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智国际研究院
为您解读国际风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话区块链  ·  突发:Bybit平台15亿美金资产被盗,7大 ... ·  昨天  
白话区块链  ·  Meme退潮、大额解锁,祸不单行的Solan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民智国际研究院

社交媒体SideChat,如何在美国校园反战示威中发挥作用?

民智国际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5-06 17:00

正文

来源:Getty Images


一、校园风波中的社交媒体


当地时间2024年4月30日晚间,携带束带和防暴盾牌的警察冲进了被亲巴勒斯坦抗议者占据的哥伦比亚大学大楼,抗议学生同当局的冲突达到顶峰。不仅在纽约,反对巴以战争的示威活动正在全美大学校园蔓延。根据Axios统计,过去两周,至少有49所大学超过2300名示威者被逮捕。


在混乱的局势中,一款社交软件因其在校园政治风潮中的关键角色格外受到瞩目。美国众议院教育委员会对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所做的调查认为,Sidechat在美国大学校园掀起“反犹太主义”,并对此感到顾虑。2024年2月,教育委员会对哈佛大学发出传票,要求校方到国会说明学生使用这款软件的情况,并配合调查在该软件上流传的“反犹太言论”。这是自该委员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对高校发出类似要求。


2022年以来兴起的社交媒体软件Sidechat因其匿名性和专属高校社群受到大学生欢迎。这款美国版的“高校表白墙”原先作为校园生活的“虚拟广场”存在,学生可以针对课程情况、食堂体验、社团活动甚至是私人八卦自由地进行讨论。然而,自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难以被监管的Sidechat沦为极端言论和情绪的培养皿,并被视作直接推动了高校示威的升级。


▲5月2日,警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者发生冲突/Getty Images


二、校园政治与Sidechat


(1)亲密而危险的社交圈


Sidechat的流行可以可以追溯到其前身“Yik Yak”的走红。在这款软件中,用户可以匿名与周围1.5英里内的网民聊天。2014年,Yik Yak用户近百万。然而2017年,由于充斥仇恨言论及伦理、霸凌争议,该应用引起极大争议。许多大学决定禁用Yik Yak,Yik Yak因此消失了几年,到2021年才重归应用商店。


曾经使用Yik Yak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生大卫・桑切斯(David Sanchez)称,“上面虽然会有一些有趣的消息,但大部分都是很糟糕的八卦,还常常有人声称自己被性侵⋯⋯而且因为匿名,没有人知道是真是假,看了觉得很不舒服。” 疫情期间在Yik Yak上大量出现的亚裔仇恨言论,也让菲律宾、日本混血的桑切斯感到不快。



▲Yik Yak界面截图:用户可以看到1.5英里范围内的匿名帖文及其发布时间、赞/踩数,并回帖评论/Insider Higher ED


Sidechat继承了Yik Yak的三大特征:本地性、匿名性和即时性,并进一步以校园归属取代距离远近来划分社群。Sidechat要求用户以.edu为尾的电子邮箱注册账户。这些.edu账户往往是大学新生入学时随学号和校园网账号一同分发的,因此可以有效地建立高校专属的“小圈子”群组。


在一个生活空间有限的校园中,高校学生的经验往往是高度相似并发生在一个短暂时间阶段内,例如选课、考试、假期安排、交通选择等等。然而这些本地化的、细小的经历往往难以在社交媒体上快速集合。 Sidechat给了学生们塑造“想象的共同体”的机会,而匿名保护则天然适于年轻人乐于讽刺和反叛的性格。


《哈佛红报》一篇文章指出,“Sidechat充满了‘冷面滑稽’(形容一位演说笑话时自身不笑的喜剧演员,这与笑话本身形成一种对比效果)和讽刺幽默。当其他人在这所大型、神秘的学校里的滑稽经历与我们相符时,世界似乎变得更小、更易于管理——这就像是我们幻想中的哈佛大学。”


这篇评论称,“Sidechat让我们能够想象一个比我们每天穿行的孤立圈子更有社交凝聚力的机构。哈佛并不是缺乏多个社区,而是缺乏一个统一、可识别的社区,这是Sidechat试图填补的空白。对许多人来说,它已经取代了《哈佛红报》成为校园相关新闻的第一来源。”难以预知的是,这种“凝聚力”也为政治言论和行动的积聚提供了条件。


