资格的单位自愿参赛,参赛单位应是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奖项设置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特色单项奖等。报名和提交材料截止时间为8月21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赛主题

数据赋能 乘数而上

关键观点2: 大赛目的

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观点3: 赛事组织

由国家数据局、北京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

关键观点4: 气象服务赛道内容

聚焦于气象数据决策新模式开发和气象数据产品服务开展,包括多个赛题设置

关键观点5: 参赛条件

符合参赛资格的单位自愿参赛,参赛单位需为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

关键观点6: 奖项设置

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特色单项奖等,一等奖获奖作品有机会推荐至全国总决赛

关键观点7: 报名截止时间

8月21日


正文

第一时间获取气象科研资讯

气象学家 公众号 交流群

加入

各位会员:

2024年5月6日,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等十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举办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的通知》,决定以“数据赋能 乘数而上”为主题,举办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旨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6月19日,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北京分赛(以下简称“北京分赛”)正式启动。北京分赛由国家数据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行业主体联合主办,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北京市各区政府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北京分赛共分为16个赛道,其中, 气象服务赛道由 北京市气象局主办,门头沟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北京弘象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本赛道聚焦于气象数据决策新模式开发和气象数据产品服务开展,强化气象数据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数据融合应用,充分发挥气象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赛题设置
案例赛(8项)

1
赛题1:强对流天气时序预测模型开发

针对雷暴、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等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频发和其预测难题,利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构建先进的临近预测模型,旨在显著提升强对流天气监测的时空分辨率、精准度和时效性,为更准确的天气预报和预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
赛题2: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和风险评估模型开发

面向高空风电、乡村风电、分布式光伏等行业发展新趋势,融合应用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数据和海量相关气象数据,建立太阳能资源评估和风险评估模型,科学做好风能太阳能电站规划选址、运行管理、风机选型、重要输电线路规划等,提高场站运行效益。

3
赛题3:“天气指数-灾害损失”分析及评估模型开发

基于气候数据与行业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开发“天气指数-灾害损失”量化评估模型或方法,推动其落地应用于政府部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业多场景应用,帮助用户量化天气事件对其所面临风险的影响,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等提供量化信息和决策支持。

4
赛题4:基于气象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精准预警,提升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

融合气象精细化数据和行业知识,构建基于数据驱动和物理机制耦合的气象风险评估模型,建立气象灾害“监测-分析-预警-决策”全流程快速响应的技术体系,推动其水利、农业、电力等领域的防灾减灾落地应用,实现气象灾害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

5
赛题5:基于人工智能及隐私计算的数据融合新技术

基于卫星数据、雷达数据、地面和高空观测数据、数值模式数据产品等多源数据,构建能够面向气象部门外支持机器学习的专项训练基准数据集以及归一化或标准化的脱密技术,形成面向行业应用、基于人工智能及隐私计算的高质量数据应用;应用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卫星和雷达观测以及多源新型探测技术领域的数据融合;构建面向用户的多源数据资源开放及应用平台

6
赛题6:气象观测新技术及资料的分析、应用方法

新型气象探测设备的智能协同感知技术与精准精细化观测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小卫星资料与已有观测网络智能协同接入与响应,小卫星资料在数值预报、大模型、气象行业服务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无人机气象探测、微波链路测雨、手机和视觉感知等新型观测技术、智能协同感知技术及资料检验评估技术;双偏振、相控阵和多波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新型观测资料的智能协同感知技术及检验评估技术;高性价比免维护强降水测量技术、基于声音图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灾害性天气智能感知技术;三维雨滴谱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等观测仪器国产化技术

7
赛题7:面向应用场景的预测预报新技术与新方法

针对气象服务需求的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预测预报技术和方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不同气象服务场景的预报预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短时临近和精细化智能化预报技术与方法、基于多源异构观测数据的“端到端”的人工智能高精度模式预报技术、多源异构数据、大数据量的分布式信息智能化存储技术及数据高效管理与服务技术、多元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技术

8
赛题8:面向各行业不同需求的智慧气象服务技术

面向农业、环境、生态、应急响应、城市规划、乡村振兴、交通(航空、远洋导航、铁路、公路等)、金融保险、医疗健康、文旅、工程建设等天气气候高敏感行业的影响预报预测技术,构建全面的灾害性天气识别与预警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行业气象环境数据的收集、质控及数据集的智能修复与数据平台建设;行业服务观测网的建设;行业专项气象服务智能感知和预警服务技术;基于科学计算大模型和自然语言大模型的智能化行业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气象对行业工程建设与效益客观化、智能化的影响评估技术;行业气象服务标准与评估规范

