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常难表现的题材,因为编剧的掌控和控制,将观众带入普通的藏族人的生活、情感。角度平和、新颖。又一环环的揭示出信仰的力量,纯净又激动人心。”这是王小帅带领的亚洲新人奖评委会对电影《被阳光移动的山脉》的评价。电影导演王强更是凭借此片获得第20届上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编剧奖。
作为第20届上影节亚洲新人奖获奖名单唯一中国导演,王强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导演帮有幸对他进行了专访,一起聊聊关于他电影的故事。
电影《被阳光移动的山脉》是王强的院线长片处女作,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与信仰的故事。片中从小生活在寺院的僧侣丹增班觉回家看望坠下山崖成为植物人的弟弟,却被阿妈要求不再能离开家,并与未过门的弟媳卓玛成亲。丹增极力拒绝,但又爱上了卓玛。在这时,弟弟却恢复了知觉;曾有恩于丹增一家的旺堆也向卓玛提亲。而这一天,丹增班觉、卓玛和弟弟三人都不见了……
看完电影之后,有人说电影表达了信仰的力量,有人说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而外界对电影主题纷争不休的各种看法,王强说道:“电影主要想表达的是一种的状态,关乎精神与自我,也关乎人的困境与超然,无论是爱情还是信仰都是如此,”电影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更多的是让观众自行挖掘。他觉得现在主流社会的大环境里,应该有一部这样的一部让观众思考的电影。
聊到电影故事的创作灵感,王强表示从小喜欢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七八岁时看到风光片里藏族人磕长头的场景,那种心灵上的震撼被他心心念念着。“潜意识里有被种下了一颗种子。”他说道。后来,他拍过一些根跟藏族文化相关的纪录片,而电影最初的灵感也来自于此。
剧本完成之后,被搁置下来。直到2016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启动了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即“青葱计划”)启动。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剧本投给组委会。半年左右的时间,经过初选、复选、剧本工坊、导演工坊之后,王强一路杀进10强。而这也使他的剧本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说到这里,他十分感激青葱计划剧本工坊的导师——“史爷”史建全。“老爷子很给力,特别重视这个剧本。”当时还是在春节期间,王强记得他们除夕凌晨一两点钟还在通邮件,早上九、十点钟又电话沟通了一个多小时。最初的剧本,他想将这部电影拍成特别朴素平淡的艺术片,而内容又是极为丰满的。对这一点,“史爷”给了他不同的建议,“一个片子又少又多是很难的,他提醒了我,也从编剧专业的角度给我很大的启发。”
如果说史爷的交流是“形而上”的,那么他从张杨导演那里获取的经验就更偏向实操。“我对高海拔拍摄还处在概念当中,张扬导演跟我分享了在藏区的实际拍摄经验,以及他在创作上的心得。他的经验对更好的实现剧本里的想法很有帮助。”
另外一位重要的导师就是这部电影的监制王红卫。王强表示相对于史爷和张杨导演,王红卫给他的建议就更为具体,根据剧本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调整的地方,筹备情况以及拍摄情况,他都把握的都非常精准。
三位前辈的先后加持,虽然王强止步青葱计划10强,但剧本的完成度非常高。随后,他的剧本被制片人刘开珞看中,入选优酷的青年导演扶持项目,同时成为阿里影业A计划重点扶持投资的项目之一。“特别感谢珞哥很有勇气选择这样题材的剧本。”王强诚恳的说道。
由出品方阿里影业、优酷集团,和监制方香港国际电影节三个业内大佬的保驾护航,《被阳光移动的山脉》成为首个首届青葱十强拍摄完成的影片。剧组的执行力十分迅速,一个月筹备,一个月拍摄完成,一个月后期制作完成,一个月拿到了龙标,一个月之后收到了亚洲新人奖的入围的消息。据制片人透露,电影将在明年上映,在上映前,影片还将送去海外优秀的电影节参奖和参展。