(2)积聚冲动:Sidechat作为情绪动员的工具


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Sidechat上出现大量“反犹太言论”,哈佛大学指出,校方观察到大量“令人不安”的煽动性言论。《福布斯》报导指出,其他大学也有观察到类似现象。


▲哥伦比亚大学Sidechat的帖文截图,内容为“为什么人们还要与‘犹太复国主义者’争辩?与那些‘邪教徒’争辩只会强化他们的‘自我受迫害感’”右侧帖文中一些学生则表达他们对纽约警局的不信任感,认为Sidechat上的信息比警察值得信赖/ADL


犹太族群反仇恨组织“反诽谤联盟”(Anti-Defamation League,ADL)所做的全国性调查取样5000名大学生,指出在巴以冲突爆发后,10%的大学生曾在社群媒体上看到自己认识的同学发表仇恨言论,Sidechat似乎提供了这些仇恨言论一个“安全”的空间。ADL副总监亚当・纽菲尔德(Adam Neufeld)在新闻稿中说,社会的正常规范应该是不能纵容仇恨言论,但是在Sidechat上,这个规范似乎完全消失了。


布朗大学的巴勒斯坦裔学生阿布德·阿什哈布(Aboud Ashhab)表示,该应用程序上的言论已经变得“非人性、种族主义、同质化和充斥仇恨”。该大学的犹太学生罗文斯基(Andrew Rovinsky)则称其为“污水池”。


▲哥伦比亚大学Sidechat的帖文截图,内容为谩骂以色列支持者/X


罗文斯基表示,在过去六个月里,他在该应用上看到了“种族主义、反巴勒斯坦和反犹太主义”内容的激增,校园气氛“越来越紧张”。他指出在Sidechat上反复出现的两种言论类型——直接的仇恨言论,如“所有巴勒斯坦人都是恐怖分子”的帖子,以及更复杂、更隐晦的贬低性评论,这些评论不那么直白,“比如使用经典的‘反犹太主义’典故和隐晦暗示”。 这些言论要么陷入黑白二分的情绪对立,要么以婉转的方式躲避审查,并利用“暗号”寻找持相同歧见的同好。


Sidechat的“仇恨言论”并不仅限于情绪表达,甚至导向了一些校园霸凌行为。 根据几名犹太学生提交的一份长达 114 页的法律诉状,“在一系列 Sidechat 帖子中,几名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有效地人肉搜索了一名犹太裔的巴纳德学院宿舍助理,因为她删除了宿舍公告板上的宣传内容”;“这些帖子透露了该名住宿助理居住的具体宿舍和楼层,并鼓励学生破坏她的宿舍房间,最终有学生实际上参与了这一行为”。


Sidechat更在当前的抗议潮中起了关键作用。4月22日,在哥伦比亚大学发生多起逮捕事件后,由学生运营的《哥伦比亚日报观察家》的编辑科林·罗德尔(Colin Roedl)表示,学生们在Sidechat上看到了“团结一致的呼声”。次日,约3000名哥伦比亚大学的员工、学生和社区成员联署了一封致该校校长、董事会以及学院院长的信,以支持“校园安全和学术自由”。信中附有一个文件夹的链接:链接中包括Sidechat的截图,显示有学生发帖询问如何加入校园内的抗议营地和涉及“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的讨论。


4月24日,布朗大学学生设立了支持巴勒斯坦的营地,抗议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4月30日,他们达成了一项协议,要求管理层开会并对与以色列利益有关的公司进行撤资投票。在Sidechat上,学生们将该校校长的脸编辑到特朗普身上,并放在其书《特朗普:交易的艺术》封面旁,极尽挖苦之能事。


在匿名的、难以监管的校园虚拟空间中,Sidechat上的极端情绪得到了强化。这可被视作“回声室效应” (Echo Chamber)的加强版。 “回声室效应”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以夸张或扭曲的形式不断地重复,让大多数人误以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可能是事实的全部。由于各个圈子之间互相隔阂,甚至对立。


在Sidechat的极端发言中,持有极端观点的人群受到了激励和认同,进而被煽动。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家埃利亚斯·阿布贾乌德 (Elias Aboujaoude) 解释说,对于那些受歧视的少数族裔而言, “你不知道攻击性的情绪来自哪里,但你知道它离你很近。” 进而言之,持有相似情绪的学生以可以感知到“志同道合者”也相距不远,并在彼此观点的相互强化中,展开本地政治行动的空间。


▲5月4日,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在校园的一个营地与试图驱散抗议者的警察对峙/Getty Images


