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扬君
日化财经资深评论员、新能源汽车舆情分析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主编温静  ·  这八类网络乱象,今年重点整治! ·  昨天  
新京报评论  ·  老师课堂“戴王冠”:角色加冕,知识登堂 | ... ·  2 天前  
求是网  ·  书香迎春年味浓 ·  2 天前  
CHINADAILY  ·  China expresses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扬君

资生堂营业利润暴跌73.1%,中国区微增0.8%

清扬君  · 公众号  ·  · 2025-02-11 22:03

正文

2024年2月10日,日本化妆品巨头资生堂发布了2024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资生堂2024年销售额为9905.8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7.31亿元),同比增长1.8%;营业利润为75.7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5亿元),同比减少73%。


其中,资生堂中国区销售额为2499.5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37亿元),同比微增0.8%。这是资生堂中国在经历连续两年下滑后,首次实现业绩正增长。


尽管如此,资生堂中国的业绩压力依然显著,尤其是在全球消费放缓、旅游零售业务疲软的背景下。



业绩承压,增长乏力


从全球市场来看,资生堂在日本和欧洲市场表现强劲。日本市场销售额为2837.7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6.48亿元),同比增长9.2%,主要得益于SHISEIDO、CPB和Elixir等品牌的强劲增长。欧洲市场销售额为1326.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3.80亿元),同比增长10.3%,资生堂品牌和NARS品牌的推动功不可没。


尽管资生堂2024年销售额实现了1.8%的增长,但按当地货币计算,销售额同比下降2.7%。扣除汇率、业务转让和收购Dr.Dennis Gross Skincare的影响后,实际销售额同比下降1.3%。核心营业利润为36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50亿元),虽然超出预期,但同比减少了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8亿元)。


资生堂在财报中指出,2024年全球消费放缓,尤其是中国游客消费减少,导致旅游零售业务出货量下降。同时,中国地区消费信心不足也对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美洲地区的生产和出货量在上半年也出现暂时性下降,尽管第三季度生产趋于稳定,但销售恢复延迟,导致销售额下滑。


中国区重回增长,但增幅有限


财报显示,2024年,资生堂中国区销售额为2499.5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37亿元),同比微增0.8%。这是资生堂中国在经历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下滑后,首次实现正增长。尽管增幅不大,但标志着资生堂在中国市场逐步走出低谷。


资生堂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双11期间,此前因“核污水”事件导致的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观望态度有所改善,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全年来看,CPB、安热沙(ANESSA)和NARS等品牌实现了增长,但资生堂品牌仍面临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看似0.8%的增长,实则是汇率波动带来的账面效应。若剔除日元贬值带来的汇率影响,中国区实际销售额仍下滑4.6%,这一数据揭示了复苏表象背后的真实情况。


更值得警惕的是,被视为增长引擎的CPB、NARS等子品牌的高歌猛进,难掩主品牌资生堂的持续失血——这种"子强母弱"的倒挂现象,暴露了品牌矩阵的结构性失衡。当主品牌价值持续稀释,子品牌的增长终究是零和游戏中的存量腾挪。


旅游零售业务18.6%的断崖式下跌,则揭开了渠道依赖的伤疤。曾经倚重的海南免税渠道,在出境游复苏乏力与国货免税崛起的双重挤压下,逐渐褪去光环。这种渠道结构具有脆弱性,以至于任何政策风向或消费偏好的转变都可能触发其系统性坍塌。


以“变”求增,资生堂信心十足


面对业绩压力,资生堂在2024年启动了一系列变革措施,旨在重塑增长动力。首先,进行了高层人事调整,任命藤原宪太郎为总裁兼CEO,并优化组织架构和人事布局,新计划于2025年1月正式实施。在品牌策略上,资生堂引入高端护肤品牌醉象(Drunk Elephant)进军中国市场,同时停售BAUM葆木,并出售个人护理公司FineToday的全部股权,进一步精简业务结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