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菁城子
如果个人自由还值得热爱,社会的繁荣与和平仍值得追求,正确的经济学观念就应该得到广泛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菁城子

解除汽车限购,困难在哪里

菁城子  · 公众号  ·  · 2019-09-11 16: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当前中国有9省市实行汽车限购,它们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石家庄、贵阳和海南省。限购每一出台,批评如潮。批评声浪再猛烈,地方政府岿然不动。
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
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
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信号:中央鼓励地方放开汽车限购。然而几天过去,9个汽车限购省市无一响应。媒体采访北京市政府,得到回复:「没有接到放开限购的相关通知,目前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仍需要通过摇号获得购买指标。」
北京不放开限购好理解。其他大城市为何漠然视之,毫无热情呢?
在另一限购领域——住房限购,情形就不是这样。往往中央管得严,地方屡屡想试探突破。每一轮住房限购瓦解,都以地方各行其是,自己解除限购,中央默许而呈现。何以在汽车领域,情形却是相反?
答案很简单:现行的税收体制,是鼓励地方政府限购汽车的。不改变汽车税制,无以遏制地方政府限购的冲动。
当前与汽车有关的税收,主要有车辆购置税、车船税、消费税、燃油税(成品油消费税)这几项。这几项税收,只有车船税归地方政府所有,绝大多数汽车税收都归中央。
当年为何这样分,这里不做讨论,我们只看后果:地方政府无法从逐年增长的汽车事业中,获得足够多利益。我们一样一样分析。
汽车越多,道路需求越大。城市道路属于典型的地方投资,汽车增长带来道路需求,而修路显然是一项财政负担。讲道理来说,汽车购置税显然要归地方政府所有,因为汽车增加,修路的钱也要相应增加。现实生活却不是这样,地方政府拿不到这笔钱。
消费税是调节汽车消费的(向商品征税的名目各异,实际效果却差不多。我们只从法律规定来分析。)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汽车数量制定税率:鼓励买车时,免除消费税;限制买车时,增加消费税。消费税一旦属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就缺乏数量管控的抓手。
燃油税(成品油消费税)更是典型的与道路建设相关的税收。路上跑越多的汽车,缴纳越多的税收,这些税收再用来修建道路,很能体现「用者付费」原则。美国高速公路几乎没有收费站,修建高速公路的费用,就来自燃油税。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收费站居功至伟;城市道路建设,靠地方政府投资。中央把燃油税收走,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用途却一直不清晰。一部分钱用于偿还部分二级公路的贷款,供养养路工人,甚至包括收费人员的工资,这些都和地方政府关系不大。
汽车数量增加,大量排放尾汽,这被认为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燃油税若是用于治理空气污染,也算名正言顺。然而,地方政府却迟迟无法分一杯羹。
真正属于地方政府的汽车类税收,也就只有车船税。这项税收规模不大,它属于环保税——车船税率是和汽车排量挂钩,小排量和新能源汽车可以免车船税。
一个城市汽车大量增加,地方政府要承担公共开支。道路拥堵、空气污染,秩序混乱,这些会形成舆论压力。政府要铺路架桥,要承受抱怨,至于汽车增加的好处,地方政府几乎拿不到好处。
官员也是趋利者。汽车限购不会让他们出行不便,却能实实在在地消除烦恼。何乐而不为呢?实施限购的最大压力是舆论,而一旦有先例可援引,「缓解拥堵」等理由摆上台,政策是很容易出台的。
中国最坚定反对城市汽车限购的人是汽车厂商。他们明白,地方政府为一己之利,大搞限购,中国将会受到很大限制。汽车业是现代制造业的明珠,汽车普及能极大提高民众行动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率。要保障经济增速,保护汽车行业,显得至关重要。
汽车限购出台后,许多汽车厂商站出来反对。说得最好的当属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很多人只看他在维护本行业利益,却没看到他的真知灼见。
李书福说,汽车消费税是由汽车公司直接上交给中央财政,各地政府无从染指。连制造汽车的城市,也分不到好处。其实,汽车消费税最好交给汽车上牌照的城市。
地方政府有钱之后,会想办法把汽车消费环境做好。拓宽马路,解决拥堵,增设停车场,鼓励汽车消费。政府收入增加,民众获利,相应问题也能解决。同样的道理,燃油税也得重新梳理,中央和地方分成——要让地方政府得好处,用于城市道路养护,以及治理空气污染。
李书福言之有理。税收和地方治理息息相关。同样是征税,征税和获利机关不同,效果也完全不同。这样的事情,可以看房地产行业。
中国没有房地产税,地方政府是土地供应者。土地拍卖出高价,某种程度就是「税」。地方政府靠卖地得收入,要提前规划,把钱在基础建设上。需要「四通一平」,道路桥梁建设,要让行业有所受益。地方政府上场做投资,固有粗糙之处,但其逐利冲动,其实有利于破除某些来自中央的管制。
当前房地产限购,中央三令五申执行,地方千方百计突破。其他城市大搞限购,正是本地发展的绝好机会——因为对经济发展有利,政府也受益。政府能得好处,还要考虑和其他地方竞争,就不会把行业管死。
因税制被管得死死的汽车行业,就没这样的好运气。要破除汽车限购,当务之急,是还汽车之利给地方。只有这样,中央层面推动的解除限购才会有所进展。

最近文章

认识奥地利经济学派

广东省内经济差距有多大

转发朋友圈

或者点 在看 ↓↓ 表示支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