三、治理难题:应对失序的虚拟空间


(1) 监管困局:平台和高校的协调努力


针对Sidechat上愈发失控的言论,高校行政层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反应措施。 一些高校选择直接推出禁令。如北卡罗来纳大学 (UNC) 校长于 2 月 29 日宣布,计划从UNC基础设施中屏蔽Sidechat和类似应用程序,声称它们“表现出了对年轻人福祉的鲁莽漠视和对欺凌行为的彻底无视”。


大多数高校管理层则在压力之下,声称会加强与平台方的沟通,敦促平台完善监管。 哈佛大学发言人纽顿(Jason A. Newton)表示,大学已经与Sidechat的领导层会面,后者承诺将根据平台的使用条款和社区指南进行内容管理。哈佛的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办公室将直接将有关内容的进一步报告升级到Sidechat领导层。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沙菲克(Minouche Shafik)则在众议院教育委员会作证时表示,欢迎平台“内容审核方面”的任何改进。


3月,布朗大学行政部门在与Sidechat领导层讨论后,发布了一项全校性公告,说明了Sidechat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来监管平台内容,并提供了学生如何在应用上举报仇恨言论的指导。3月20日,该校校长帕克森表示,重点仍然是加强监管,像一些高校那样直接封禁Sidechat“并不可行”。


Sidechat联合创始人吉尔(Sebastian Gil)则在1月回应称,“反犹太主义、种族主义和偏执”在 Sidechat 上是不受欢迎的;他表示,“我们认识到校园正处于困难时期,我们致力于确保Sidechat仍然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吉尔还在近日给《今日美国》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该应用程序有一个由30名内容管理员组成的团队一周24小时不停地审核帖子。他表示,在“一次严重违反”该平台社区准则后,账户将被禁止。这些规则要求,如果帐户传播任何符合“种族主义和偏执”条款下的仇恨言论的内容,则帐户将被暂停和禁止。


然而,Sidechat的监管机制广受各界质疑。布朗大学学生洛科伊 (Elizabeth Lokoyi) 曾兼职担任 Sidechat 审核员,她形容雇主关于执行仇恨言论禁令的指导方针“含糊其辞”,而言论判别和账户处罚决定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审核员的“自由裁量”。另一方面,Sidechat上极端言论往往通过“暗语”表达的方式也为审核制造了挑战。


▲密歇根大学毕业典礼多次被抗议者打断,抗议者要求该大学切断与以色列有关的公司的联系/Getty Images


(2)公权介入:逐步加码的压力


Sidechat的难题只是美国社交媒体管理困局的冰山一角。在现行体制下,社交媒体言论的管控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平台自身解决。 1997年,最高法院裁定监管网上言论的法律违宪,将互联网与受政府监管内容的媒体区分开来。政府只可对电视和广播强制执行礼仪标准(decency standards)。另一方面,联邦法律《通信规范法案》第230条保护平台免受针对大多数用户内容的诉讼。该法条还保护平台免受因选择审核内容的方式而承担的法律责任。近年来,这项法律受到批评,因为它无法让这些平台对其发布的帖子造成的现实伤害负责。


然而,尽管高校、政府和国会无法直接要求平台对内容进行处理,公权力仍然可以借多种方式影响涉及“反犹主义”的言论管控。5月1日在众议院通过的“反犹太主义意识法案”要求美国教育部采用“国际大屠杀纪念联盟”对“反犹太主义”所做的广泛定义,以执行反歧视法。这将影响平台在内容审核中采取更具体、更狭窄的“反犹太主义”定义。


另一份两党议员提出的“抗击反犹主义法”(Countering Antisemitism Act)强调,“反犹太主义抬头的部分原因是社交媒体平台上反犹太主义言论、比喻和阴谋的传播和放大,这可能导致骚扰、攻击和破坏等人身行为。”法案提出设立设立“国家抗击反犹太主义协调员”职位,负责统筹联邦政府打击反犹太主义的努力。法案表示,该协调员将与跨机构工作组合作,评估和报告网络上的“反犹太主义内容”,并向国会提供建议,以对抗网络反犹太主义的传播。


下一步,国会可能仿照此前对一些争议的社交媒体巨头的处理方式,要求Sidechat的高管作证以辅助调查,借公众舆论对平台施压。同时,国会可能继续加码对高校行政层的要求,促使其在校内完善Sidechat的言论环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