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既然“黑洞”是“看不见的星体”,科学家们又怎能知道有这样一个东西存在呢?1939年时,爱因斯坦还专门撰文表示,没有黑洞的存在,因为恒星不能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
这就涉及到了“黑洞”是如何形成的问题,惠勒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强调,恒星是会坍塌的。在一颗正常恒星的几十亿年寿命的大部分时间里,支持恒星对抗自身引力的力量来自于恒星内部的热压力,热压力产生于恒星内部的核聚变的爆炸力。然而,恒星最终必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失去与自身引力对抗的热压力,这时候恒星就会收缩。相对较小的恒星会收缩成致密的白矮星,但很大质量的恒星则会收缩到具有无限密度的单独的一点,这样的一点被称为奇点,黑洞就此产生。奇点是霍金数学研究的典型主题,它不仅标志着恒星的终结,也有关整个宇宙的起点。
这并不是科学家随便的猜测,黑洞虽然是一片黑暗,无法被看到,但科学家们通过探测到超过十亿年前的两个黑洞碰撞产生的“引力波”,证明了“黑洞”确实存在。
在我们的印象中,人人都知道黑洞神秘莫测,可以吞噬一切,甚至衍生出当描述一个人为“黑洞”时,往往指他行为异常、突然冷场、有进无出的怪异表现。黑洞真的是这样的吗?
这种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奇点时空曲率为无限大,我们日常所熟知的时空规则就不再适用。同时,黑洞是有边界的——事件视界。在视界上,引力的大小恰好足以把光拉曳到视界内并防止它逃逸。因为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比光还快,因此经过视界的所有其他东西也必然会被引力拉曳回去。这就好比乘舟穿过瀑布,在瀑布上游,如果你桨划得足够快,就能够逃脱掉下瀑布的命运, 然而一旦到达了瀑布边缘,再怎么划桨都无济于事了。