数据赛(2项)

1
赛题1:气象大模型驱动风光新能源出力预测

考虑大模型预测低成本、高时效和灵活定制的优势,发展以气象大模型作为基础驱动,融合新能源场站基础信息的新能源预测服务新范式,提升新能源在区域、省级、市级以及场站的功率预测精度,提升电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和合理化的资源配置

2
赛题2:车载气象监测助力不利天气条件下自动行驶

基于车载移动气象传感器、车载摄像头和激光传感器、道路周边气象站点数据和无人驾驶车辆性能监控参数,研究雨、雪、雾和沙尘暴等不利天气对无人驾驶车辆感知和决策能力带来的影响,研究自动驾驶在不同天气状态下的控制策略




参赛条件

符合参赛条件的单位自愿报名参赛,鼓励产学研用联合体共同参赛 ,杜绝重复报名参赛。

(一)参赛单位要求

1. 参赛单位应是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允许上述组织间合作组队报名,合作组队需指定一个组织为牵头参赛单位。

2. 同一参赛单位可以有多个参赛团队和项目参赛,但每个参赛团队只能提交1个参赛项目,每个参赛团队的参赛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每个参赛代表只能代表1个团队参加比赛。报名截止之后,参赛代表不可更改。

3. 参赛团队需遵守赛事规则,对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一经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参赛资格。参赛团队名称不得包含不文明字样。

4. 本赛区相关组织单位及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母公司均不得在本赛区参赛,否则参赛成绩无效。

(二)参赛项目要求

1. 参赛项目须符合北京分赛的赛道要求并符合所报赛道赛题方向,每个参赛项目限报一个赛题方向,且仅在一个赛道参赛。

2. 参赛项目要求已经开展实际应用,或在决赛开始前实际落地,取得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包括但不限于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

3. 参赛项目的创意、产品、技术及相关专利等知识产权应归属参赛单位,并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且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将取消参赛资格和成绩。

4. 具体参赛项目名称自行拟定,符合赛道和赛题要求,能体现出数据要素的主要特征,不得包含不文明字样。

5. 在北京分赛期间,参赛团队均可在不改变项目名称和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参赛项目迭代升级,对应赛程最后一次提交的项目为参赛项目。

6. 评审期间,参赛团队须按照组委会的要求补充提交参赛项目有关材料。所有已提交的参赛项目和相关材料原则上不予退还。

(三)参赛项目提交内容

参赛项目以赛程最后一次提交资料为准。参赛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项目申报书。

2. 项目概述。项目背景、应用行业、核心优势等。

3. 解决方案。架构设计、方案功能、关键技术等。

4. 应用价值。具体应用案例、经济效果、社会效益等。

5. 商业模式。推广模式、市场空间、社会效应等。

6. 团队介绍。履历、资质和优势等。

7. 相关证明材料。与参赛企业相关的基本资质、申报主体责任声明、财务审计相关证明材料,以及和参赛项目相关的基本资质证明、应用案例证明等材料。所有材料须为参赛单位所有,严禁使用母公司、分/子公司、控股公司或其它非参赛单位材料,否则将取消参赛资格和成绩。

8. 其他。例如:项目评审时需要的介绍PPT、可直观展示参赛项目效果的视频、产品获奖解决方案的Demo和说明文档等。




奖项设置

每个赛道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特色单项奖包括最佳技术创新奖、最佳数据伙伴奖、最具应用价值奖等,其他进入决赛的单位获鼓励奖,以奖杯、证书等形式进行发放,协会也将联合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组织气象服务优秀成果路演,推动成果转化,并结合当地数据生态布局,配套数据生态培育、产业孵化、人才引进等奖励政策。

此外,一等奖获奖作品有机会推荐至全国总决赛,入选由国家数据局组织编制的相关典型案例集,所在单位有机会推荐申报国家数据局相关项目,并获得大赛组委会提供的产融和供需对接渠道支持。




报名通道

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北京分赛气象服务赛道报名通道已全面启动,报名和提交材料截止时间到8月21日,详情请点击https://dexc.data.beijing.gov.cn 了解更多信息。




联系方式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综合管理部

郎泽宇/丁家臣 010-58993913

北京市门头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何  俊 / 孙  桐 010-61801608


气象服务 乘数而上

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报名

期待大家的参与!








声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