听起来这部电影制作过程似乎比较顺利,但其实真正的筹备、拍摄相当紧张,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进入优酷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后,随着项目启动,制作团队确定了最合适高海拔地区的拍摄时间。然而,剧组如果在限定时间内无法开机,那么整个拍摄计划将被延后到下一年。筹备中期,原本计划中的取景地出了问题,无法拍摄。而电影里又必须有独具藏区特色的村落,这无疑加大了再次勘景的难度。为了找到合适的取景地,制片人李海华独闯甘南,努力跟当地的政府部门、宣传部门、村子的负责人沟通。2016年12月25日9点18分,电影终于正式开机。
为了在限定时间内拍摄完成,王强把每个拍摄计划都做到尽量细致,要跟村庄协调好拍摄时间;要根据天气完成调整拍摄方案;还要考虑工作人员都心情,因为当时正值年关。“拍摄时间没有一天富余,拍不完就有可能出现各种棘手问题。”周期是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除此之外,高海拔藏区恶劣的拍摄环境同样给王强和剧组制造了不少的难题。整个剧组的所有人都要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下工作。“几乎每个人都感冒过,因为海拔高,感冒也不容易好。”在拍摄倒数三四天的时候,有一场河边的戏,在山的阴影里拍摄,“巨冷无比”,到了中午都不知道,出来之后才发现太阳居然那么大。还有一场草甸上的戏,王强清晰的记得剧组刚准备好拍摄,沙尘暴就来了,黄沙漫天,几米之内都不见人影,完全不能拍。这一天,一个镜头都没拍成。
当然,拍摄中不只有恶劣的拍摄环境,王强和他的剧组也有幸运的时候,“我说要有雪,于是就有了雪。”他笑道。开机的时候,他们在寺院拍外景,当天正好下雪,拍摄出来的效果很棒。中间相隔十多天,他要拍摄另一个衔接镜头,没想到又来了一场雪,两场戏很神奇的接在一块儿了。
虽然顺利完成拍摄,但是王强觉得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说‘山不够高、河不够宽’;有一些场景和想象的差距很大。但毕竟“它落到了实处。”
今年6月,王强凭借《被阳光移动的山脉》拿到了人生第一个电影奖项。他终于带着处女作走到观众面前,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的奖杯就是对他努力累积的最好褒奖。
王强最初学的是艺术设计,大学的大部分时间和电影碟片为伍,“那个时候就觉得导演特别牛,能更立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工作几年后,他对电影的热情如旧。2006年,王强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进修班,他跟自己立下约定,给自己10年时间拍一部电影。“学电影的心情特别迫切。”他这样形容到。
王强真正接触导演的工作是在2007年,他用掌中宝拍了一部粗糙的纪录片《部分生活》,入围了阿斯特拉人类学纪录片电影节。此片讲述了一个北方重组家庭的悲欢离合。“拍完很有感触,让我对问题的看法都有所变化,更接近实体。后来我对演员的要求也是实,比真实还要再进一步。”这一点,在他的新片《被阳光移动的山脉里》中可以证实,男女主角也好,场景也好,都很真实。
毕业之后,他多次参与国家级独立纪录片的编剧导演工作。“我很喜欢那些散发着真实光芒的独立纪录片,非常纯粹,但是非常难。现在很多纪录片都要求有故事性,过分的故事性对纪录片有伤害的。纪录片可以一个人完成,就像文学作品一样。电影想要呈现纯粹,是难上加难,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控制力。”
2016年,他的10年之约终于实现,他从电影菜鸟晋级新锐导演。10年间,虽然有时候王强也会茫然无措的想着,“自己是不是尝试着做做其他的”,但是有一样他从未间断,那就是写剧本。“不能放下,放下的话手就会生,所以一直在不断地写,不断地写。也尝试着很多类型的剧本,希望能把内心当中那股劲儿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就像青葱计划的总监付佳说的那样“导演这条路很难走。”采访中,王强同样认同这句话,他透露:“其实很多人有想法、有才干,但是没有路子,进门很难,是青葱计划让我迈进了电影的门槛。”不过,他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最重要的是,条件成熟就一定要去做。从想到做的过程,你自然而然地就成长了,好的想法也会像树苗一样跟着成长起来,壮大起来。这是质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